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7)
2023(14204)
2022(12231)
2021(11280)
2020(9141)
2019(21252)
2018(20989)
2017(40146)
2016(21770)
2015(24310)
2014(24368)
2013(24231)
2012(22579)
2011(20453)
2010(20514)
2009(18590)
2008(17878)
2007(15611)
2006(13963)
2005(12357)
作者
(64632)
(53621)
(53396)
(50385)
(34083)
(25802)
(24131)
(21128)
(20506)
(19137)
(18341)
(18129)
(17063)
(16970)
(16533)
(16486)
(15928)
(15824)
(15250)
(15157)
(13445)
(13259)
(12890)
(12172)
(12012)
(11931)
(11893)
(11856)
(10848)
(10573)
学科
(94395)
经济(94307)
管理(59439)
(57162)
(45088)
企业(45088)
方法(37849)
数学(32578)
数学方法(32209)
中国(27746)
地方(27170)
(25971)
业经(21473)
(20417)
(19190)
农业(18047)
环境(16922)
(15839)
贸易(15823)
(15195)
(14937)
(14913)
技术(14895)
地方经济(14773)
(14253)
(14199)
银行(14157)
(14119)
金融(14116)
理论(14037)
机构
大学(309520)
学院(309108)
(121684)
管理(121683)
经济(118909)
研究(109201)
理学(105099)
理学院(103793)
管理学(101919)
管理学院(101372)
中国(79855)
科学(69689)
(67922)
(55481)
(53698)
(52162)
研究所(50663)
中心(48718)
业大(47512)
(45488)
(43978)
师范(43575)
北京(43393)
财经(42853)
农业(40630)
(40077)
(38907)
(37709)
师范大学(35350)
经济学(35349)
基金
项目(214423)
科学(168434)
研究(156237)
基金(153999)
(134852)
国家(133722)
科学基金(114467)
社会(97608)
社会科(92519)
社会科学(92497)
(84716)
基金项目(82746)
自然(74694)
自然科(72941)
自然科学(72927)
自然科学基金(71565)
(71365)
教育(70630)
编号(63736)
资助(62673)
成果(51323)
(49738)
重点(48091)
(45978)
课题(44472)
(44273)
创新(41278)
科研(40686)
国家社会(39705)
发展(39627)
期刊
(138458)
经济(138458)
研究(93464)
中国(61681)
学报(49669)
(48014)
科学(46623)
管理(44582)
(37416)
教育(37012)
大学(36961)
学学(34613)
农业(33848)
技术(26878)
(26683)
金融(26683)
业经(23942)
经济研究(21489)
财经(19688)
问题(18141)
图书(17960)
(17353)
(16698)
科技(16066)
资源(15205)
技术经济(15021)
理论(14992)
现代(14225)
商业(13908)
实践(13853)
共检索到459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绍洪  魏媛  刘明显  
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选取西部12省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指标,综合运用计量方法及GIS技术方法对2014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成  朱沛阳  许波  
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结合江西省绿色发展特色,从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政策等4个维度构建江西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泰尔指数(Theil Index)、莫兰指数(Moran Index)对2009—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实际提出了促进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鹰潭、南昌、景德镇、新余、吉安、赣州、九江、抚州、宜春、上饶、萍乡;(2)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总体差异近年来正在不断降低,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开始趋于地域均衡;(3)江西省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且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市空间集聚处于波动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永杰  米文宝  赵莹  
基于2013年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改进TOPSIS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绿色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明显,其中北部的西夏区、兴庆区、金凤区以及原州区的绿色水平贴近度远优于其他地区;中部的红寺堡区、盐池县和同心县的贴近度最差,绿色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制约宁夏县域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具有地域差异性,黄河沿岸各县(区)、宁夏中部干旱各县(区)、南部六盘山各县(区)的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各有不同,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发展途径与对策,为研究区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刘淑敏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发展质量、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规律、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明显;从全国看,城镇化、创新驱动、外商投资、互联网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偏差,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江彪  王亚娟  马静  
文章通过构建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考察2010—2018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总量增长与规模扩张仍是流域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方面;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变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环境治理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方面,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和财政科技支出占比是影响流域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凯利   李欣儒   贺超城   吴江  
文章基于城市群视角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演变规律。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编码的方式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包含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四个维度的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0年我国11个城市群156个城市的数据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借助Kernel密度估计、Gini系数等方法进行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研究,揭示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区域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较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区域差距仍然较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和空间相关性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联动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戴伟  耿志飞  张雪芳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提升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八大经济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Theil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水平及其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与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其中科技创新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提升空间较大;从八大经济区层面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最高,同时,各地区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但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最后,针对如何使科技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怀宇  刘江浩  
促进湖南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当前绿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利用绿色经济四面体模型构建湖南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法赋权结合加权平均法对湖南各市州2010-2017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ESDA)研究了各市州的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绿色发展状态良好,其中长沙和株洲发展水平较高,而湘中地带与湘西州发展迟缓;在发展状况空间分布上,形成了湘东与湘西地区两级分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关联性上,市州间正向空间关联逐步演化为离散与分化,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集聚性出现弱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欢  罗畅  成金华  王鸿涛  
发挥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检测、评估和导向作用,从绿色美丽家园、绿色生产消费、绿色高端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熵权法,测度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运用Moran’s I指数及其散点图分析湖北省绿色发展空间关系。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1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随州、十堰、武汉、襄阳、宜昌、咸宁、黄冈、荆门、恩施、荆州、鄂州、孝感、黄石,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襄十随城市群、荆荆宜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湖北省各地市州要有重点地改善绿色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清洁生产,践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高端发展。2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关联效应,但时空关联性趋于降低,存在离散现象。湖北省绿色发展需在武汉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和荆荆宜城市群的框架下,发挥随州、十堰、宜昌、武汉等城市在湖北省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作,推进协同发展,防止绿色发展的分化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睢党臣  张扬  孟望生  
文章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分别从全流域和上、中、下游和地级市层面测度了2006—2018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了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探究其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全流域和上、中、下游绿色发展效率均呈“V”型变化趋势,其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并不高,且绿色发展效率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2)从全局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其空间相关程度是波动变化的,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从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地级市和较低的地级市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两极分化明显,且在2010年后集聚区域相对稳定,具体为下游地级市“高高”集聚效应明显,上游地级市“低低”集聚效应明显,而多数中游地级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集聚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付友  侯爱玲  佟连军  马振秀  
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东北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较高水平与高水平地级市数量稍有增加,但低水平与中水平地级市占比稳定在50%左右,折射出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嵌入式"与"刚性化"特征相对突出,绿色发展质量提升之路漫长而艰巨;(2)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状态贴近度南北空间分异现象明显,绿色发展压力程度自南向北不断升高,而绿色发展响应水平呈现中部高、两边低的特点;(3)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呈现中部高、南北两翼低的格局,且绿色发展水平相似地区集聚现象较为明显;(4)经济发展仍是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模式依赖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拉动,相对具有自上而下"指令性"发展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瑒焱   徐昔保   王维  
绿色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机制分析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生态、绿色创新和绿色生活6个维度遴选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熵值-Critic法、Kernel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显著,且整体差异逐渐扩大;(2)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存在空间依存和空间外溢性,且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H-H集聚区主要位于下游地区的江浙沪一带,L-L集聚区分散分布于云贵川地区,带内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3)经济发展、环境规制、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政府支持力度、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条件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绿色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波  温旭新  
以我国省级工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将因子分析原理运用到省际工业发展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际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区域内均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区域间来看,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东、中、西的阶梯趋势。就区域内来看,东部地区高水平、中等水平发展均衡,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中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居多,高水平和低水平者甚少,呈现出"橄榄球型"。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最高仅达到中等水平,而且有近一半省份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现出"水滴形"。针对突出的省际工业发展差距,国家应从设立能源重工产业转型基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及构建东、中、西绿色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