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2)
- 2023(11804)
- 2022(10420)
- 2021(9679)
- 2020(7894)
- 2019(18278)
- 2018(18169)
- 2017(35287)
- 2016(18870)
- 2015(21203)
- 2014(21211)
- 2013(21165)
- 2012(19536)
- 2011(17816)
- 2010(17899)
- 2009(16379)
- 2008(15464)
- 2007(13443)
- 2006(11997)
- 2005(10514)
- 学科
- 济(98633)
- 经济(98552)
- 管理(52870)
- 业(47691)
- 企(38960)
- 企业(38960)
- 方法(38095)
- 数学(33303)
- 数学方法(32990)
- 地方(25120)
- 中国(21114)
- 农(20811)
- 学(19994)
- 业经(18936)
- 财(17181)
- 地方经济(15594)
- 农业(14506)
- 环境(14065)
- 和(13544)
- 贸(13170)
- 贸易(13162)
- 制(12872)
- 理论(12725)
- 易(12592)
- 融(11292)
- 金融(11289)
- 技术(11141)
- 划(11029)
- 银(10547)
- 发(10545)
- 机构
- 大学(277786)
- 学院(275675)
- 济(117928)
- 经济(115485)
- 管理(110347)
- 理学(96077)
- 研究(96043)
- 理学院(94930)
- 管理学(93362)
- 管理学院(92876)
- 中国(68577)
- 科学(59420)
- 京(59189)
- 财(49566)
- 所(48044)
- 研究所(43992)
- 中心(41907)
- 财经(40559)
- 农(40553)
- 业大(39872)
- 江(38402)
- 北京(37568)
- 范(37335)
- 师范(37066)
- 经(36752)
- 经济学(35829)
- 院(34863)
- 经济学院(31984)
- 州(31790)
- 农业(31498)
- 基金
- 项目(190943)
- 科学(150430)
- 研究(139358)
- 基金(139174)
- 家(121083)
- 国家(120144)
- 科学基金(103305)
- 社会(88779)
- 社会科(84183)
- 社会科学(84158)
- 基金项目(75133)
- 省(73305)
- 自然(67026)
- 自然科(65421)
- 自然科学(65410)
- 自然科学基金(64204)
- 教育(62504)
- 划(61762)
- 资助(56698)
- 编号(56254)
- 成果(45063)
- 重点(42314)
- 部(41764)
- 发(41559)
- 创(38882)
- 课题(38266)
- 国家社会(36456)
- 创新(36277)
- 教育部(35964)
- 科研(35952)
- 期刊
- 济(133901)
- 经济(133901)
- 研究(84840)
- 中国(46517)
- 学报(41650)
- 管理(40428)
- 科学(40141)
- 农(36670)
- 财(35049)
- 大学(31301)
- 学学(29604)
- 教育(26432)
- 农业(25763)
- 技术(23730)
- 经济研究(21827)
- 融(20569)
- 金融(20569)
- 财经(20018)
- 业经(19641)
- 问题(17237)
- 经(17133)
- 技术经济(15050)
- 图书(14290)
- 理论(13745)
- 资源(13220)
- 科技(13088)
- 现代(12981)
- 业(12549)
- 实践(12399)
- 践(12399)
共检索到399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麦土荣 宋周莺 刘卫东
经济空间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可见,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其与全国差距。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继续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战略,重点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黔经济区、呼包鄂榆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昆明—瑞丽国际通道。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空间格局 重点经济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见 刘海燕 陈小杰
空间格局不经济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密度和距离,二者相互作用,通过空间集聚和要素流动塑造了区域的空间格局。城镇体系规划是引导空间开发、塑造空间格局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存在重计划轻市场、重规模轻特色、重结构轻网络等方面的问题。把密度和距离的分析框架引入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从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创新了城镇体系规划技术,为重塑西部地区空间格局、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空间格局不经济 密度 距离 城镇体系规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路云 王崇举 邓琳
从教育和文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6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5—2014年西部地区12个省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差异,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波动;各省区市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可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各层级内部的差距也较大,并呈现"从北向南递减"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强弱,但并不直接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受投入力度和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淑新 王学定 徐建卫
文章建立了一个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包含旅游要素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5个方面,并基于收敛理论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①12省(区、市)间旅游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表明均衡化发展的主流变化特征,但西南和西北两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资源禀赋水平对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收敛理论 空间集聚 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敬全 田伟 殷李松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西部内外就业格局演进。结果表明:(1)西部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的95%,历程为:前者的"V"形波动(1957—1963年)与"长L"回落(1964—1990年),引发了后者的"近似V"形(1980—1986年)与"平缓长L"回调至平稳(1984—2014年);西部在2013—2020年处于自然就业相对繁荣,2021年进入用工荒潜伏期,2027年用工荒爆发。(2)西部内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1994年进入支持状并持续至20
关键词:
就业格局 自然就业增长率 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秀丽 张昭俊 谭霞
本文运用基于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内在逻辑关系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法,对中国西部地区内外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作用下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人力资本 空间分布 经济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刚 刘慧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彬彬
文章从辨析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及其形态出发,认为不同区域生态文明的实现形态,是以各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未来空间的映射,并从生态承载力内涵、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形成"承载体-承载强度-承载对象"的模型,用修正的矢量模法和熵值法,得出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空间状况,据此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省区格局构想与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文明 生态承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文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空间性旅游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数据分析法和因素指标法对我国西部地区十二省份的旅游发展基础、发展能力以及空间旅游潜力进行了对比论述。结果发现,陕西、重庆、广西以及四川地区在这些空间旅游因素指标上高于区域平均值,空间旅游评估结果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现状相一致,说明文章中选取的空间旅游影响因素指标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旅游经济 西部地区 因素 指标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裔辉
我国西部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重点从地域特征和产业特征两个维度探讨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以及促进地域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并对如何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
旅游经济 西部地区 比较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茹乐峰 张改素 丁志伟 赵威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2000—2012年人均GDP为特征量,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产业结构逐步向高层次结构迈进;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少数市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而65%左右的市域处于西部平均水平以下;整体市域经济格局呈现"弱者不进,强者进缓,中间颠倒"的发展状况;市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的同时,相对差异先增大后波动减小;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集聚分布。最后,从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政策效应以及路径依赖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经济增长 资本推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兵 杨曦 何巍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广斌 龚新蜀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产业组织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西部经济增长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企业经济效益差、技术进步缓慢,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制约西部经济集约增长的主要障碍。因此,西部要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加速西部经济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军 王艳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西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应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作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的模式,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进而形成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互动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