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7)
2023(12044)
2022(10222)
2021(9322)
2020(7794)
2019(18110)
2018(17811)
2017(34689)
2016(18959)
2015(21387)
2014(21723)
2013(21632)
2012(20791)
2011(19109)
2010(19668)
2009(18470)
2008(18361)
2007(17135)
2006(15410)
2005(13844)
作者
(56454)
(47620)
(47256)
(45364)
(30326)
(22554)
(21594)
(18362)
(17746)
(17262)
(16374)
(15703)
(15374)
(15082)
(15052)
(14837)
(14064)
(13924)
(13753)
(13626)
(12037)
(11862)
(11607)
(10919)
(10911)
(10714)
(10571)
(10429)
(9658)
(9455)
学科
(99582)
经济(99514)
管理(52823)
(47456)
(35770)
企业(35770)
方法(35480)
数学(31473)
数学方法(31166)
地方(26767)
(26455)
中国(24392)
(20496)
(19754)
业经(18904)
农业(17791)
环境(16534)
地方经济(15898)
(15856)
贸易(15847)
(15779)
(15283)
(13672)
(13209)
金融(13206)
(13138)
银行(13110)
(13015)
(12583)
(11698)
机构
学院(281252)
大学(278679)
(127736)
经济(125077)
管理(103672)
研究(102721)
理学(87418)
理学院(86378)
管理学(84922)
管理学院(84390)
中国(78178)
科学(61103)
(59249)
(57589)
(53062)
(47976)
研究所(47739)
中心(46860)
(45173)
财经(44424)
经济学(40158)
(39989)
业大(39635)
北京(37970)
(37620)
师范(37314)
农业(37239)
(36434)
经济学院(35879)
(35610)
基金
项目(176268)
科学(137681)
研究(131699)
基金(125454)
(108761)
国家(107839)
科学基金(91008)
社会(83494)
社会科(78995)
社会科学(78973)
(69442)
基金项目(65584)
教育(59692)
(58009)
自然(56290)
自然科(54792)
自然科学(54773)
编号(54157)
自然科学基金(53781)
资助(52089)
成果(45429)
(40987)
重点(40371)
(39095)
课题(38486)
(35525)
国家社会(34303)
发展(33555)
(33489)
创新(33348)
期刊
(153975)
经济(153975)
研究(89242)
中国(57710)
(44418)
(44379)
学报(40670)
科学(38199)
管理(37952)
大学(30595)
农业(29575)
教育(29338)
学学(28724)
(28701)
金融(28701)
技术(25472)
经济研究(24806)
业经(23451)
财经(22712)
问题(19963)
(19745)
(15935)
技术经济(15846)
(15527)
统计(14610)
世界(13779)
国际(13735)
资源(13318)
图书(13067)
经济问题(12931)
共检索到44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逯进  李霞  
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对比,并运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各省区人力资本积累和外溢的增长效应做出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有效劳动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此外,还对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水平的增长贡献率做出了核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胥嘉国  
本文考察了西部地区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西部地区1985年到200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经济增长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原因。通过建立模型和回归检验,发现经济不能全部的解释金融的发展。最后,对相关的回归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和简单评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宇明  张爱婷  常云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闫奕荣  李志军  
本文运用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西部地区从1979年到2005年的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当滞后两期时,经济增长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而外国直接投资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海岚  付长辉  陈宏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十年①(1990-2009年)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地域差异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期,各省市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产业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呈分离态势,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产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结合西部地区实情,提出简要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逯进  朴明根  
笔者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规律和特征做出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内生人口迁移经济增长模型,实际测算了近十几年来西部各省区省际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结果显示,各省区的人均产出与人口净迁移率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但人口迁移对经济影响的强度有所差别,从整体来看,西南地区净迁移人口的作用更大一些。此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省际人口迁移伴随有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趋同),相反,正是因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扩大,才会形成以四川、新疆、陕西等为流入中心的省际迁移人口聚集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陶建宏  师萍  
R&D投入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经济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文章利用1998—2007年西部各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GDP)的年度数据,研究西部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表明,R&D投入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互相促进效应的显现存在不同的滞后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敬勇  
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市场化水平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1.市场化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水平比中西部地区较高,但差距在缩小,我国省际间的技术效率不平衡状态有所缓解;2.市场化对技术效率的当期以及长期影响为正,即技术效率存在时间效应。3.分解的市场化因素:政府与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比重、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对技术效率影响较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早  鲁政委  李晓玲  
结构主义将经济增长理解为结构转换的过程 ,新古典主义通过生产函数的概念将增长处理为要素投入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制度主义则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本文的经验分析表明 ,上述三种理论对西部长期增长过程的刻画都不尽准确 ,一个健康的结构与制度互动关系才是决定西部长期增长的关键。而这一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 ,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意志内在决定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巍平  何伦志  
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系统耦合模型,本文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要素支撑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特征,并特别关注了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要素支撑能力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变动特征。研究表明:最优的要素支撑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边界;一个地区要获得持续增长动力,其最佳的途径就是着力于提高适应自身发展基础的支撑要素;只有该地区要素支撑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本炎  魏宇  官雨娴  
本文结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内迁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选取了西部11省份1999~2008年的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回归结果看,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变量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内蒙古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最大,广西、重庆、四川、宁夏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正效应;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4个省份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负效应;青海省和新疆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比较来看,装备制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