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9)
2023(7963)
2022(6690)
2021(5886)
2020(4563)
2019(10394)
2018(10236)
2017(19321)
2016(10113)
2015(11306)
2014(11501)
2013(11681)
2012(11559)
2011(11029)
2010(11411)
2009(10677)
2008(10377)
2007(9205)
2006(8804)
2005(8406)
作者
(31815)
(26687)
(26624)
(25260)
(17210)
(12792)
(11973)
(10272)
(10239)
(9674)
(9402)
(8798)
(8787)
(8735)
(8441)
(8212)
(7840)
(7683)
(7602)
(7342)
(7057)
(6605)
(6560)
(6238)
(6073)
(6046)
(5860)
(5773)
(5515)
(5261)
学科
(72457)
经济(72405)
地方(25223)
管理(24422)
(23559)
中国(20012)
方法(17319)
(16273)
地方经济(15985)
(15611)
企业(15611)
数学(14986)
数学方法(14907)
业经(14449)
(11965)
农业(11920)
(11313)
(10648)
金融(10647)
环境(10072)
(9667)
银行(9658)
(9550)
(9442)
(9085)
贸易(9074)
(8570)
(8447)
发展(8179)
产业(8165)
机构
学院(159121)
大学(156470)
(78997)
经济(77515)
研究(65878)
管理(54530)
中国(50152)
理学(44857)
理学院(44208)
管理学(43595)
管理学院(43283)
科学(37671)
(34894)
(34526)
(33298)
研究所(30803)
中心(28208)
(25849)
经济学(25542)
财经(25423)
(25404)
北京(23330)
(23267)
(23108)
师范(22922)
(22814)
经济学院(22547)
(20924)
科学院(20916)
(20060)
基金
项目(95451)
科学(74668)
研究(72339)
基金(67148)
(58183)
国家(57683)
科学基金(48177)
社会(47832)
社会科(45353)
社会科学(45343)
(37618)
基金项目(34800)
教育(31303)
(31194)
(28640)
编号(28612)
自然(27565)
资助(27331)
自然科(26814)
自然科学(26809)
自然科学基金(26305)
成果(23977)
发展(23816)
(23426)
重点(22133)
课题(21349)
(20607)
国家社会(20211)
(19225)
(18176)
期刊
(104980)
经济(104980)
研究(57908)
中国(38256)
(25982)
(23504)
管理(22921)
科学(21914)
学报(21482)
(19029)
金融(19029)
农业(17739)
经济研究(17702)
教育(17068)
大学(16576)
业经(16089)
学学(15642)
技术(14880)
财经(13589)
问题(13273)
(11963)
世界(10135)
(9912)
技术经济(9811)
国际(9331)
(9150)
经济问题(8764)
商业(8441)
资源(8267)
经济管理(8158)
共检索到271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爱平  
西部地区是我国本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且地质构造复杂,干旱、高寒的气候,荒漠、半荒漠的地理环境,复杂崎岖的地形条件使本地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加之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人为灾害也很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西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将减灾防灾与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起来,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本地区的综合减灾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威胁,尽量减免人为灾害及其对自然灾害的放大作用,谋求社会——经济——生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风娥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峰  魏成龙  
循环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寻求经济循环圈和生态循环圈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的恢复,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西部地区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应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体系,完善政策、法律制度建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志  孙启明  韦结余  
本文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由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现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本文又进一步分析了投资、劳动力及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孝胜  
如何协调中国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以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根据西部人口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以及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德蜀  
西部属于我国重灾区 ,而且 ,人为灾害相当严重。文章在对西部人为灾害剖析的基础上 ,建议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西部开发计划、招商投资和工程建设中 ,要把交通、火灾、水源、、矿山、工业等方面的安全减灾防灾工程纳入到开发、建设、管理的体系之中 ;特别强调 ,在大西北开发与建设中 ,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预防文化 (减灾文化 )、环保文化 ,提高全民族的安全减灾环保科技文化素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振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鲁川  魏光兴  孙昭民  安伯平  
作者将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 ,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 ,文中给出的方法可便捷地用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评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立冬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自然灾害防治*严立冬灾害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严重的阻碍。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国。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减轻农业自然灾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农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铁成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当前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的现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优势和约束条件,认为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芳  
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富裕的重大问题,也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本文基于土地视角分析了中西部"三化"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西部"三化"互动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模型。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模型将土地城镇化转变人口城镇化,使农民既不失地又不失业;然后以城镇化为引领,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俊飚  
从探讨水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入手 ,在深入分析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变水资源利用方式方法 ,加强管理 ,科学规划 ,实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支持和充分保障的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琴  罗剑华  
西部地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西部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平衡。因此,协调经济发展和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是我国西部林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