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6)
- 2023(16344)
- 2022(13926)
- 2021(12554)
- 2020(10442)
- 2019(23909)
- 2018(23291)
- 2017(44311)
- 2016(24299)
- 2015(26799)
- 2014(26928)
- 2013(26771)
- 2012(25545)
- 2011(23419)
- 2010(23713)
- 2009(21972)
- 2008(21781)
- 2007(19669)
- 2006(17556)
- 2005(16179)
- 学科
- 济(119129)
- 经济(119020)
- 管理(64265)
- 业(63973)
- 企(48498)
- 企业(48498)
- 方法(44554)
- 数学(39182)
- 数学方法(38839)
- 中国(31677)
- 农(31214)
- 地方(30114)
- 学(25665)
- 财(25300)
- 业经(24411)
- 农业(21812)
- 贸(20895)
- 贸易(20884)
- 易(20155)
- 制(19826)
- 银(17874)
- 银行(17799)
- 融(17785)
- 金融(17782)
- 地方经济(17500)
- 行(17111)
- 环境(17048)
- 技术(15538)
- 和(15466)
- 发(15245)
- 机构
- 学院(359552)
- 大学(359370)
- 济(155894)
- 经济(152826)
- 研究(134789)
- 管理(129507)
- 理学(110828)
- 理学院(109393)
- 管理学(107466)
- 管理学院(106803)
- 中国(100041)
- 科学(85044)
- 京(77004)
- 农(73434)
- 所(71916)
- 财(68803)
- 研究所(65489)
- 中心(59766)
- 业大(58525)
- 农业(58029)
- 江(55311)
- 财经(54408)
- 经(49308)
- 经济学(48910)
- 北京(48742)
- 范(47795)
- 院(47550)
- 师范(47171)
- 州(43992)
- 经济学院(43945)
- 基金
- 项目(237109)
- 科学(184517)
- 基金(171080)
- 研究(165533)
- 家(153230)
- 国家(151935)
- 科学基金(126880)
- 社会(106407)
- 社会科(100865)
- 社会科学(100834)
- 省(93303)
- 基金项目(90478)
- 自然(82689)
- 自然科(80771)
- 自然科学(80741)
- 自然科学基金(79337)
- 划(79265)
- 教育(74893)
- 资助(69741)
- 编号(64489)
- 发(56451)
- 重点(54659)
- 成果(52613)
- 部(51671)
- 创(48937)
- 创新(45952)
- 课题(45899)
- 科研(45898)
- 计划(45513)
- 国家社会(44699)
- 期刊
- 济(178878)
- 经济(178878)
- 研究(108300)
- 中国(74287)
- 农(67405)
- 学报(66485)
- 科学(58150)
- 财(52993)
- 大学(48466)
- 管理(47080)
- 学学(46215)
- 农业(45366)
- 融(35024)
- 金融(35024)
- 教育(34954)
- 经济研究(30005)
- 技术(29292)
- 业经(28179)
- 财经(27886)
- 业(24326)
- 经(24146)
- 问题(23557)
- 技术经济(19126)
- 贸(19004)
- 版(18448)
- 世界(17267)
- 商业(17078)
- 科技(16936)
- 业大(16922)
- 统计(16859)
共检索到549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乔宁宁 王新雅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周政宁 赵敏娟
采用面板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还是之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特征。在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经济增长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 ,王兴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俞 何悦
以对外开放度、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化率衡量市场异质性,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大开发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西部大开发后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自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而西部地区内部省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年扩大,在全国层面的收敛趋势并不显著;(2)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市场化都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经济增长,但仅有物质资本和市场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也是我国今后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亟待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地区经济收敛性 市场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可持续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栋生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政策评价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现状 大开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春生 陈志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 地区差距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纪建
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 ,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 ,同时这也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对此 ,可用回归方法予以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应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以此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而不仅仅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泱泱 幸强国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倩倩 陈诗一
区域发展政策不仅要发挥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还必须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的合并数据,本文使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有效弥合地区间经济增长数量差距,政策实行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缓解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的污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环境污染是由规模效应主导而非技术效应引致,优惠政策则通过降低企业税收、提升企业利润、吸引企业进入与减少企业退出实现经济规模扩增。本文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发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的矛盾,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需要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王亚华 胡鞍钢
本文应用差分内差分方法评估西部大开发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及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通过建立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的计量分析,对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成效进行严谨的社会科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2000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促使中国区域经济从趋异转向收敛。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本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及软环境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而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建议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在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实物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