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6)
- 2023(11147)
- 2022(9711)
- 2021(9198)
- 2020(7556)
- 2019(17747)
- 2018(17680)
- 2017(33752)
- 2016(18417)
- 2015(20679)
- 2014(20668)
- 2013(20400)
- 2012(18700)
- 2011(16799)
- 2010(16681)
- 2009(14975)
- 2008(14429)
- 2007(12650)
- 2006(11050)
- 2005(9133)
- 学科
- 济(73242)
- 经济(73175)
- 管理(51257)
- 业(45673)
- 企(37204)
- 企业(37204)
- 方法(32781)
- 数学(28217)
- 数学方法(27904)
- 农(20676)
- 地方(20463)
- 中国(19237)
- 学(17498)
- 业经(16450)
- 财(15665)
- 环境(15142)
- 农业(14088)
- 和(13022)
- 理论(12230)
- 贸(11363)
- 贸易(11356)
- 技术(11032)
- 易(10920)
- 划(10918)
- 制(10718)
- 教育(10603)
- 地方经济(10452)
- 务(9621)
- 发(9564)
- 财务(9553)
- 机构
- 大学(255942)
- 学院(254924)
- 管理(102930)
- 济(94544)
- 经济(92218)
- 理学(89655)
- 理学院(88565)
- 管理学(86923)
- 管理学院(86485)
- 研究(85501)
- 中国(60978)
- 科学(56479)
- 京(55711)
- 所(42441)
- 财(41374)
- 农(41065)
- 业大(40126)
- 研究所(39115)
- 中心(38869)
- 江(36448)
- 范(36437)
- 师范(36119)
- 北京(35182)
- 财经(33676)
- 农业(31949)
- 院(31922)
- 经(30604)
- 州(30534)
- 师范大学(29360)
- 技术(27510)
- 基金
- 项目(183799)
- 科学(143834)
- 研究(134577)
- 基金(131612)
- 家(115209)
- 国家(114280)
- 科学基金(97866)
- 社会(82556)
- 社会科(78066)
- 社会科学(78044)
- 省(72312)
- 基金项目(71840)
- 自然(64897)
- 自然科(63261)
- 自然科学(63248)
- 自然科学基金(62072)
- 教育(61269)
- 划(61181)
- 编号(55765)
- 资助(52931)
- 成果(44530)
- 重点(41146)
- 部(39570)
- 发(39540)
- 课题(38305)
- 创(37730)
- 创新(35102)
- 科研(35059)
- 大学(33689)
- 项目编号(33671)
- 期刊
- 济(104071)
- 经济(104071)
- 研究(72740)
- 中国(47536)
- 学报(41692)
- 科学(38766)
- 农(37063)
- 管理(35791)
- 教育(31743)
- 大学(30965)
- 学学(28794)
- 财(28738)
- 农业(26390)
- 技术(22284)
- 业经(17703)
- 融(17279)
- 金融(17279)
- 图书(16910)
- 财经(15078)
- 经济研究(15015)
- 资源(13973)
- 问题(13717)
- 科技(13589)
- 业(13243)
- 经(12728)
- 理论(12590)
- 实践(11855)
- 践(11855)
- 现代(11756)
- 技术经济(11718)
共检索到362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彬彬
文章从辨析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及其形态出发,认为不同区域生态文明的实现形态,是以各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未来空间的映射,并从生态承载力内涵、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形成"承载体-承载强度-承载对象"的模型,用修正的矢量模法和熵值法,得出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空间状况,据此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省区格局构想与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文明 生态承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指数。研究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进展缓慢、绿色发展阻力较大、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力度不强等是制约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提高城镇化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构建农产品主产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巩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建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施行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绩效考评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金芳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西部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阐释了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主要障碍因素。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从建立绿色国民账户和绿色GDP考核制度、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产业模式、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体系和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文明 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成逊 王杰
山地经济反映山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存在,也存在其自身困境。生态文明背景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西部地区要继续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注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生态平衡性、环境友好性、产业复合性和经济循环开放性。生态农林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加工工业的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是西部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山地经济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敦友 李小波 段龙龙
基于2007-2016年数据,构建涵盖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治理的西部特色生态文明质量评价体系,并从人口、土地和产业三个视角将新型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质量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表明:首先,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质量均呈U型关系,均处于U型曲线上升阶段;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同推进不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因子协同推进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但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整体上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最后,调整新型城镇化的控制变量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麦土荣 宋周莺 刘卫东
经济空间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可见,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其与全国差距。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继续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战略,重点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黔经济区、呼包鄂榆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昆明—瑞丽国际通道。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空间格局 重点经济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绍洪,郑度,杨勤业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所体现的温度、水分等立地条件地域差异 ,是认识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 ,可以也应该成为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 ,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西部在生态上受到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和盐碱化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的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的草场退化 ,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的胁迫。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盲目的退耕还林 ,盲目强调植树造林等。因此 ,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包括在指导思想上的误解 ,即“生态建设 =种树”,“退耕必定还林”;局面上避免开发的无序状态 ;工作措施上 ,则要防止“一刀切”的方式。本文综合西部地区的温带、水分、植被、土壤等因素 ,将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 8个温度带 ,2 5个自然区。通过综合西部地区的环境胁迫特点 ,植被恢复和保护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区域系统的关系 ,从西部地区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合并构成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格局的 6个区域 ,并且提出各个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韩世芳
产业生态化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西部地区,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及产业生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发现陕西省两系统间为中度耦合,协调性较差;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技术、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和资源消耗利用情况在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载荷较大,进而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韩世芳
产业生态化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西部地区,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及产业生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发现陕西省两系统间为中度耦合,协调性较差;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技术、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和资源消耗利用情况在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载荷较大,进而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佳生 宁小莉
近年来,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既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病"现象,是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综合分析包头市经济、环境、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对2012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找出其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数为0.77,评价等级为Ⅱ级,水平较高。针对其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控制"三废"排放,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龙 贾明德
作为教育投资比例衡量标志的财政性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西部地区过去15年都没有达到4%的目标,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教育投资的增长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偏低,同时,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不能持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以确保增加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教育投资比例 影响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鸣骥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经水草丰盛,林木繁茂,经济繁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森林植被遭到长期的、连续的破坏,许多富饶的地方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国锋 段禄峰
城镇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是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西部地区建设生态城镇既是区域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破解生态约束下区域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生态城镇建设的经典理论的梳理和回顾,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城镇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设构想和路径。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城镇 理论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