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7)
- 2023(11067)
- 2022(9696)
- 2021(9040)
- 2020(7405)
- 2019(17481)
- 2018(17290)
- 2017(33121)
- 2016(18043)
- 2015(20383)
- 2014(20424)
- 2013(20266)
- 2012(18630)
- 2011(16613)
- 2010(16551)
- 2009(14859)
- 2008(14268)
- 2007(12442)
- 2006(10788)
- 2005(9275)
- 学科
- 济(72653)
- 经济(72582)
- 管理(51873)
- 业(48642)
- 企(39785)
- 企业(39785)
- 方法(34669)
- 数学(30104)
- 数学方法(29656)
- 农(19823)
- 地方(18910)
- 中国(18017)
- 财(17736)
- 学(16521)
- 业经(15978)
- 农业(13863)
- 制(13698)
- 贸(11919)
- 理论(11912)
- 贸易(11908)
- 银(11734)
- 银行(11698)
- 和(11590)
- 易(11511)
- 环境(11496)
- 务(11410)
- 融(11407)
- 金融(11404)
- 财务(11345)
- 财务管理(11315)
- 机构
- 大学(256305)
- 学院(254047)
- 管理(104846)
- 济(95847)
- 经济(93587)
- 理学(91450)
- 理学院(90411)
- 管理学(88697)
- 管理学院(88259)
- 研究(83579)
- 中国(62558)
- 京(55350)
- 科学(54510)
- 财(43067)
- 农(42009)
- 所(41943)
- 业大(40506)
- 中心(38759)
- 研究所(38524)
- 江(36001)
- 财经(35094)
- 北京(35014)
- 范(34106)
- 师范(33823)
- 农业(32964)
- 经(31893)
- 院(30937)
- 州(29791)
- 师范大学(27526)
- 经济学(27445)
- 基金
- 项目(182235)
- 科学(142712)
- 基金(131936)
- 研究(131813)
- 家(115746)
- 国家(114835)
- 科学基金(98521)
- 社会(81086)
- 社会科(76796)
- 社会科学(76774)
- 基金项目(70791)
- 省(70576)
- 自然(65983)
- 自然科(64416)
- 自然科学(64405)
- 自然科学基金(63218)
- 划(60100)
- 教育(60025)
- 资助(54643)
- 编号(54168)
- 成果(43327)
- 重点(40346)
- 部(39696)
- 发(38468)
- 创(37143)
- 课题(36819)
- 科研(34969)
- 创新(34632)
- 教育部(33667)
- 大学(33448)
- 期刊
- 济(101502)
- 经济(101502)
- 研究(72733)
- 中国(46932)
- 学报(42038)
- 科学(38773)
- 农(37824)
- 管理(36648)
- 大学(31410)
- 财(30918)
- 学学(29543)
- 教育(28598)
- 农业(26771)
- 技术(22093)
- 融(20975)
- 金融(20975)
- 业经(16596)
- 财经(15948)
- 经济研究(15263)
- 图书(14970)
- 业(13464)
- 经(13366)
- 理论(13290)
- 问题(13097)
- 科技(13027)
- 资源(12617)
- 实践(12514)
- 践(12514)
- 技术经济(12434)
- 版(11777)
共检索到361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毅 高尚 刘希霖 安萍莉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保护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如何科学有效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监测县进行监测,从而能够实时掌握各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是实现耕地质量保护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西部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对耕地质量监测县的选取进行了探讨。从影响西部耕地质量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出发,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各区县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分析各二级区的耕地质量变化特征,并辅以空间地统计学技术,探讨了有关耕地质量监测县选取方法。最终确立了以102个基准县、89个突变县为监测代表的西部地区耕地质量监测县节点网络,经检验,该网络能够较好地反应西部地区的整体耕地质量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
文章提出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应用于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和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划定的方法,并在阐述确定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耕地限制类型与中低产田改造类型进行对应,制定了"最大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第二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最小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的耕地等别限制因素组合命名规则,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按此规则命名表达,在划定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的同时,方便把握耕地质量改造方向和时序安排。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的划定方法是,提取监测成果中高等别耕地、等别提升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重合的部分提取出来,删去其与规划为非农用地重叠部分,将其集中连片的部分,其与土地整治规划区一起划为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宁 孔祥斌 张青璞 刘炎
为科学快速地确定县级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为研究区域,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确定指标建立监测的第一套指标体系,同时把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作为第二套指标体系;选用等别面积累积曲线等方法把2套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将标准粮产量与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结果精度。结果表明:1)与原农用地分等相比,新建立的指标在平原区中精简了障碍层深度和表层土壤质地2项指标,丘陵区不变;2)依据2套指标体系计算的农用地等别结果大体一致,而新建立的计算结果精度要高出0.01。在不降低监测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指标在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耕地质量 监测 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艳 陈兰康 尹秋月 段正松 尹晋磊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对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合理确定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是当前土地工作者的一个难点。文章以扶绥县为例,将时序比较法引入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的确定,通过对一定时间段的耕地质量分等因素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的主导因素分布范围作为监测渐变分布范围,并与组合类型法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优劣,以期为优化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将时序比较法引入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得到了精度较高的监测渐变分布范围。该方法较组合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艳 陈兰康 尹秋月 段正松 尹晋磊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对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合理确定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是当前土地工作者的一个难点。文章以扶绥县为例,将时序比较法引入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的确定,通过对一定时间段的耕地质量分等因素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的主导因素分布范围作为监测渐变分布范围,并与组合类型法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优劣,以期为优化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将时序比较法引入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得到了精度较高的监测渐变分布范围。该方法较组合类型法在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上采用了Kriging插值技术,提高了确定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的精度,工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该方法对数据源要求较高,需有一定时段的数据源;组合类型法应用范围广,不受数据源限制,但在确定监测分布范围上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进行大量的实地核实工作才能最终确定分布范围,增加了人为工作量。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综合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分布范围确定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臻 刘树明 孔祥斌 李月 张蚌蚌 张青璞
从耕地质量监测角度出发,探索监测效率最优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划分方法,并尝试构建耕地质量监测效率评价体系,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为例,采用因素组合法、主导因素法、图斑法以及网格法4种方法划分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并从耕地质量监测效果、精度以及成本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4种方法的监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因素组合法划分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的总分值最高,为89.23分,网格法因考虑的耕地质量属性因素较少且划分的单元数目较多,监测效率评价综合得分较低。采用的监测单元划分方法中,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子健 吴克宁 马建辉 孙亚彬 胡晓涛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中的县域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本底数据,兼用调查与统计数据,重新评定最大标准粮单产,以逐级修正法更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综合土地利用系数更新结果整体趋势升高,数据变化平稳,平均值与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运用逐级修正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过程快速便捷,结果科学合理,适用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博士 吴克宁#教授 赵华甫#副教授 许妍#博士 周子健#硕士
针对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该文构建了包括指标体系、网络体系、评价体系以及组织体系的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其中,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开放性可选择的监测指标的构成及其监测周期;监测网络体系则由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和监测样点构成;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耕地生产性评价、保护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环境健康性评价、等别变化评价。重点阐述了根据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限制系数划分耕地等别类型的方法、监测控制区划定的方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评价的评价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葛向东,许彦曦,彭补拙
鉴于我国目前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建立耕地动态监测体系成为耕地基础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方法 ,并以广西柳州市郊区为例 ,研究了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系统构成和建立运行过程
关键词:
耕地监测 管理信息系统 柳州市郊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书芳
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德州市于2006年建立了市、县(市、区)二级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开展为期5年的定期定点耕地质量监测活动,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连续的定性、定量的依据。概述了耕地质量检测的必要性,介绍了山东省德州市开展耕地质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分析了该市11个耕地土壤质量指标的监测结果,提出了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制定耕地质量建设规划等3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德州市 耕地质量 监测 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赵华甫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是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重要技术依托。本文以河南温县吨粮田为例,选用因素整合分析法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探讨了整合成果在划分耕地质量监测区与监测类型中的应用思路。依据耕地自然禀赋、利用状况、经营水平、环境健康因素和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情况,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自然质量分区、利用水平分区、收益水平分区和健康质量分区。基于此,运用比较判断和综合制图法,将耕地划分为5个相对同质的监测类型。研究结果表明,5个监测类型的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特征大体呈现自然质量逐渐优越,利用水平逐渐增强,收益水平逐渐提高,环境健康质量逐渐变差,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殷守强 王鑫 贺文龙 门明新 张利
耕地质量监测是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的必要手段,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不仅能保证监测精度,还可以减少监测成本。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区域耕地质量的实际状况,运用6种抽样方法抽取耕地单元作为监测样点,并计算和比较不同抽样均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和相对抽样精度。结果表明,抽样精度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提升,速度由快变慢。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在抽样精度方面,系统分层抽样和系统等距抽样的优势极大,并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优势扩大;等别分层抽样的优势较大并且平稳;乡镇分层抽样的优势不大。网格分层抽样不但没有优势,反而可能造成精度的损失。不同的抽样方法在满足相同的监测精度时所需的样本量差异显著,合理的抽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慧敏 李伟峰 郭熙
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依托江西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项目,依据耕地自然等指数提升潜力大小和对等级提升最大贡献值因子的组合类型来划分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并依据监测重点及监测类型区面积比例布设监测样点。实证分析表明,南昌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共有14个组合类型,归并14个组合类型得到5个监测类型区:1个常规监测区和4个重点监测区。其中重点监测类型区包括易渍涝区、易干旱区、耕层瘠薄区和肥力缺乏区。依据监测重点和面积大小在各监测类型区内共布设监测样点70个。统计学检验结果证明,同其他常规布点方法对比,在相同监测样点情况下,依据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潜力及限制因子组合类型划分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所布置的监测样点,监测的针对性更强,准确性更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相慧 孔祥斌 陈培雄 李立强
本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实地挖掘土壤剖面、农户调查等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地统计学、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县域耕地等别监测分区、样点布设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的划定可以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控制区、利用等值区和经济水平等值区,通过空间叠置,确定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②监测样点的确定可以依据地统计学空间分层抽样的原理,计算监测样点的总数量,采用面积比例分配方法确定各监测控制区监测样点数量;③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共划分20个监测控制区,并布设了36个监测样点,经统计学检验,监测样点的代表性程度满足地统计学代表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石元 贺李帆 唐旭
研究一种将人力、物料、时间等资源配置与业务流程设计集成的网络线索法,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采样的野外调查方案编制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先对象定位,再采样调查"的基本线索,以野外调查采样的对象集、事务集为结点,以调查对象遍历的空间路径和调查事务实施的逻辑路径为网络弧段,构建了复合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资源需求汇总、事务资源配置以及人员事务调度等内容的模型应用方法;以湖北省阳新县2015年度耕地质量监测为实例进行了方法验证。实例应用说明基于网络线索法可以:(1)梳理耕地质量监测采样野外调查完整的事务逻辑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