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17)
2023(16405)
2022(13669)
2021(12352)
2020(9852)
2019(22137)
2018(21479)
2017(40109)
2016(21841)
2015(23873)
2014(23544)
2013(23205)
2012(21878)
2011(20089)
2010(20549)
2009(19120)
2008(18499)
2007(16597)
2006(15369)
2005(14323)
作者
(66192)
(55335)
(55282)
(52444)
(35089)
(26705)
(24714)
(21387)
(21080)
(19895)
(19120)
(18422)
(17994)
(17663)
(17265)
(17084)
(16427)
(16228)
(16054)
(15918)
(14012)
(13990)
(13348)
(12654)
(12600)
(12390)
(12344)
(12256)
(11209)
(10879)
学科
(106717)
经济(106619)
管理(61482)
(55174)
(40912)
企业(40912)
方法(33359)
中国(30261)
地方(30080)
(29781)
数学(28790)
数学方法(28523)
业经(23579)
(23158)
环境(21983)
农业(21037)
(20305)
(18228)
贸易(18212)
(18157)
(17560)
地方经济(17494)
(16682)
金融(16680)
(16417)
银行(16360)
(15912)
(15871)
(14350)
技术(14267)
机构
学院(315813)
大学(313009)
(136282)
经济(133561)
研究(118949)
管理(112429)
理学(95226)
理学院(94008)
管理学(92467)
管理学院(91889)
中国(90419)
科学(73560)
(67603)
(62043)
(60733)
(60270)
研究所(56043)
中心(53437)
(50350)
业大(49353)
农业(47223)
财经(46889)
(43252)
北京(43122)
(43010)
师范(42725)
(42419)
经济学(42112)
(40074)
(39231)
基金
项目(208373)
科学(162602)
研究(149486)
基金(149132)
(132887)
国家(131733)
科学基金(110383)
社会(97434)
社会科(92329)
社会科学(92307)
(82824)
基金项目(78339)
(69776)
自然(69634)
自然科(67825)
自然科学(67804)
教育(66632)
自然科学基金(66570)
资助(59404)
编号(58595)
(51308)
重点(48202)
成果(47537)
(44372)
(43258)
课题(42393)
国家社会(41059)
发展(40610)
创新(40595)
(39977)
期刊
(165001)
经济(165001)
研究(98341)
中国(71558)
(56941)
学报(55335)
科学(49364)
(44946)
管理(42612)
大学(41196)
学学(39002)
农业(38411)
教育(34472)
(32610)
金融(32610)
业经(27141)
经济研究(26919)
技术(26078)
财经(23855)
问题(21597)
(20766)
(19992)
(17279)
技术经济(16153)
资源(16132)
国际(15782)
(15710)
科技(15455)
世界(15182)
图书(14776)
共检索到500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翠  罗江  李茜  
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严峻。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部地区人口过多,贫困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相关制度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的协调。文章提出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建设特色技术支撑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行节能减排,提高环境金融财税相关政策的合理性等四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小兰  李晓靖  
本文分析了政府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时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决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琦  
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形势不容乐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调艳  郭筱  
文章以西部地区为对象,以2007—2017年为研究区间,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及时空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环境耦合互动效应逐渐加强,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是大部分省份仍处于轻度不协调或中度不协调阶段;(2)经济、资源、环境三系统综合指数来看,经济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资源子系统相对平稳,稳中略增,而环境子系统在2014年之前呈波动向下态势,2015年和2016年有所好转,但2017年又开始恶化;(3)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着显著的空间格局特征,可分为四大梯队,省份差异明显,并且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演变规律。从不协调原因溯源来看,经济滞后型是主导,部分省份表现为资源滞后型或环境滞后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瑞萍  
在梳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已有的两者协调发展关系的理由原因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国内外学者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来看,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重点不同,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并对国内外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对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家旗  茹少峰  
在众多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寻找出主要因素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依据文献梳理和经济增长理论找到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21个因素;基于2000—2017年西部地区数据,分别运用Lasso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变量稀释优化选取和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素依次为第二产业增加值、物质资本投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和资源消耗;而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阻碍作用。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基于此,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坚持供给与需求相结合原则,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扩大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范丽红  李芸达  程呈  
通过对环境污染与财政分权、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正向影响,表明财政分权会导致地方政府忽视环境保护,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应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既要以多目标激励机制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又要通过产业自身转型升级来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斗  刘锡汞  栾贵勤  
当前,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不协凋的状况是比较突出的,形势也是比较严峻的。我们必须站在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大系统的整体性出发,采取长期的有力对策和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调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1.确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战后50年来,人类的发展在取得空前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贫富差距扩大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不仅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威胁着全人类的末来生存和发展。这就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走过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新华  
在分析陕北能源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阐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陕北能源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路和实施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子晨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我国新时期下持续关注的热点课题,近年来,环境法的生态化推进更是成为了我国法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张瑞萍编著的《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是环境法视野下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重要专著。在该书中,作者按照引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探讨、梳理归纳和研究结论的逻辑思路,系统探讨了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解决路径。该书有八个章节,层层深入,探讨了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机制与路径。其中,导论介绍了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并初步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进行了规范性的概念界定,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要素结构、影响作用、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燕  贾彦鹏  杨春平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二者仍然存在不协调、不融合的现象。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经济手段推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顶层设计、法规政策体系、宏观调控手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评价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志雄  张阳阳  付佳  
文章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思想,采用改进的Solow扩展模型测度了环境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份2000-2014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基于环境约束的考虑,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明显高估,并且经济增长率逐年放缓。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不同企业组织形式、能源结构和环境治理强度对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