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45)
2023(23618)
2022(20206)
2021(18795)
2020(15716)
2019(35808)
2018(35082)
2017(66104)
2016(36090)
2015(40274)
2014(39924)
2013(39379)
2012(36491)
2011(33244)
2010(33306)
2009(30824)
2008(30146)
2007(26476)
2006(23404)
2005(20892)
作者
(107190)
(89593)
(88917)
(84535)
(57114)
(43073)
(40312)
(34918)
(34158)
(32029)
(30657)
(30252)
(28793)
(28356)
(27924)
(27551)
(26532)
(26463)
(25785)
(25712)
(22319)
(22275)
(21761)
(20554)
(20147)
(19917)
(19884)
(19560)
(18231)
(17795)
学科
(154634)
经济(154471)
管理(99025)
(94406)
(76225)
企业(76225)
方法(63633)
数学(55112)
数学方法(54383)
中国(43199)
(40748)
(35621)
(35314)
地方(33700)
业经(33295)
(28782)
贸易(28763)
(27876)
(27769)
农业(27394)
(24345)
银行(24260)
(24089)
金融(24085)
理论(23926)
(23341)
环境(23066)
(22422)
技术(22095)
(21791)
机构
大学(518839)
学院(516541)
(211076)
经济(206744)
管理(193356)
研究(185903)
理学(166709)
理学院(164696)
管理学(161405)
管理学院(160496)
中国(139281)
科学(116771)
(111559)
(96140)
(94944)
(94014)
研究所(87870)
中心(82521)
业大(80749)
(76128)
财经(75981)
农业(74060)
北京(70737)
(69613)
(69225)
师范(68788)
(67015)
经济学(64641)
(61400)
经济学院(57970)
基金
项目(350448)
科学(273871)
基金(253866)
研究(248971)
(225339)
国家(223506)
科学基金(189133)
社会(157391)
社会科(149024)
社会科学(148986)
(135759)
基金项目(133152)
自然(124480)
自然科(121622)
自然科学(121581)
自然科学基金(119402)
(115903)
教育(115037)
资助(105371)
编号(99275)
成果(81078)
重点(79868)
(76916)
(76809)
(72199)
课题(69813)
科研(67617)
创新(67577)
国家社会(65412)
教育部(65121)
期刊
(235430)
经济(235430)
研究(153265)
中国(102678)
学报(91340)
(85764)
科学(81707)
管理(72265)
(71624)
大学(68144)
学学(64451)
农业(58806)
教育(57269)
(47589)
金融(47589)
技术(43760)
经济研究(38758)
财经(37920)
业经(37433)
(32786)
(31184)
问题(30301)
(25964)
(25543)
图书(25056)
技术经济(24839)
科技(24812)
世界(23462)
业大(23454)
统计(23431)
共检索到774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俞  何悦  
以对外开放度、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化率衡量市场异质性,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大开发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西部大开发后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自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而西部地区内部省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年扩大,在全国层面的收敛趋势并不显著;(2)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市场化都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经济增长,但仅有物质资本和市场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也是我国今后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亟待考虑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乔宁宁  王新雅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淳  张健  
为了考察全国性整体经济波动和地区性的经济波动对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贡献,该文基于中国地区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Bayes动态隐变量模型引入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通过从可观测到的宏观经济变量中识别出隐含经济变量,该文将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波动分解为3个部分:全国因子、地区因子和各经济变量独有的波动项。通过对中国经济在1980—2015年的变动历史的分析,发现地区的产出和投资主要受全国因子波动的影响,而地区消费的波动主要受地区因子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经济变动的分析,发现该战略提高了全国因子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对投资影响最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周政宁  赵敏娟  
采用面板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还是之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特征。在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克非  李志翠  徐波  
利用静态横截面数据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时机选择非常恰当,实施10年来,部分缓解了区域经济增长发散的大趋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但现阶段不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地区的俱乐部收敛,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增长也呈现较明显的发散迹象。建议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强化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制度政策等软环境的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倩倩  陈诗一  
区域发展政策不仅要发挥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还必须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的合并数据,本文使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有效弥合地区间经济增长数量差距,政策实行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缓解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的污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环境污染是由规模效应主导而非技术效应引致,优惠政策则通过降低企业税收、提升企业利润、吸引企业进入与减少企业退出实现经济规模扩增。本文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发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的矛盾,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需要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栋生  
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大开发、大开放结合互动中的大开发 ,是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结合中的大开发 ,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中的大开发 ;西部地区应选准目标市场和经济技术合作方向 ,通过境外市场拉动 ,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辟资源 ,如资金、人才、技术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王亚华  胡鞍钢  
本文应用差分内差分方法评估西部大开发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及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通过建立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的计量分析,对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成效进行严谨的社会科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2000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促使中国区域经济从趋异转向收敛。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本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及软环境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而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建议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在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实物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晓波  
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建设"国家级"城市新区即两江新区的实践和推进政策,比较分析了成都市和西安市争取做"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措施。最后,对西部地区建设城市新区进行了展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舒燕飞  
以少数民族8省区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用自回归模型为基础,采用邹突变点检验等方法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并得出中央政府已经继续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政策扶持、充分挖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制定合理的创新激励政策以促使民族地区创新和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经济继续稳定增长等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春生  陈志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明  
西部大开发战略过去10多年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并未随着对外开放规模的扩大而快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快速上升的经济地位不相符。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需要新的对外开放思路。传统对外开放思路对西部地区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已经难以适应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在新的对外开放形势和条件下,西部地区需要采用东向开放与"西向拓展"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西北开放与西南开放并进的思路,构建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并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纪慰华  
根据工业化的评价标准,西部地区实现工业化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第二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但结构不合理;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象严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力度,加强了东西部人员的流动和西部地区的外向度。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趋势是通过加速技术进步,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方向,培育区域优势产业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要建立灵活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和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地区网络工程建设;建立适合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