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63)
2023(23104)
2022(19789)
2021(18500)
2020(15467)
2019(35483)
2018(35056)
2017(66494)
2016(36272)
2015(40583)
2014(40585)
2013(39917)
2012(37128)
2011(33763)
2010(34124)
2009(31405)
2008(30763)
2007(27076)
2006(24028)
2005(21537)
作者
(107558)
(89911)
(89024)
(84848)
(57327)
(43177)
(40403)
(35055)
(34204)
(32188)
(30682)
(30130)
(28819)
(28614)
(28075)
(27749)
(26559)
(26521)
(25744)
(25725)
(22521)
(22466)
(21964)
(20627)
(20190)
(19942)
(19917)
(19687)
(18250)
(17767)
学科
(156290)
经济(156130)
管理(101207)
(96997)
(78456)
企业(78456)
方法(65249)
数学(56907)
数学方法(56046)
中国(43768)
(41479)
(36585)
地方(34324)
(34219)
业经(33423)
(28875)
贸易(28857)
(28149)
(27993)
农业(27947)
(24281)
理论(24220)
银行(24204)
(23505)
金融(23502)
(23270)
环境(23019)
技术(22676)
(22652)
(22092)
机构
大学(519130)
学院(518983)
(213545)
经济(209127)
管理(196694)
研究(185016)
理学(169482)
理学院(167485)
管理学(164076)
管理学院(163161)
中国(138914)
科学(115553)
(111888)
(96702)
(95344)
(92835)
研究所(86963)
中心(82558)
业大(80319)
(77031)
财经(76685)
农业(72909)
北京(71331)
(69790)
(69034)
师范(68238)
(66845)
经济学(64844)
(61958)
经济学院(58121)
基金
项目(349978)
科学(273742)
基金(253130)
研究(249498)
(224064)
国家(222234)
科学基金(188642)
社会(157102)
社会科(148873)
社会科学(148834)
(135970)
基金项目(132399)
自然(124405)
自然科(121558)
自然科学(121525)
自然科学基金(119331)
(115747)
教育(115572)
资助(106268)
编号(100027)
成果(81615)
重点(79363)
(76755)
(76740)
(72051)
课题(70476)
创新(67344)
科研(67310)
教育部(65180)
国家社会(65006)
期刊
(238039)
经济(238039)
研究(154752)
中国(104283)
学报(88848)
(84636)
科学(79865)
管理(74243)
(72768)
大学(66624)
学学(63062)
教育(58732)
农业(57936)
(48415)
金融(48415)
技术(46105)
经济研究(39395)
财经(37878)
业经(37848)
(32702)
(30980)
问题(30464)
技术经济(25710)
统计(25474)
(25372)
(25187)
科技(24796)
图书(24609)
世界(23303)
(23152)
共检索到780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淳  张健  
为了考察全国性整体经济波动和地区性的经济波动对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贡献,该文基于中国地区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Bayes动态隐变量模型引入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通过从可观测到的宏观经济变量中识别出隐含经济变量,该文将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波动分解为3个部分:全国因子、地区因子和各经济变量独有的波动项。通过对中国经济在1980—2015年的变动历史的分析,发现地区的产出和投资主要受全国因子波动的影响,而地区消费的波动主要受地区因子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经济变动的分析,发现该战略提高了全国因子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对投资影响最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俞  何悦  
以对外开放度、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化率衡量市场异质性,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大开发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西部大开发后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自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而西部地区内部省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年扩大,在全国层面的收敛趋势并不显著;(2)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市场化都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经济增长,但仅有物质资本和市场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也是我国今后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亟待考虑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春生  陈志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怀雷  龚韵秋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之际,有必要依据其目标对该战略的绩效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税收政策,使其切实发挥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安排既是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开发的重要保障。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税收政策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舒燕飞  
以少数民族8省区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用自回归模型为基础,采用邹突变点检验等方法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并得出中央政府已经继续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政策扶持、充分挖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制定合理的创新激励政策以促使民族地区创新和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经济继续稳定增长等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澍  
一、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涵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范畴,它具有后者的总体特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文化相近、体制相同、水平相似的地理近邻国家或地区建立区域经贸合作组织,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它以牺牲一定的国家或地方主权为代价,以期获得更多的比较成本收益和社会经济福利,直至形成区域内统一的经贸政策和经济体制。从我国实践看,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我国边境省份或地区与周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栋生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政策评价和前景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德  
本文对长达9年的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进行了剖析 ,认为美国己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的基本内涵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广泛应用因特网进行电子商务的、日趋全球化的经济形态。“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技术创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风险投资加速、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企业个人与机构保持高度适应性。论文认为 ,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认真吸取美国“新经济”的成功经验 ,摆脱旧思想的束缚 ,在“新经济”的背景下 ,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来思考西部地区开发思路。论文主张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利用 ;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更要重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王亚华  胡鞍钢  
本文应用差分内差分方法评估西部大开发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及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通过建立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的计量分析,对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成效进行严谨的社会科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2000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促使中国区域经济从趋异转向收敛。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本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及软环境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而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建议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在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实物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栋生  
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大开发、大开放结合互动中的大开发 ,是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结合中的大开发 ,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中的大开发 ;西部地区应选准目标市场和经济技术合作方向 ,通过境外市场拉动 ,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辟资源 ,如资金、人才、技术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靳春平  廖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的区域政策调整,其目的是缩小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以结构转换模型为基础设定相关的经济发展指标,根据四川省的经验数据,运用“事件分析法”考察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开发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实行政策调整是必要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倩倩  陈诗一  
区域发展政策不仅要发挥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还必须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的合并数据,本文使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有效弥合地区间经济增长数量差距,政策实行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缓解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的污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环境污染是由规模效应主导而非技术效应引致,优惠政策则通过降低企业税收、提升企业利润、吸引企业进入与减少企业退出实现经济规模扩增。本文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发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的矛盾,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需要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