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0)
2023(5890)
2022(5075)
2021(4716)
2020(4142)
2019(9183)
2018(9230)
2017(17614)
2016(9650)
2015(11102)
2014(10777)
2013(10925)
2012(10599)
2011(9357)
2010(9401)
2009(8657)
2008(8483)
2007(7640)
2006(6793)
2005(5924)
作者
(27455)
(23326)
(22839)
(21865)
(14787)
(11240)
(10557)
(9010)
(8870)
(8463)
(8000)
(7643)
(7324)
(7093)
(7022)
(7014)
(6950)
(6833)
(6654)
(6589)
(5853)
(5659)
(5606)
(5385)
(5215)
(5167)
(5130)
(4968)
(4707)
(4695)
学科
(43847)
经济(43805)
(24869)
管理(23728)
(17742)
企业(17742)
地方(16910)
(15742)
方法(13907)
数学(11502)
业经(11411)
数学方法(11312)
农业(11116)
中国(10512)
产业(9413)
地方经济(8655)
(8167)
(7766)
(7669)
技术(7115)
(6953)
贸易(6947)
(6601)
环境(6380)
理论(5996)
(5925)
(5607)
结构(5457)
(5260)
金融(5256)
机构
学院(133262)
大学(131427)
(52975)
经济(51654)
管理(49737)
研究(47038)
理学(42272)
理学院(41726)
管理学(40900)
管理学院(40653)
中国(35157)
科学(29593)
(28636)
(24752)
(23682)
中心(23061)
(23032)
(22769)
研究所(21288)
业大(20756)
(20622)
(20103)
师范(19951)
农业(19166)
(17973)
北京(17598)
财经(17494)
(17141)
师范大学(15982)
(15495)
基金
项目(88552)
科学(69315)
研究(67051)
基金(61624)
(52905)
国家(52386)
科学基金(44948)
社会(41545)
社会科(39187)
社会科学(39177)
(38604)
基金项目(33591)
(29874)
教育(29229)
编号(28311)
自然(28248)
自然科(27506)
自然科学(27501)
自然科学基金(26985)
资助(24166)
成果(22819)
(21518)
课题(19822)
重点(19525)
(18367)
(18276)
发展(17752)
(17470)
创新(17140)
国家社会(16316)
期刊
(67157)
经济(67157)
研究(39285)
中国(31891)
(23916)
学报(20156)
科学(19797)
管理(18351)
(17365)
农业(16312)
教育(16034)
大学(15460)
学学(14287)
技术(12628)
业经(12092)
(11382)
金融(11382)
问题(9209)
(8993)
经济研究(8795)
资源(8510)
财经(8233)
图书(7977)
(7346)
(7346)
(6947)
技术经济(6914)
(6844)
科技(6840)
现代(6736)
共检索到211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姚云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期和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发展转型期。随着东部和中部工业化的发展,用工、土地、企业建设、物流以及环境等成本逐步上升,经济次发展地区由于劳动力、土地和矿产资源、环境容纳度而成为产业发达地区间转移的承接者。西南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制造业转移是其改变单纯输出资源的状况,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大发展机遇。但现实发展中区域间产业转移对于贵州产业发展的作用需谨慎对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姚云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期和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发展转型期。随着东部和中部工业化的发展,用工、土地、企业建设、物流以及环境等成本逐步上升,经济次发展地区由于劳动力、土地和矿产资源、环境容纳度而成为产业发达地区间转移的承接者。西南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制造业转移是其改变单纯输出资源的状况,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大发展机遇。但现实发展中区域间产业转移对于贵州产业发展的作用需谨慎对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刘希磊  
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新时期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扶业与扶人并举、区域瞄准与人口瞄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并从"两项制度"衔接、推进区域连片开发、完善"大扶贫"联动机制和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健全贫困动态监测与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琦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阻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利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将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新的途径。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顺市旅游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提出四点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和扶持乡镇旅游企业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和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晓宽  
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经济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新局面。但是 ,用科学发展观进行观察 ,出现的不协调现象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五个统筹问题解决好 ,才能实现中国西部的协调发展 ,开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本文结合贵州省情况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志宇  徐明睿  
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对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着重要贡献。贵州省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劳动力转移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农村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快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财政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开福  
产业支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首先对城市产业支撑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贵州省88个县区市的产业支撑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建强县大部分依托第二产业、小部分依托第三产业,大多数非建强县缺乏产业支撑。结合贵州省城市人口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贵州省经济强县和非经济强县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最后,提出了严把环境关,正确选择和培育支柱产业;加快高速路网建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加强县区市竞争力评价,强化城市对标管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城市产业带形成;加强地区间合作,实现产业集群跨区域的分工与协调;加快城市群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婷  廖斌  卫少鹏  
生态活力是西部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依托,为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的协调发展,从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的耦合内涵出发,运用DPSIR模型和SD方法,建立了西部地区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模拟评测的基础上,提出三种耦合发展路径并对不同路径的发展趋势进行情景预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发展路径下,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耦合发展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各耦合发展模式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缺陷;(2)根据贵州省的发展特点和一般规律,应用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更适合现阶段的产业发展;(3)考虑到资源存量的不可逆性与西部地区产业的生态依赖性,提出从优化布局、建立门槛等方面提高环境承载力和资源储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景红  
为了解决滥采乱挖磷矿带来的地质灾害,从2003年起,贵州省贵阳市金中镇对辖区实施异地搬迁治理。据统计,截至目前,大水工业园区周边异地搬迁973户,地质灾害异地搬迁治理人口户数达450户。由此荒废闲置的土地达3万余亩,宜林荒山达10万余亩。荒芜土地在撂荒前属于农村集体土地,由于土地并未征收为国有,致使现在这些闲置土地的权属和使用问题比较模糊,相关土地管理与开发利用也处于"无主"状态。为了更好地保障土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桂泽发  刘天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会。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成虎  
从刘易斯经典的"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到托达罗的三部门人口流动模型,对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迅速扩张、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很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依靠城市很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主要从农业内部空间的扩张着手,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熊萍  张宏丽  张利伟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承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开放水平;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有序转移。重庆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在现代工业技术、生产要素、自主财力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宏源  
能源链是指发现、占有并充分利用能源及其衍生技术等一系列制度和活动的集合。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能源链的竞争事关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及国际体系中的权力转移。在未来国际体系主导权的争夺中,新能源作为下一代能源体系的主导因素正改变全球权力的格局。能源问题也是防止气候变暖的核心,中国应该抓住新能源技术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的跳跃式发展,争取主导全球未来权力的转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突破”。紧盯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新型城镇化注入高职院校力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发展潜力;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对外开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云斌  
当前,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受制于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不断提高的压力,呈现向大陆外迁趋势。《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对泉州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泉州在承接台湾新一波产业转移中,必须做好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对台资的吸引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促进泉台产业合作;实施"产业集群招商",提高引进台资的综合经济效益;创建投资载体,打造台资集聚区;做好"以台引台",拓宽引资渠道等方面工作,以应对面临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