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6)
2023(3835)
2022(3290)
2021(2873)
2020(2399)
2019(5506)
2018(5413)
2017(10582)
2016(5585)
2015(6150)
2014(6169)
2013(6200)
2012(6055)
2011(5278)
2010(5308)
2009(4841)
2008(4525)
2007(4140)
2006(3718)
2005(3370)
作者
(17567)
(15130)
(14832)
(14264)
(9385)
(7351)
(6691)
(5864)
(5538)
(5344)
(5243)
(4979)
(4804)
(4799)
(4743)
(4595)
(4501)
(4325)
(4267)
(4247)
(3805)
(3779)
(3749)
(3362)
(3328)
(3257)
(3248)
(3199)
(3077)
(3014)
学科
(32628)
经济(32613)
(19957)
管理(17551)
方法(14694)
(14318)
企业(14318)
数学(13833)
数学方法(13764)
技术(11335)
地方(10024)
(8713)
农业(6976)
中国(6957)
地方经济(6611)
技术管理(6278)
(6261)
(5991)
环境(5210)
业经(5146)
(4696)
贸易(4693)
(4519)
(3887)
税收(3800)
(3783)
(3719)
金融(3718)
(3606)
(3561)
机构
学院(85258)
大学(84520)
(41074)
经济(40503)
研究(32767)
管理(32079)
理学(27933)
理学院(27595)
管理学(27170)
管理学院(27021)
中国(23454)
科学(20863)
(18295)
(17577)
(16381)
研究所(16216)
(15955)
中心(14551)
业大(13950)
经济学(13529)
财经(13046)
农业(12916)
经济学院(12468)
(12367)
(11895)
(11737)
北京(11395)
(10871)
师范(10750)
科学院(10657)
基金
项目(61275)
科学(48602)
基金(45305)
研究(42539)
(41106)
国家(40868)
科学基金(34213)
社会(28416)
社会科(27141)
社会科学(27134)
基金项目(24383)
(23431)
自然(22078)
自然科(21565)
自然科学(21564)
自然科学基金(21175)
(20079)
教育(18609)
资助(18053)
编号(15616)
(14735)
重点(14641)
(13832)
(13408)
创新(12815)
国家社会(12755)
计划(11805)
发展(11654)
(11517)
科研(11497)
期刊
(42103)
经济(42103)
研究(24954)
中国(16652)
科学(15030)
学报(14633)
(14185)
(12061)
管理(11596)
大学(10543)
学学(10259)
技术(10230)
农业(9902)
经济研究(7376)
技术经济(6998)
财经(6738)
教育(6235)
科技(5973)
(5950)
资源(5900)
(5845)
问题(5747)
(5711)
金融(5711)
业经(5621)
统计(4596)
(4565)
(4369)
论坛(4369)
(4309)
共检索到125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立钊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78-2015年间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西部整体及12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趋势及其分解,并计算了资本、劳动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1)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的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都低于西部大开发之前;(2)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主推作用表现得越发强烈;(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的10多年间,广西和贵州TFP平均增长率竟然为负值,内蒙和重庆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西部大开发之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99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TFP增长率的分解,探讨了其增长的效率和源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西部地区的高增长主要源于要素投入的高增长,其经济增长效率并未显著提高;技术进步是影响西部地区TFP增长率的第一要素,但规模经济效率的持续恶化却弱化了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99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TFP增长率的分解,探讨了其增长的效率和源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西部地区的高增长主要源于要素投入的高增长,其经济增长效率并未显著提高;技术进步是影响西部地区TFP增长率的第一要素,但规模经济效率的持续恶化却弱化了其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闯  
本文把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载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我国分地区以及全国在四个发展阶段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的平均数值。经过对这三个指标具体数值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后发现:各地区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以及全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率高低不同,第二阶段政治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技术退步;各地区以及全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稳步提高,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再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彦志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分析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各地区的差异,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数显示波动性上升趋势,且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的技术水平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最后针对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的特征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利  吕新业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产业中的重要品种,在我国已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提高生产率和科技进步水平。本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运用基于DEA分析法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不同种类水稻,从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粟娟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徐家春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逐渐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舒银燕  
基于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资本深化、重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工业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小,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工业资本深化。统计分析表明,在2004~2010年期间,西部地区工业的资本——劳动比逐步下降,未表现出资本深化,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技术进步明显。为提高工业增长的就业效应,西部地区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把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就业扩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本文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率(TFP)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而可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1990—2004年中国玉米TFP的平均增长率为3.7%,技术进步为2.9%,技术效率为0.7%,技术进步构成推进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的下滑却减缓了其增长,技术进步水平的不同使得各玉米主产省份的TFP的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玉米生产效率水平相对要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姚伟峰  何枫  
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本文分析了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技术效率增长中的影响。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在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增长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单纯的对外贸易规模增长更具有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扶玉枝  徐旭初  
运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浙江省粮食和一般经济作物类、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养殖类等三类营销合作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其分解指数,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结果显示:2004—2009年间,三类合作社年均TFP增长率分别为4.34%、1.95%和4.37%,且在5%水平上有意义;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呈加快趋势;技术效率表现出下降或增速减缓的趋势;2007年以来政府的扶持效果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不同产品类型合作社的TFP增长方式存在差异。政府的政策应以提高技术进步和促进落后合作社追赶先进合作社为核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3-2008年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6%,其中技术效率改善0.4%,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席利卿  彭可茂  
本文运用DEA的马姆奎斯特指数法,测定了我国1999—2007年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并且对省际间渔业的经济趋同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TFP的增长模式不同,沿海地区以技术进步为主,忽视了技术效率,内陆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发展。TFP促使沿海和内陆各省渔业出现趋同趋势,而TFP的分解指数在全国、沿海和内陆省际间对趋同效应的影响各不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