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4)
2023(6872)
2022(6151)
2021(5807)
2020(4860)
2019(11236)
2018(10764)
2017(20701)
2016(11261)
2015(12413)
2014(12582)
2013(12460)
2012(11313)
2011(10300)
2010(10505)
2009(10202)
2008(10200)
2007(9324)
2006(8513)
2005(7691)
作者
(32339)
(27504)
(27305)
(25898)
(17314)
(13411)
(12428)
(10544)
(10215)
(9818)
(9373)
(9342)
(8989)
(8782)
(8473)
(8217)
(8136)
(8090)
(8033)
(7840)
(6997)
(6716)
(6647)
(6248)
(6183)
(6146)
(6112)
(6081)
(5561)
(5413)
学科
(48786)
经济(48701)
管理(40133)
(38962)
(31584)
企业(31584)
方法(19798)
数学(16096)
数学方法(15903)
(15866)
(15434)
(14272)
业经(12147)
地方(12118)
农业(11807)
中国(10891)
(9953)
(9199)
财务(9174)
财务管理(9154)
企业财务(8685)
环境(8589)
(8502)
体制(8462)
技术(7843)
(7437)
(7431)
银行(7430)
理论(7322)
(7112)
机构
学院(167909)
大学(166510)
(68476)
管理(67242)
经济(66997)
理学(57674)
理学院(57024)
管理学(56239)
管理学院(55901)
研究(54851)
中国(41721)
(35725)
(34650)
科学(32502)
财经(27411)
(26895)
(25838)
中心(25334)
(24548)
(24166)
研究所(24063)
(23005)
师范(22812)
业大(22073)
北京(21731)
(20701)
经济学(20381)
财经大学(20140)
(20010)
师范大学(18456)
基金
项目(110996)
科学(88707)
研究(82391)
基金(81437)
(70090)
国家(69506)
科学基金(60487)
社会(54908)
社会科(52034)
社会科学(52020)
(43964)
基金项目(43940)
自然(37802)
教育(37568)
自然科(36859)
自然科学(36851)
自然科学基金(36196)
(35970)
资助(33294)
编号(32311)
成果(26408)
(26202)
(25044)
重点(25032)
(24371)
(23145)
课题(23045)
国家社会(22806)
教育部(21810)
人文(21717)
期刊
(80655)
经济(80655)
研究(48762)
中国(33256)
(29250)
管理(24595)
科学(23763)
(22996)
学报(22204)
大学(17774)
学学(16909)
农业(15055)
教育(15040)
(14545)
金融(14545)
技术(13799)
财经(13702)
业经(13365)
(11756)
经济研究(11210)
问题(10683)
(9627)
资源(8316)
技术经济(8201)
科技(8001)
财会(7785)
(7755)
(7561)
统计(7551)
(7421)
共检索到250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笑薇  
西部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一般要经过规划、研究、实施、评价四个阶段,西部地区旅游扶贫机制的典型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及社区主导型,绩效评价的主客体包括旅游扶贫项目的决策者和当地居民,文章分别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的绩效。西部地区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主要以协调好旅游目的地、地方政府、投资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利益为目标,这对提高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伟林  陶聪冲  
[目的]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依据当地贫困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其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以客观评价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利用长江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课题组在重庆武陵山片区所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有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旅游扶贫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65%的受访者认为加快了脱贫致富和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80%的受访者表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但是,也有50%的受访者认为存在飞地效应,有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造成生活成本上升,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拉大了贫富差距。[结论]旅游扶贫对增加西南民族地区贫困农户收入有显著效应,生活及卫生环境得以较大改善,但也存在生活成本上升、飞地效应及贫富差距拉大等负面效应。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章  王静  
旅游扶贫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贫困人口参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为89.2分,处于良好水平,扶贫效果较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指标与标准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亟需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旅游扶贫的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扶贫运行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旅游包容性就业比例,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伟林  陶聪冲  
[目的]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依据当地贫困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其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以客观评价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利用长江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课题组在重庆武陵山片区所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有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旅游扶贫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65%的受访者认为加快了脱贫致富和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80%的受访者表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茗  喻晔  
随着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农业旅游对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生态农业旅游是旅游扶贫的最佳模式,其可以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普荣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减贫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以滇西北地区为考察对象,提出通过提升贫困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多层次开发贫困区域产业链,推进旅游城镇化和搬迁扶贫双向治理,募集旅游扶贫基金,开展爱心扶贫旅游等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策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渊基  
旅游扶贫的机制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成果能否最终到达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决定着旅游业发展是否朝着扶贫的方向,是影响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能否有效参与和受益的核心因素,是旅游扶贫取得成功的关键。旅游扶贫机制是一个贯穿旅游扶贫全部过程的组织方式、行动方式和制度规范的大系统,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机制、保障机制及合作机制等,涉及到旅游扶贫各个环节,对旅游扶贫的发生、发展和达成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扶贫应进一步对各类机制进行优化整合和系统创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斐  唐睿  冯学钢  
利用2011—2017年相关数据,基于DEA-BCC模型和面板Tobit方法检验甘肃省平凉市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对当地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不同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差异性影响。个体参与维度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可有效促进区域贫困减缓。而政府投入维度的旅游扶贫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延缓了旅游扶贫对贫困减缓的动力输出。市场发展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受个体参与及政府投入两个维度的影响,在地区减贫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时变性特征。相对于单纯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提高旅游扶贫的瞄准精度对区域贫困减缓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娟  
[目的]为有效测度、评价和提高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益、把握脱贫工作的不足和方向,构建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固始县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综合得分值。[结果] 2016年固始县旅游扶贫绩效综合得分为91. 66分,根据该文确定的等级评价标准,其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对旅游扶贫效益综合得分值贡献最大的指标是贫困户脱贫率,2016年固始县贫困户脱贫率为60. 61%,脱贫综合成效明显。通公路率、计算机普及率、基本养老保险普及率、沼气入户率是限制固始县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等级提升的主要指标。[结论]开展乡村旅游对河南省脱贫攻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发展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最大效用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效益。且下一步旅游扶贫要着重从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入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颖  王立华  
贵州省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分布广,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基于当前贵州省扶贫现状,以政府行为视角,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旅游主体、旅游活动投入、扶贫绩效和区域效益四方面入手,探究贵州省政府财政拨款与旅游扶贫四大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得出以下三个结论:贵州省政府财政拨款与旅游扶贫绩效相关指标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区域效益>旅游主体>扶贫绩效>旅游活动投入;政府财政拨款存在"粘绳纸效应",政府对旅游产业投入存在重区域效益、轻扶贫绩效问题;贵州省旅游扶贫策略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主体保持高位稳定状态,显著地培育并壮大了旅游市场主体。研究认为政府财政拨款的投向亟待科学决策,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情况和使用效率亟需追踪与监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陈怀叶  
本文从参与式扶贫的理论来源及特征出发,首先分析了参与式扶贫模式有效运行的内在机制,然后就如何评价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扶贫效果,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并对参与式扶贫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综述。最后,根据参与式扶贫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参与式扶贫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孝勇  赖景生  寸家菊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钱丽丽  
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从金融扶贫的概念体系、作用机理及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扶贫的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金融如何发挥扶贫作用的机理研究,而对于在制度安排上如何实施金融扶贫的机制研究尚不成熟;另一方面,虽然非正规金融的扶贫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尚未将其纳入金融扶贫的正规化体系。鉴于此,后续研究可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关系入手,探讨其联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金融扶贫体系中的担保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