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72)
2023(16654)
2022(14053)
2021(13072)
2020(11219)
2019(25463)
2018(25282)
2017(49038)
2016(26522)
2015(29933)
2014(29672)
2013(29631)
2012(27372)
2011(24138)
2010(24749)
2009(23467)
2008(22841)
2007(20652)
2006(18381)
2005(16787)
作者
(77178)
(63838)
(63620)
(60360)
(40702)
(30666)
(28946)
(24785)
(24370)
(23090)
(21838)
(21531)
(20455)
(20133)
(19720)
(19584)
(19166)
(18846)
(18305)
(18224)
(15892)
(15705)
(15572)
(14642)
(14306)
(14201)
(14192)
(14187)
(12789)
(12788)
学科
(113217)
经济(113078)
(100775)
(90151)
企业(90151)
管理(89167)
方法(48837)
数学(38549)
数学方法(38033)
业经(35640)
(34513)
(34342)
中国(32255)
(28004)
金融(28001)
(26834)
银行(26788)
(25810)
(25073)
(24860)
财务(24785)
财务管理(24744)
农业(24448)
地方(24160)
企业财务(23436)
(23052)
贸易(23036)
(22466)
技术(22212)
理论(21875)
机构
学院(383082)
大学(379084)
(156259)
管理(154172)
经济(152920)
理学(131894)
理学院(130539)
管理学(128435)
管理学院(127752)
研究(123373)
中国(100663)
(81098)
科学(74934)
(73804)
(62637)
(62285)
财经(58442)
(58068)
中心(57609)
研究所(55990)
业大(55461)
(52807)
北京(51483)
农业(48904)
(47598)
(47336)
师范(46884)
经济学(46449)
(44520)
财经大学(43062)
基金
项目(249763)
科学(196806)
研究(185120)
基金(180900)
(155827)
国家(154419)
科学基金(134078)
社会(116441)
社会科(110412)
社会科学(110382)
(98752)
基金项目(95811)
自然(86557)
自然科(84570)
自然科学(84550)
教育(83275)
自然科学基金(83065)
(81027)
编号(76027)
资助(74961)
成果(61441)
重点(55124)
(54221)
(53945)
(53866)
课题(51655)
创新(49631)
项目编号(47508)
国家社会(47385)
(47210)
期刊
(179166)
经济(179166)
研究(114582)
中国(73594)
管理(61723)
(59933)
(58964)
学报(56434)
科学(53291)
(45115)
金融(45115)
大学(43549)
学学(41245)
农业(40243)
教育(39002)
技术(34788)
业经(31252)
财经(29522)
经济研究(27050)
(25484)
问题(23584)
(22391)
技术经济(20936)
理论(18979)
(18942)
现代(18941)
图书(18101)
科技(18028)
商业(17640)
财会(17255)
共检索到581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新起  
本研究对西部小微企业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金融缺口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以221家小微企业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在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备较好的资金融通能力比具备产业承接能力更为重要,其中,当前影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依次为信用等级、自有资本和经营状况。这与理想的配对融资思路相背离,为此,需要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金融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桦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该类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进行深入研究,从融资难的形势、原因出发,通过分析得出解决对策,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提供有益思路和探讨。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沈涛  王丹  支凤稳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过程模型。【方法/过程】分别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视角分析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协同作用下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揭示了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  何德旭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改善民生等具有积极作用。但小微企业存在着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已经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我国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导,因此应建立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模式,弥补信贷融资市场失灵;完善推广"信贷工厂"模式,推进国有大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改进关系型融资模式,提高地方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各类经济主体探索"互联网信贷"模式,创新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以此来完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信贷资金供给。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志君  金俊武  
应用知识转移理论,对于施工企业应用ERP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施工企业ERP应用效果的方法,即:提高ERP系统的理论性、专业性,完善施工企业ERP应用中知识转移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相关知识转移服务成本,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镜渝  赵忠秀  
寻求创造性资产是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也是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失败的海外投资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并未如预期那样通过海外投资提升创新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知识转移。因此,本文以动态视角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整体框架,希望对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全兴  李巧琴  金小平  余霞民  
2018年以来,为有效缓解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国家从货币信贷、财政税收、金融监管、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并且取得积极成效。本文在对前期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政策效果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银行风险偏好和企业风险水平之间的差异,即融资风险缺口是影响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根本原因,并从宏观、银行、企业等层面实证分析了影响融资风险缺口的主要因素。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市场化机制提出了系统构建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杰  
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间的梯度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产业推进的空间扩散与转移是不可逆的历史过程。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该区域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选择,处于该区域核心的河南应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动中部崛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东昱  刘彤  
合理利用激励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高效转移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激励措施要与国家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占大多数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实特征,通过消除制度性障碍、形成"推—拉"机制、在企业管理经营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等措施,可以激励进城农村务工人员稳定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快速高效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光友  罗素梅  连舒婷  
作为金融科技创新模式之一,P2P网贷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探索如何通过P2P网贷治理"麦克米伦缺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融科技创新为视角,以长尾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的博弈模型,讨论P2P网贷利率形成机制,并选取相关的面板数据,检验P2P网贷综合利率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发挥普惠效应并形成普惠价值,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借贷双方的力量对比是影响P2P网贷利率的重要因素。合规的P2P网贷有助于缩小"麦克米伦缺口",成为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P2P从2016年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以来,极端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利率形成机制更趋合理。因此,当前我国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网络借贷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杜丽群  李良志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直辖市)企业调查数据,测算宏观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对企业融资缺口具有显著缓释作用;政策支持对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改善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建议:增强金融政策的靶向性,提高金融普惠性;出台更多精细化利企金融政策,促进银行向普惠金融业务倾注更多资源,推动普惠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更多惠企政策;延长税收减免、费用减除等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确保初创期潜力企业获得必要的发展基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仲伟  任国良  文春晖  
本文将转型期商业银行在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变动因素引入Heiner&Vercelli模型,推导出扩展模型,并利用其从"融资门槛"视角分析中国小微企业"麦克米伦缺口"不断加大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后,自身功能属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其风险管理的诉求以及风险规避水平的提升是加剧"麦克米伦缺口"的直接原因。而在转型期商业银行因自身认知能力不足、社会经济制度动态变动、监管政策无法预期而产生的风险规避,则是抬高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门槛的间接原因。针对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胡黎明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国际产业向中国大陆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耦合转移。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规律,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战略,是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研究认为,产品内分工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价值链跨区域重组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发挥大国优势是我国推进产业转移的战略基点。应当注重产业转移政策创新,在引导产业转移中实现科学发展,在坚持科学发展中引导产业转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良志   王祺  
本文研究疫情期间银企关系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及疫情后政府相关政策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紧密的银企关系能显著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政府支持可以缓解疫情后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银企关系对不同行业企业融资缺口的作用具有差异性;与银行保持紧密关系且获得政府支持的企业,其融资缺口更小。建议: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培育更多“小微熟客”,降低信息搜集成本,改善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遭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政府部门持续推出惠企政策,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孟娜娜  蔺鹏  
"麦克米伦缺口"本质上是金融供给主体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金融科技驱动下的智能金融全面诠释了金融包容理念,有望成为有效治理中小微企业"麦克米伦缺口"的新路径。本文从金融资源供需匹配视角分析"麦克米伦缺口"的金融排斥本质,并从金融制度安排、金融体系架构、银行运营管理模式三个层面探讨中小微企业遭受金融排斥的原因。基于智能金融的金融包容属性,提出弥补"麦克米伦缺口"的路径和措施:一是依托支付生态与智能获客技术,精准捕捉、高效转化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二是运用大数据征信与信用评估手段,科学、客观地评估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三是借助大数据平台与区块链智能合约,高效管理中小微企业融资流程;四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管控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为发挥好智能金融治理"麦克米伦缺口"的效能,要健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为智能金融发展提供硬环境支持;优化金融科技生态体系,为智能金融发展提供软环境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