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7)
- 2023(11409)
- 2022(9579)
- 2021(8642)
- 2020(6924)
- 2019(15524)
- 2018(15197)
- 2017(28536)
- 2016(15234)
- 2015(16949)
- 2014(16987)
- 2013(16933)
- 2012(16674)
- 2011(15492)
- 2010(15999)
- 2009(14922)
- 2008(14704)
- 2007(13491)
- 2006(12474)
- 2005(11757)
- 学科
- 济(90604)
- 经济(90534)
- 管理(38816)
- 业(35830)
- 地方(28614)
- 企(26834)
- 企业(26834)
- 方法(26089)
- 中国(25654)
- 数学(22141)
- 数学方法(21901)
- 农(20783)
- 业经(18620)
- 学(18019)
- 地方经济(17453)
- 农业(14479)
- 制(14258)
- 融(13958)
- 金融(13956)
- 财(13642)
- 发(13428)
- 环境(13237)
- 银(13073)
- 银行(13051)
- 贸(12854)
- 贸易(12842)
- 行(12767)
- 易(12216)
- 产业(11603)
- 和(11359)
- 机构
- 学院(232983)
- 大学(231691)
- 济(105850)
- 经济(103621)
- 研究(93147)
- 管理(80781)
- 中国(70019)
- 理学(67425)
- 理学院(66427)
- 管理学(65212)
- 管理学院(64768)
- 科学(56339)
- 京(51372)
- 所(48904)
- 财(45404)
- 研究所(43974)
- 中心(40891)
- 农(39091)
- 江(37369)
- 财经(35117)
- 范(34556)
- 师范(34209)
- 经济学(33523)
- 北京(33421)
- 院(33352)
- 经(31556)
- 业大(31306)
- 州(30424)
- 农业(30176)
- 经济学院(29716)
- 基金
- 项目(145740)
- 科学(115087)
- 研究(106549)
- 基金(104436)
- 家(91700)
- 国家(90968)
- 科学基金(76824)
- 社会(69502)
- 社会科(65986)
- 社会科学(65973)
- 省(57670)
- 基金项目(54809)
- 划(48398)
- 自然(47224)
- 教育(47159)
- 自然科(46098)
- 自然科学(46086)
- 自然科学基金(45258)
- 资助(42376)
- 编号(41687)
- 发(38810)
- 成果(34714)
- 重点(34053)
- 发展(31556)
- 部(31307)
- 展(31070)
- 课题(30809)
- 创(29551)
- 国家社会(29253)
- 创新(27879)
- 期刊
- 济(135146)
- 经济(135146)
- 研究(78707)
- 中国(53497)
- 农(37354)
- 学报(36062)
- 科学(34743)
- 管理(33306)
- 财(32772)
- 大学(26940)
- 教育(26013)
- 农业(25549)
- 学学(25384)
- 融(25100)
- 金融(25100)
- 经济研究(22242)
- 技术(21203)
- 业经(20413)
- 财经(18484)
- 问题(17279)
- 经(16282)
- 贸(13578)
- 业(13546)
- 技术经济(13408)
- 世界(12825)
- 国际(12500)
- 资源(12218)
- 统计(11904)
- 商业(11553)
- 现代(11108)
共检索到382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耀 贾海波 乔志霞 马宝宝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利用甘肃省1999,2005,2013年相关经济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县域集中指数、区域人均GDP空间分布等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呈现集聚态势,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和兰州周围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为城市群的双核增长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以贫困县域为主,尤以中南部的陇南、临夏和甘南少数民族州最为突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晔立
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条件下实现经济腾飞的千载良机。甘肃省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条件的实证分析,在确定发展战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可选择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甘肃省 战略 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大晋
本文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甘肃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未来10年甘肃省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家和甘肃省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成就 问题 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春燕 董晓锋 付靖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对甘肃省1991年至2012年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尤其在2000年以前呈急剧缩小趋势;陇中片区与河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片区。研究认为,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甘肃省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锡尔系数 甘肃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建豹 白永平 罗君 黄永斌 侯成成
以甘肃省8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对10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求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利用ARCGIS,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省域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发现: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级行政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可将甘肃省县级行政单元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及河西地区。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可知,减小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应该增加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空间分析 甘肃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志霞 贾海波 张艳荣
以甘肃省为欠发达省份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剖析了其1995、2002、2010年14个市级单元基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格局。结果显示:1995—2010年,研究区以嘉峪关—兰州—金昌—酒泉为中心区,以平凉—天水—武威—白银—张掖为过渡区,以甘南—庆阳—陇南—定西—临夏为外围区的梯度式经济空间结构已逐步形成。但由于中心区辐射作用弱、经济中心数量增加缓慢,甘肃中部、河西与东南部的老区、干旱区、民族区"西强南弱"格局明显,中心区集聚力远大于外围区。据此,应通过培育中心—外围六大城市群,完善外围区基础设施,调整区域金融与政策投向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跨世纪的甘肃信息化研究》课题组
本文旨在立足信息技术、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网络经济日渐凸现,我国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的大背景,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分析探讨了甘肃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客观分析了新时期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将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与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实现有机结合,进而既推进甘肃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跨越发展,又保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健康实施,实现国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网络 甘肃 西部开发 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兆忠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西部诸省、市、自治区已呈群雄逐鹿、奋勇争先之势。在西北处于“坐中四联”区位的甘肃怎样才能发挥其比较优势,抢占先机,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呢?这本身就有一个战略思维和战略选择问题。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了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其总体构想是:调整战略思路,把握战略重点,找准战略难点,拓宽政策空间。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战略思路 战略重点 政策空间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孙玉贤
本文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论术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并针对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甘肃 发展对策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芳 马丁丑 孙小丽 吴金红
甘肃生态是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择甘肃省作为研究区域,在对其生态脆弱性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成因—结果表现两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3年自然和经济社会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和综合指数法来实现对甘肃生态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并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生态脆弱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脆弱度较高,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不同时期脆弱度等级有所变化,但幅度不大,总体处于强、中度脆弱状态。最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发现生态脆弱度与贫困人数、荒漠化程度、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垦殖率等高度相关。
关键词:
AHP 生态脆弱性 甘肃省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王亚华 胡鞍钢
本文应用差分内差分方法评估西部大开发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及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通过建立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的计量分析,对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成效进行严谨的社会科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2000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促使中国区域经济从趋异转向收敛。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本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及软环境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而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建议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在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实物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扩大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表现。在目前的发展环境差别基础上无论是市场化还是全球化都会产生西部生产要素外流的趋势。协调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的基本途径是推动生产要素在地区间合理流动,促进先进生产要素流入西部。进入 90年代以后地区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区间的相互依赖性减弱。西部应该以结构调整来吸引先进生产要素。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内容是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为东部地区提供资源的基础产业结构,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根据发展极理论,政府的区域协调的作用点在发展极的建设上,市场协调作用体现在发展极对其外围的带动作用上。中心与外围的对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加快西部城市化,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乔宁宁 王新雅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方颖
主要针对甘肃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构建了Logistic模型,深入地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弹性分析和预测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