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5)
2023(9273)
2022(7741)
2021(6978)
2020(5726)
2019(12988)
2018(12818)
2017(24841)
2016(13490)
2015(15038)
2014(15299)
2013(15207)
2012(15044)
2011(13781)
2010(14240)
2009(13337)
2008(13308)
2007(12289)
2006(11103)
2005(10496)
作者
(40812)
(33962)
(33809)
(32036)
(21685)
(16322)
(15615)
(13090)
(12892)
(12289)
(11629)
(11404)
(10943)
(10917)
(10676)
(10340)
(10226)
(9832)
(9770)
(9750)
(8932)
(8371)
(8307)
(7732)
(7703)
(7605)
(7596)
(7515)
(7018)
(6768)
学科
(66892)
经济(66816)
(35763)
管理(34321)
(27643)
企业(27643)
地方(21994)
中国(21242)
方法(19905)
(19030)
业经(16768)
数学(16450)
数学方法(16224)
(13258)
(13129)
农业(12930)
地方经济(12857)
(12504)
(12295)
金融(12295)
产业(11777)
(11704)
银行(11682)
(11455)
贸易(11444)
(11399)
(11332)
(10977)
技术(10483)
(9489)
机构
大学(200164)
学院(199964)
(86401)
经济(84578)
研究(78254)
管理(70460)
中国(59138)
理学(58754)
理学院(57951)
管理学(56978)
管理学院(56572)
科学(45827)
(44843)
(40987)
(39665)
研究所(36648)
中心(34301)
(34173)
(32453)
(30622)
师范(30309)
财经(30164)
北京(29582)
(28176)
(27168)
业大(26834)
经济学(26674)
农业(26442)
(26364)
师范大学(24430)
基金
项目(122579)
科学(96270)
研究(93031)
基金(86376)
(74827)
国家(74141)
科学基金(62322)
社会(59034)
社会科(56052)
社会科学(56039)
(48601)
基金项目(44679)
教育(42094)
(40771)
编号(37681)
自然(37167)
自然科(36275)
自然科学(36268)
资助(35837)
自然科学基金(35665)
(33755)
成果(32597)
重点(28334)
课题(27840)
发展(27748)
(27272)
(27107)
(25435)
国家社会(24306)
创新(23821)
期刊
(109484)
经济(109484)
研究(68149)
中国(47847)
(33879)
学报(29607)
管理(28909)
(28851)
教育(28495)
科学(28256)
(23388)
金融(23388)
农业(23292)
大学(23018)
学学(21121)
业经(18505)
技术(17766)
经济研究(17165)
财经(15127)
问题(14238)
(13350)
(12574)
世界(12182)
(11704)
国际(11400)
图书(10577)
(10380)
论坛(10380)
现代(10368)
技术经济(10196)
共检索到331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国良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加快四川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必须深化企业改革 ,激活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则必须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 ,四川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方面任重道远 ;要通过改革 ,坚决打破条块分割局面 ,从根本上制止低水平同类产品的“重复生产” ,这是实现国民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前提 ;同时要把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辩证地结合起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翔  袁满  李凤鸣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有效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结合西部大开发边界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指标衡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西部大开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因此长期而言,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没有显著推动作用,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整体上表现为转型升级阻碍效应。未来西部大开发应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长期的驱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在评述和总结日本国土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在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是要制定明确的开发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开发方式 ,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开发计划的实施 ;二是有效发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对西部开发的作用 ;三是加大力度促进西部中小城市的发展 ;四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处理好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芮夕捷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相对于其它经济区域,西部地区的资源,尤其矿产资源,有其禀赋优势。由于资源在空间上的这种分布特点,再加上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东西部地区间形成了资源——加工型垂直分工体系。西部地区主要向东部地区提供资源性产品,而东部地区则主要向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轻工产品。这种垂直的分工体系,虽然“近些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为价格体系等不支持这种分工,加之原来的分工本身就含有一定的不合理因素。”但是西部地区仍作为生产上游的初级产品的专业化地区这一基本特点没有改变。西部地区的矿业区位商远高于东部地区(表略)。“西部9省区(重庆包含在四川省——本文作者注)区位商最...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周松青  
本文以西部地区各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分析了西部地区近 2 0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并针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提出了改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方  
战后日本的地域开发政策是围绕开发经济资源、获得经济成长的效果,以及促使地区均衡发展等问题展开的,日本在地域开发政策的目的与手段、政策机构与决策程序、政策重点及其连续性、开发政策的成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也带来公害等环境问题。我国西部大开发可以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达成开发的目的,获得较好的开发成效。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前  余镜怀  
中国西部幅员辽阔,经济开发潜力巨大。关于怎样开发西部已经被学界广泛地讨论着。50年前,日本北海道的开发已经开始了,如今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尽管中国西部大开发与日本北海道建设有着巨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二者进行相关方面的比较研究,以寻求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得出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有益的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缠生  牛叔文  成升魁  
19世纪中期,为发展经济、壮大国防,新生的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鼓励向西部移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修建铁路,开发森林、矿产及土地资源,大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至20世纪初,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经济与军事强国。然而,对西部资源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土著文化传统,土地投机和完全的市场导向引起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比较了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异同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启示:①重视环境教育,调整思想认识;②加强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③制订优惠政策,规范开发行为;④发挥市场导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西  余明  
东中西部地区都在发展 ,但相对差距有所扩大。本文重点是探讨差距扩大中 ,所有制结构差异的影响 ,以及如何加大发展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丰  
作为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理论 ,全球商品链聚焦于投入产出关系 ,附加值分布和企业间的治理关系 ,因而更有针对性。理论界强调的西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全球商品链中均为低阶优势 ,其基础是脆弱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在生产者导向和消费者导向的商品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才能在竞争中发展起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康银劳  
本文分析了“重复投资困境”博弈模型及其启示。从博弈论角度指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各地区由竞争转向竞争--合作的深层次原因,论述了机制改革对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新锋  
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承受着人口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双重压力 ,却又难以得到本地非农业部门的支持。我们要正确认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实行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加快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加强东西部地区的交流 ,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