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0)
- 2023(12889)
- 2022(10273)
- 2021(9414)
- 2020(7420)
- 2019(16611)
- 2018(16644)
- 2017(31065)
- 2016(17093)
- 2015(19448)
- 2014(19708)
- 2013(19593)
- 2012(18403)
- 2011(16809)
- 2010(17323)
- 2009(16194)
- 2008(16049)
- 2007(14959)
- 2006(13924)
- 2005(13138)
- 学科
- 济(77996)
- 经济(77906)
- 业(50577)
- 农(47885)
- 管理(43759)
- 农业(32000)
- 中国(28883)
- 企(27895)
- 企业(27895)
- 地方(25959)
- 业经(22858)
- 方法(18847)
- 发(17445)
- 制(16911)
- 数学(15506)
- 数学方法(15300)
- 银(14549)
- 银行(14534)
- 财(14446)
- 行(14144)
- 学(14064)
- 融(13821)
- 金融(13820)
- 发展(13298)
- 展(13266)
- 贸(13219)
- 贸易(13202)
- 环境(13079)
- 易(12715)
- 地方经济(12308)
- 机构
- 学院(248162)
- 大学(241873)
- 济(103555)
- 经济(101130)
- 研究(93465)
- 管理(89993)
- 中国(74910)
- 理学(74423)
- 理学院(73570)
- 管理学(72335)
- 管理学院(71890)
- 农(60078)
- 科学(55866)
- 京(53938)
- 所(48699)
- 财(46830)
- 农业(45451)
- 中心(43984)
- 研究所(43173)
- 江(42945)
- 业大(40974)
- 范(36108)
- 师范(35809)
- 北京(34733)
- 财经(34694)
- 州(34275)
- 省(33691)
- 院(32803)
- 经(31200)
- 经济学(29665)
- 基金
- 项目(154804)
- 科学(120634)
- 研究(120020)
- 基金(107051)
- 家(92791)
- 国家(91828)
- 科学基金(77221)
- 社会(75670)
- 社会科(71146)
- 社会科学(71127)
- 省(63915)
- 基金项目(56017)
- 教育(52894)
- 编号(52278)
- 划(51806)
- 自然(45628)
- 自然科(44274)
- 自然科学(44262)
- 自然科学基金(43419)
- 成果(43245)
- 资助(42171)
- 发(40946)
- 课题(36857)
- 重点(35141)
- 发展(33545)
- 部(33436)
- 农(33009)
- 展(32971)
- 创(31813)
- 国家社会(30868)
- 期刊
- 济(137067)
- 经济(137067)
- 研究(79328)
- 中国(67922)
- 农(64142)
- 农业(43083)
- 学报(38017)
- 科学(36239)
- 教育(34199)
- 财(33416)
- 管理(32430)
- 融(31427)
- 金融(31427)
- 大学(29416)
- 业经(28195)
- 学学(27146)
- 技术(23319)
- 业(21224)
- 问题(19542)
- 经济研究(18424)
- 财经(16680)
- 农村(15701)
- 村(15701)
- 图书(15344)
- 农业经济(15325)
- 资源(14650)
- 经(14464)
- 世界(14353)
- 经济问题(13488)
- 版(13417)
共检索到418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积生
城镇作为现代经济生活的主载体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 ,然而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又是要占用大量农田资源。我国地少人多 ,土地资源稀缺 ,现行可耕地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 ,因此西部大开发 ,妥善处理城镇化建设与农田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论述城镇化建设与农田资源保护的矛盾现状基础之上 ,试图提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相应的农田资源保护对策。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城镇化 农田资源保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和炳全 杨斯迈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关键优势是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突出劣势是城市化和市场化水平低。在建设发展中 ,选择城市工业导向模式和小城镇发展模式并行的战略是符合省情的。但在完善和实施战略架构时 ,还需要从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广义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及学术机构在中心城市的分布等方面进一步论证和规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锡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采取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高速持续发展 ,但也逐渐拉大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目前这种差距已成为全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作者指出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应包括 5个方面 :( 1 )开发体制必须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 ;( 2 )开发模式要从过去的资源导向型开发转向市场导向型开发 ;( 3 )用大开放促大开发 ;( 4)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 5)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肖金成
西部大开发快速推进的10年间,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全面形成,但四大区域战略的着力点是不同的,也不在一个层面上。其中,东北振兴旨在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仇保兴
众所周知,我国西部大开发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地区效果却并不理想。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为例,阐述目前遇到的问题以及怎样用创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来促进这个地区的发展。1南疆地区发展的若干挑战与问题分析1.1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日益明显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整体发展来看,2002-2007年间西部10个省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傅传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伟 曹敏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进程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西部民族地区必须从实际出发 ,科学选择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 ,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中的各种辩证关系 ,坚持走内涵发展的新途径 ,创造有利于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民族地区 小城镇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春 刘来会
在利用199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虽然在整体上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区域的协调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并且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物资本的增加来实现的,一般具有短期效应,那些具有长期效应并能够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产业结构、外商投资、人力资本水平等并未因政策的实施而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
区域协调 西部大开发 政策效应 双重差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扩大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表现。在目前的发展环境差别基础上无论是市场化还是全球化都会产生西部生产要素外流的趋势。协调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的基本途径是推动生产要素在地区间合理流动,促进先进生产要素流入西部。进入 90年代以后地区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区间的相互依赖性减弱。西部应该以结构调整来吸引先进生产要素。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内容是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为东部地区提供资源的基础产业结构,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根据发展极理论,政府的区域协调的作用点在发展极的建设上,市场协调作用体现在发展极对其外围的带动作用上。中心与外围的对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加快西部城市化,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陆立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张沛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区际差异性,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协调 区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仪青
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从全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深入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详细梳理了国外城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市场主导的土地流转全域流通机制,制订新型城镇化全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以产城联动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全域协调发展,建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全域协调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新娜 王娜 孙志毅
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而铁路运力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当前中国各省份的城镇化水平以及铁路运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协调度分析法,对城镇化与铁路运力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检验。在此基础上,对适合我国相关省份的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谷人旭 钱志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