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2)
- 2023(16598)
- 2022(14133)
- 2021(13119)
- 2020(11146)
- 2019(25890)
- 2018(25763)
- 2017(49958)
- 2016(27032)
- 2015(30652)
- 2014(30924)
- 2013(30614)
- 2012(28599)
- 2011(25807)
- 2010(26159)
- 2009(24326)
- 2008(23923)
- 2007(21654)
- 2006(19025)
- 2005(17058)
- 学科
- 济(122453)
- 经济(122335)
- 业(78085)
- 管理(70775)
- 企(54936)
- 企业(54936)
- 方法(52355)
- 农(50058)
- 数学(46616)
- 数学方法(45887)
- 中国(33419)
- 农业(33242)
- 地方(29416)
- 财(28675)
- 业经(27821)
- 学(22423)
- 制(21778)
- 贸(21491)
- 贸易(21477)
- 易(20804)
- 银(18520)
- 银行(18481)
- 融(17779)
- 金融(17775)
- 行(17723)
- 理论(17592)
- 技术(17436)
- 发(17398)
- 环境(16834)
- 和(16448)
- 机构
- 学院(389522)
- 大学(383476)
- 济(163559)
- 经济(160224)
- 管理(149187)
- 研究(133111)
- 理学(128247)
- 理学院(126868)
- 管理学(124290)
- 管理学院(123584)
- 中国(101903)
- 科学(81772)
- 京(81117)
- 农(79596)
- 财(72578)
- 所(68352)
- 中心(62737)
- 业大(62212)
- 研究所(61770)
- 农业(61568)
- 江(60128)
- 财经(56982)
- 经(51620)
- 北京(50978)
- 范(50926)
- 师范(50401)
- 经济学(49340)
- 州(47747)
- 院(47136)
- 经济学院(44564)
- 基金
- 项目(257385)
- 科学(202070)
- 研究(187572)
- 基金(184914)
- 家(161306)
- 国家(159905)
- 科学基金(136943)
- 社会(118440)
- 社会科(112032)
- 社会科学(112001)
- 省(103401)
- 基金项目(97077)
- 自然(88339)
- 教育(86806)
- 自然科(86308)
- 自然科学(86288)
- 划(85657)
- 自然科学基金(84710)
- 编号(77664)
- 资助(77102)
- 成果(62285)
- 发(59753)
- 重点(58126)
- 部(56590)
- 课题(53718)
- 创(53439)
- 创新(49901)
- 科研(49270)
- 国家社会(48679)
- 教育部(48018)
- 期刊
- 济(184692)
- 经济(184692)
- 研究(111391)
- 中国(80440)
- 农(78681)
- 学报(60845)
- 科学(56640)
- 财(55533)
- 管理(53367)
- 农业(53273)
- 大学(46787)
- 学学(44238)
- 教育(42126)
- 融(38416)
- 金融(38416)
- 技术(37314)
- 业经(34999)
- 经济研究(28792)
- 财经(27393)
- 业(27159)
- 问题(25222)
- 经(23582)
- 统计(21789)
- 技术经济(20495)
- 版(19819)
- 策(19580)
- 世界(18907)
- 商业(18058)
- 决策(17988)
- 资源(17618)
共检索到587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燕 潘兴良
本文通过非参数检验的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实施前后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以及四项来源(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以工资性纯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来源为主的农民纯收入显著增加,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绝对差距在增加的有11个省份,但也有7个省份农民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缩小,还有8个省份的相对差距呈现减小的趋势,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同时也为今后第二、第三阶段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农民收入增长 非参数检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 陈涛涛 迟道才
为探索辽西北地区降雨特征及其发生规律,采用辽西北地区5个市21个气象站1952~2006年间的气象资料,应用Daniel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辽西北地区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应用Mann-Kendall对降雨量进行突变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是从不同时间段对辽西北地区降雨量进行检验,但二者结果基本吻合,整体上辽西北地区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且变化比较稳定;辽西北地区虽个别城市在一些年份降雨出现了上升趋势,但整体上还是下降趋势较显著,这与趋势分析结果相似,也与实际情况相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德莉
本文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研究了1978年到2013年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都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不仅未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反而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当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出现短期波动时,通过(-0.04945)的调整力度向长期均衡状态靠拢。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却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卫东 刘淼
基于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2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揭示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序演变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进行检验,并着重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占比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出"快速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4阶段特征;中农业碳排放区和低农业碳排放区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高农业碳排放区和偏高农业碳排放区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趋势;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不成立,农业碳排放与农村居民收入呈正U形关系;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惯序性,与第三产业占比的关系呈现倒U形。得到启示,持续推进西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甚至绿色化、智能化模式转型发展,以及增加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是实现西部农业碳减排,推进大开发下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剑峰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试行和推广适应农业生产特点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副产品价格的合理调整和逐步放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改革开放以前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20世纪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9%左右,90年代年均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01年已达2366元是1978年人均纯收入133.6元的17倍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盛来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市场化和非农化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推动,但目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增长都出现了减缓的趋势。因此,农民增收政策要顺势而为,在保持农业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强化非农收入增长。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业收入 工资性收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刚 管福泉 蔡选超 许丹丹
本文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总体上看正向效应要大于负向效应,但是影响力在不断减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金融结构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但是长期效果有待提高,而农村储蓄率上升则对农户增收有不利影响。只有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延胜 陈兴伟
目前水文序列趋势研究主要集中于判断一个水文序列是否存在着显著趋势特征和该序列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但由于水文序列可分解为趋势、周期、随机等成分,论文提出了趋势成分在水文时间序列中的比重问题,并基于Mann-Kendall法,得到了趋势成分比重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趋势的显著程度与对偶数p和p0的差值有直接关系,差值越大,显著程度越明显;趋势成分比重取决于该差值及序列长度;显著趋势条件下趋势成分比重分析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序列长度对趋势成分比重的影响,证明了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时间序列趋势特征时至少需要10个及以上的样本,且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比重相应减小,因此当序列长度超过一定的范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洋 王丹 彭晨宸
本文以2009~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聚类分析将样本公司分为两个组别,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推断两组独立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再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避免了"伪回归"问题,然后运用截面加权回归来消除个体差异,对债务总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债务类型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例、银行借款比例、债券融资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短期负债比例、商业信用比例、其他负债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趋势性变化,提出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民农业收入稳定增长的难度将会明显加大,波动风险显著增加;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其增长幅度有可能明显扩大,或持续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但其增长幅度出现急剧萎缩的风险也在明显增加。因此,今后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的难度将会显著加大,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在迅速增加;城乡收入差距仍将呈现扩大的态势。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应该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尤其要按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尽力防止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出现大幅波动,努力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增长 波动风险 不确定性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宽 陈收
采用非参数随机折扣因子方法评价了基金条件性绩效,这种方法除了市场无套利的假设,不需要特殊的假设限制,并且根据信息变量(成交量)能够正确评价采用动态策略的基金绩效,从而能更好的了解中国基金绩效的特点。
关键词:
成交量 随机折扣因子 动态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根紧 丁志帆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多年来成绩显著,但西部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纵向投资和高速度工业化的外部驱动效应,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发展直接导致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依据内生增长理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该逐步强化以制度安排为主体的开发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要素配置机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内生增长机制,实现西部经济以自我发展能力为驱动力的内生增长态势。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内生增长理论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熙 邵兵家 代小春
西部十省市内部区域必须加强合作,实现区域的合理分工,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腾飞。本文主要采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991~1998年西部十省市产业发展状况与十省市所组成的产业整体进行结构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从十省市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各自产业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战略分工定位和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周政宁 赵敏娟
采用面板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还是之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特征。在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经济增长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