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3)
- 2023(7287)
- 2022(6092)
- 2021(5185)
- 2020(4145)
- 2019(9666)
- 2018(9088)
- 2017(17146)
- 2016(9071)
- 2015(10019)
- 2014(10228)
- 2013(10268)
- 2012(9805)
- 2011(9083)
- 2010(9308)
- 2009(8697)
- 2008(8216)
- 2007(7477)
- 2006(7025)
- 2005(6471)
- 学科
- 济(67067)
- 经济(67033)
- 管理(25464)
- 业(21995)
- 地方(20556)
- 方法(20182)
- 数学(18044)
- 数学方法(17856)
- 企(16418)
- 企业(16418)
- 地方经济(14166)
- 中国(13747)
- 农(12417)
- 业经(11802)
- 学(10941)
- 财(9713)
- 农业(9588)
- 环境(8595)
- 发(7591)
- 制(7575)
- 经济学(7460)
- 和(7183)
- 融(6860)
- 金融(6859)
- 贸(6703)
- 贸易(6693)
- 产业(6513)
- 理论(6398)
- 资源(6365)
- 体(6333)
- 机构
- 学院(141195)
- 大学(140863)
- 济(70928)
- 经济(69683)
- 研究(54573)
- 管理(51889)
- 理学(44262)
- 理学院(43710)
- 管理学(42995)
- 管理学院(42727)
- 中国(40160)
- 科学(31416)
- 京(29951)
- 财(29889)
- 所(27765)
- 研究所(25024)
- 中心(23642)
- 财经(23481)
- 经济学(22975)
- 农(21128)
- 经(21123)
- 江(21116)
- 经济学院(20340)
- 院(19616)
- 北京(19289)
- 范(18823)
- 师范(18681)
- 业大(18461)
- 财经大学(17065)
- 州(16935)
- 基金
- 项目(90889)
- 科学(71496)
- 研究(66796)
- 基金(65345)
- 家(57023)
- 国家(56623)
- 科学基金(48126)
- 社会(44727)
- 社会科(42505)
- 社会科学(42492)
- 省(35369)
- 基金项目(33981)
- 教育(29740)
- 划(29241)
- 自然(28832)
- 自然科(28094)
- 自然科学(28089)
- 自然科学基金(27548)
- 资助(26902)
- 编号(25680)
- 发(22150)
- 重点(20970)
- 成果(20906)
- 部(19922)
- 国家社会(19366)
- 课题(18718)
- 发展(18249)
- 展(17962)
- 创(17908)
- 教育部(17074)
共检索到22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星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西部大开发 主成份分析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可持续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少春
文章认为,要想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明确该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做好定位,完善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其增长方式,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促进路径的转化。西部地区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文章认为,此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西部地区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核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示范作用,使西部地区的不同区域能够协同一致,共同建设并完善该地区的发展机制,共同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宏波 谢加丽
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有:(1)在地理位置上,东部远远优于西部。我国东部地区沿江、沿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信息通畅。这些条件不仅有利于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交通信息事业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建春 孙忠艳 杨秀苔
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并在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国内投资与FDI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最低人力资本存量限制等结论,为加入WTO后,我国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晓阳
经济增长的初期,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后期,人力资本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我国西部地区在1980-2007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是1996年,转折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人力资本。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力资本积累阶段是相对应的,人力资本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西部地区必须采取适度超前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步伐,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工业化 西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96~2011年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不同侧面即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桂、川、贵、云、藏、陕、甘等7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宁夏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内蒙古、渝、青、新等4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内蒙古、贵、藏、陕、甘、宁等6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云南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渝、陕、甘、青、宁、新等6个省市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广西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区的影...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俊霖 叶宗裕
运用经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1978~200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很快,但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长规模数量的扩张。要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就必须从低质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综合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凯 刘力臻
对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次重要突破。文章在透析"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础上,从数量、效益、稳定性和民生福利等方面构建了四维三层综合评价体系,使用"逐层"纵向拉开档次法,从动态时序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依次呈现波动平稳、波动上升和稳步提升三种状态,相继出现四次较大波动。如何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逐层”拉开档次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烽文 刘小鹏
西部经济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阐述西部省际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基础之上,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11.0数据处理,对西部省际区域经济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西部各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西部地区划分为3个经济类型区和4个亚区,并逐类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各类型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胥嘉国
本文考察了西部地区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西部地区1985年到200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经济增长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原因。通过建立模型和回归检验,发现经济不能全部的解释金融的发展。最后,对相关的回归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和简单评述。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金融 经济 因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官升东
本文通过建立一简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是资本要素的投入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增加,而非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这意味着,继续维持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将难以为继,而且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的发育以及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国家意愿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