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905)
2022(2658)
2021(2539)
2020(2251)
2019(5228)
2018(5217)
2017(9834)
2016(5896)
2015(6635)
2014(6797)
2013(6928)
2012(6920)
2011(6256)
2010(6825)
2009(6529)
2008(6753)
2007(6298)
2006(6088)
2005(5933)
2004(5262)
作者
(18998)
(15799)
(15792)
(15436)
(10070)
(7898)
(7145)
(6158)
(6008)
(5991)
(5547)
(5413)
(5237)
(5199)
(5189)
(4825)
(4682)
(4619)
(4619)
(4546)
(4303)
(4050)
(4026)
(3710)
(3693)
(3661)
(3547)
(3481)
(3432)
(3326)
学科
(24626)
经济(24579)
管理(15928)
(15385)
(10938)
企业(10938)
(10059)
地方(9449)
中国(8119)
(7339)
(7216)
(6992)
农业(6868)
方法(6604)
业经(5506)
数学(5333)
(5310)
银行(5295)
数学方法(5138)
(5048)
地方经济(5028)
(4536)
金融(4534)
(4482)
教育(4377)
(4305)
(4252)
制度(4246)
税收(4155)
(4114)
机构
大学(86722)
学院(86030)
研究(34491)
(33376)
经济(32452)
中国(28388)
管理(28340)
理学(22340)
理学院(21996)
科学(21599)
管理学(21473)
管理学院(21311)
(20338)
(19366)
(18858)
(18753)
(16926)
研究所(16883)
中心(16728)
(14781)
农业(14125)
北京(13821)
(13786)
(13511)
师范(13409)
财经(13264)
业大(13164)
(11838)
(11648)
科学院(10636)
基金
项目(48891)
科学(36685)
研究(36050)
基金(33500)
(30198)
国家(29895)
科学基金(23701)
社会(21123)
社会科(19730)
社会科学(19724)
(18896)
基金项目(17143)
教育(16594)
(16560)
自然(15176)
编号(14972)
自然科(14750)
自然科学(14743)
成果(14552)
资助(14546)
自然科学基金(14442)
重点(11628)
课题(11521)
(11312)
(10516)
(9922)
(9482)
(9200)
科研(9087)
计划(8924)
期刊
(47195)
经济(47195)
研究(32045)
中国(22578)
(19005)
学报(15992)
(15334)
科学(13936)
教育(13608)
(12967)
金融(12967)
大学(11846)
农业(11682)
管理(11596)
学学(10807)
业经(7420)
财经(7102)
技术(6951)
问题(6891)
图书(6214)
(6202)
(5959)
经济研究(5868)
(5182)
书馆(5103)
图书馆(5103)
农村(4824)
(4824)
(4814)
(4792)
共检索到157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贵瑞  谢高地  王秋凤  牛栋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工程,必须以水热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植被生物地带性为科学依据,以国家调控下的区域间互补的市场经济机制为运作体系,必须在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为此,该文讨论了西部地区自然植被的地理格局、适度的退耕规模和退耕后的植被恢复重建、植被恢复工程的环境服务功能产出、生态产业与经济补偿机制、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改良等科学问题,指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庭录  张万科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内蒙古等11个省区。土地面积68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2%;人口3.13亿,占全国的28.52%。建国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较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5%,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总额却占不到全国的10%。西部地区贫困而又富饶,它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因此,适时研究制定西部外贸发展战略,并以外贸为突破口,加快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对于改善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段成荣  
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发展物质生产和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人口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是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人口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而且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移动和增长速度对经济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不仅需要考虑人口因素的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细银  
一、关于农业发展方向西部地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如何?笔者认为,应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赋存。目前,西部地区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从人均资源拥有量上来看,耕地1.43亩/人,林地4.51亩/人,草地10.39亩/人,水资源4517m~3/人,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地区有较好的农、林、牧业发展的资源基地。但如对这些资源做更深入一步的分析,西部地区的真正农业资源优势还在于其林地和草地的数量优势上。这是因为,虽然西部地区的人均耕地数量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一方面由于本区北部水源缺乏,加上土壤自然肥力低,因而耕地的生产力难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南部各省区则由于高原、山地较多,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建民  
一 1.全国名牌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据1997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调查显示,在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52名排序中,西部地区九省一市仅有7种,只占10%。近5年"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发布了20余个省(区、市)约300个品牌,西部相对较少,1999年第85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公布的外经贸部首批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99个品牌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厚泽  
关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几个问题朱厚泽一、中国西部开发;正日益成为当今中国全国关注的热点,甚至也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国西部经略,从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历代王朝十分关注的治国方略之一。也是历史上南亚、中亚、西亚的大国印度、波斯、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怀渝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及其贫富悬殊的扩大,已经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央为此作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西部9省区就此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序幕,力争在今后15年内达到或赶上全国中等发展水平,逐步缩小直至消除东、西部发展上的差距。但是,阻碍中、西部发展的许多问题尤其是理论和认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特别是“梯度推移论”仍然很有市场,至今仍在宣传和鼓吹。不抛弃这种不正确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对构建中国经济学几个问题的思考●朱成全在中国经济学如何构建问题上,目前人们的争议仍是较大的,其主要观点有:(1)“修补论”。主张在坚持现有的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理论及其方法,以达到对现有体系的修补和完善的目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发启  朱德兰  
在广泛调查、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将遇到的干旱、水土流失和植被建设等关键难题的现状。根据实际需求 ,提出了以设立先行研究项目、重大及关联问题研究和实施大型建设工程与规模化试验示范基地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西部地区在接替东部地区已经或者即将淘汰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过程中 ,必须坚持“有所要 ,有所不要”的原则 ;虽然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在其他相关条件不太具备的条件下 ,旅游业最多只能是作为该地区第三产业当中的支柱性的产业 ,而不能作为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 ;工业化、知识化、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和绿色化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汝岱  
对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应当予以正确认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是一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也是一个大局。差距不能长期扩大,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解决地区差距过大的时机正在到来。"九五"时期,应立足于缓解差距拉大的速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爱华  杨斌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调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经济优势 ,以促进社会及其经济高速和高效发展。为此 ,必须正确认识比较优势原则、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