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5)
- 2023(15737)
- 2022(13426)
- 2021(12517)
- 2020(10325)
- 2019(24019)
- 2018(24110)
- 2017(46411)
- 2016(24958)
- 2015(28197)
- 2014(28586)
- 2013(28328)
- 2012(26194)
- 2011(23950)
- 2010(24454)
- 2009(22457)
- 2008(21638)
- 2007(19149)
- 2006(17114)
- 2005(15503)
- 学科
- 济(122714)
- 经济(122607)
- 管理(68937)
- 业(65344)
- 企(52832)
- 企业(52832)
- 方法(48628)
- 数学(42436)
- 数学方法(41744)
- 中国(31655)
- 地方(30486)
- 农(28999)
- 业经(25507)
- 学(24510)
- 财(22311)
- 农业(19925)
- 制(18611)
- 贸(18516)
- 贸易(18501)
- 理论(18325)
- 易(17778)
- 地方经济(17590)
- 和(17280)
- 环境(17172)
- 融(16756)
- 金融(16753)
- 银(16654)
- 银行(16614)
- 技术(16310)
- 行(16031)
- 机构
- 大学(362861)
- 学院(362681)
- 济(151064)
- 经济(147819)
- 管理(141972)
- 研究(126983)
- 理学(122066)
- 理学院(120639)
- 管理学(118329)
- 管理学院(117683)
- 中国(94571)
- 京(78941)
- 科学(78152)
- 财(66062)
- 所(64710)
- 研究所(58721)
- 农(56893)
- 中心(56205)
- 江(53519)
- 财经(52420)
- 业大(52302)
- 北京(50898)
- 范(49549)
- 师范(49111)
- 经(47397)
- 院(45838)
- 经济学(45250)
- 农业(44009)
- 州(44004)
- 经济学院(40268)
- 基金
- 项目(241353)
- 科学(189271)
- 研究(177264)
- 基金(173196)
- 家(150593)
- 国家(149347)
- 科学基金(127942)
- 社会(110954)
- 社会科(105144)
- 社会科学(105114)
- 省(94524)
- 基金项目(91246)
- 自然(82651)
- 教育(81632)
- 自然科(80730)
- 自然科学(80715)
- 划(79463)
- 自然科学基金(79216)
- 编号(72754)
- 资助(72735)
- 成果(59309)
- 发(55023)
- 重点(54135)
- 部(52595)
- 课题(50881)
- 创(49506)
- 创新(46154)
- 科研(45438)
- 教育部(45163)
- 国家社会(45060)
- 期刊
- 济(175427)
- 经济(175427)
- 研究(112216)
- 中国(72636)
- 管理(54717)
- 学报(54699)
- 农(52350)
- 科学(52051)
- 财(47895)
- 教育(43316)
- 大学(41621)
- 学学(39033)
- 农业(36452)
- 技术(34506)
- 融(32322)
- 金融(32322)
- 经济研究(28610)
- 业经(27975)
- 财经(25667)
- 问题(22049)
- 经(22011)
- 技术经济(19619)
- 图书(19530)
- 业(18805)
- 统计(17940)
- 理论(17238)
- 科技(17213)
- 商业(16700)
- 现代(16529)
- 资源(16164)
共检索到549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卓珺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看,其发展模式的形成,就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拟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为线索来探求西部地区的思想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发展模式 西部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成逊 周惠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路径依赖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打破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闭锁"的关键手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学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王文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目前,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体为6:3:l,而且这种差距还在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兴江 李志国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对弈各方均按各自最优决策博弈,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人力资源竞争、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等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区域由非合作走向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
博弈论 区域经济 制度安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帆
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新一轮中西部重点发展战略或第二次“西进”,必须吸取过去偏颇发展的教训,坚持走协调发展的路子。加快中西部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生产资料等投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而不能用“一平二调”的手段“调东补西”。并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新进 王锐兰
纵观世界,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高新技术行业还是在一般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存在着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思维,可以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钟
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山西省委政研室、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于1996年11月27-29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讨论。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言。本刊这一期选登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杨钟,中国农经学会理事长、研究员刘志澄,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文学,山西省大同市委书记纪友伟在会上的讲话和发言,以飨广大读者。其他同志的发言材料,本刊拟再择优选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彦凯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很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自有财力很难维持自身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创新财源建设新模式,尚有不少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锁成
一、西部经济地带的多重属性 (一)地域空间与地理位置的二重性。西部地区(笔者按: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1省区)。疆域辽阔、空间广袤,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0以上,但人口仅占全国的3/10,可谓地旷人稀。仅此而言,似乎西部的国土可为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布局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崇山峻岭以及号称“世界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刘德雄 傅志华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财政部财政科研所课题组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现状及其特征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在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长顺 邓志涛 王培荣
一、西部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回顾和展望考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把西部地区放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进行,从工业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来看,西部地区是全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国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到1988年,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949—1978年是传统工业化战略时期;1978—1988年是传统工业化战略转换时期。为此,对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回顾,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传统工业化战略及其对西部的影响。建国初期,我国几乎还是一个纯农业国,1949年农业人口占90%,国民收入中农业比重占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军 王艳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西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应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作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的模式,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进而形成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互动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晓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