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6)
2023(10750)
2022(8852)
2021(8587)
2020(6879)
2019(15528)
2018(15587)
2017(27436)
2016(15307)
2015(17697)
2014(17426)
2013(15702)
2012(14697)
2011(12951)
2010(13308)
2009(12006)
2008(11939)
2007(11340)
2006(9991)
2005(8586)
作者
(39620)
(33342)
(33094)
(31262)
(21276)
(16182)
(15210)
(12832)
(12781)
(12135)
(11440)
(11100)
(10727)
(10352)
(10178)
(10118)
(10001)
(9812)
(9611)
(9536)
(8328)
(8033)
(7918)
(7903)
(7823)
(7408)
(7401)
(7164)
(6767)
(6653)
学科
(47241)
经济(47177)
管理(45330)
(39626)
(33718)
企业(33718)
中国(18666)
技术(16821)
(16800)
地方(15622)
方法(14493)
教育(13791)
业经(13229)
(12315)
理论(12269)
技术管理(11953)
农业(11154)
数学(11119)
数学方法(10900)
(10740)
教学(10670)
(9929)
工作(8677)
(8512)
(8239)
金融(8237)
(8113)
银行(8102)
(7924)
(7759)
机构
大学(198238)
学院(194121)
管理(70610)
(67683)
经济(65670)
研究(64621)
理学(59570)
理学院(58750)
管理学(57385)
管理学院(56994)
中国(48150)
(43393)
科学(39661)
(34248)
(32993)
(32755)
师范(32496)
中心(31276)
(30480)
(28972)
北京(27512)
研究所(27257)
(27022)
业大(26966)
师范大学(25569)
财经(25360)
技术(24438)
(24283)
教育(23600)
(22862)
基金
项目(127858)
研究(102785)
科学(100705)
基金(86838)
(74382)
国家(73221)
科学基金(63235)
社会(62153)
社会科(58315)
社会科学(58300)
(54282)
教育(51114)
基金项目(46513)
(44280)
编号(44126)
成果(38965)
自然(38298)
自然科(37431)
自然科学(37422)
自然科学基金(36752)
课题(33214)
资助(32699)
(32092)
创新(28805)
重点(28647)
(28308)
(28105)
(27403)
项目编号(27010)
大学(26727)
期刊
(85325)
经济(85325)
研究(64877)
中国(57879)
教育(49442)
管理(29863)
学报(28522)
(27916)
(27781)
科学(26453)
大学(24002)
技术(20920)
学学(19828)
农业(19197)
图书(17922)
(16139)
金融(16139)
业经(14106)
书馆(13656)
图书馆(13656)
职业(13184)
科技(12464)
财经(12349)
(11842)
论坛(11842)
经济研究(11751)
(11226)
(10870)
问题(10345)
(10197)
共检索到320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游俊  
不同类型、层次、地域的高校在实施国家创新的战略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广大西部地方高校而言,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自身功能与价值的集中体现。笔者通过对吉首大学的个案分析,认为西部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三个不可替代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坚  钟海平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探索建立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学位授权机制,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它促进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也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实施这一项目的过程中,吉首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其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游俊  龙先琼  
在文化多样性的视角下思考特定文化生存环境中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发展问题,要依循三个思维维度,即,既要认识到文化多样性赋予不同类型高校的特殊价值,又要注意到文化多样性主张不同类型的高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还要看到多样的文化相互适应使跨文化对话成为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发展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特殊价值,推动少数民族地方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跨文化对话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元  
科技创新离不开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应博  周立  何建坤  
基于创新型国家的特征,文章阐述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内涵、基本方式以及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表现。最后提出了促进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鹏飞  查玉婕  
本文阐述院士著作馆建立的意义、独特的资源及服务功能,结合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论述院士著作馆创新性的工作及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应发挥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祖广  
1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建设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当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已捷足先登,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所谓“知识经济”是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的以知识为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焕忠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基本战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比较强大的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必须先行,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基本的人力资源保障。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在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锐连  蒋鹏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和技术传播与应用系统、社会支撑服务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具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袁子英  
本文对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文物的人文美与价值美进行剖析,揭示了大湘西土家族苗族特色文献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的文化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宏荣  
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任务的提出,分析了科学专业图书馆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科学专业图书馆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樊春良  
国家创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本文以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出发,指出由于存在着系统失效,创新绩效会低下,因此政府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干预,不仅基于市场失效,而且要考虑到系统失效。以这种角度看,国家R&D计划对于修复系统失效,建设创新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说明了国际上两个重要的R&D计划在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中国高技术R&D(863)计划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本文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863计划在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应该加强相应的评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建国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提前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从战略高度看,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趋同性与特色办学之间的矛盾、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和单一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健  
中南大学是在本世纪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而成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师生员工将近7万人。五年来,学校高举创新的旗帜,以科教兴国为己任,走科技兴校和人才强校之路,成功地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在中南地区迅速崛起。进入当今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去年上半年,中南大学因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服务创新型国家”,受到高层领导和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黎奇升  冷志明  刘晗  李超  
吉首大学"立人教育"思想于2010年正式提出。其内涵可描述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五育"并举,实现受教育对象的"两个提升",即品德、品质与品味的提升,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进而达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套观念体系和实践模式,"立人教育"蕴含着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宏观目标和具体要求,彰显着学校对育人工作和人才观念的具体理解。一、本体价值与人本教育思想任何一种教育都有自己认定的本体价值,"立人教育"自然也不例外。"立人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