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47)
2023(17642)
2022(14649)
2021(13452)
2020(11428)
2019(26131)
2018(25765)
2017(49857)
2016(26847)
2015(30045)
2014(30061)
2013(30088)
2012(27960)
2011(25130)
2010(25326)
2009(23505)
2008(23664)
2007(21315)
2006(18659)
2005(17009)
作者
(78486)
(65761)
(65611)
(62070)
(41993)
(31798)
(29922)
(25590)
(24839)
(23479)
(22322)
(22257)
(21090)
(20861)
(20342)
(20306)
(19697)
(19555)
(19070)
(19013)
(16304)
(16289)
(16077)
(15148)
(14854)
(14741)
(14713)
(14609)
(13203)
(13181)
学科
(125947)
经济(125813)
(97653)
管理(86097)
(83770)
企业(83770)
方法(54764)
数学(44395)
数学方法(43884)
(37685)
(36202)
业经(34299)
中国(31904)
地方(28767)
农业(26856)
(23598)
财务(23543)
财务管理(23502)
(22404)
(22296)
贸易(22282)
企业财务(22269)
(21581)
技术(21446)
(20836)
(20573)
理论(20194)
(18075)
银行(18038)
环境(18035)
机构
学院(394648)
大学(388982)
(168056)
经济(164844)
管理(155772)
理学(133535)
理学院(132083)
研究(131319)
管理学(130025)
管理学院(129277)
中国(101209)
(82186)
科学(79157)
(77465)
(67549)
(66634)
财经(61429)
中心(61003)
(60610)
研究所(60066)
业大(56805)
(55660)
农业(52864)
北京(51850)
经济学(51164)
(50757)
师范(50221)
(48356)
(47165)
经济学院(46359)
基金
项目(258155)
科学(204860)
研究(188422)
基金(188188)
(163347)
国家(161903)
科学基金(140501)
社会(121659)
社会科(115468)
社会科学(115440)
(102203)
基金项目(99880)
自然(90592)
自然科(88545)
自然科学(88522)
自然科学基金(86978)
教育(85860)
(84793)
资助(77520)
编号(75527)
成果(59819)
(59758)
重点(57838)
(57104)
(55536)
课题(51905)
创新(51314)
国家社会(50445)
科研(49620)
(49097)
期刊
(189972)
经济(189972)
研究(113490)
中国(74474)
(62264)
(62138)
管理(60791)
学报(56586)
科学(55246)
大学(43419)
农业(42619)
学学(41211)
(36821)
金融(36821)
教育(36728)
技术(36547)
业经(33278)
财经(30288)
经济研究(29481)
(26169)
问题(25348)
(24778)
技术经济(21935)
(19864)
统计(19763)
商业(19243)
世界(18596)
(18387)
现代(18346)
资源(17739)
共检索到591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小利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无论在资源、市场还是在政策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通过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效应的对比分析,无论是在旅游总收入方面,还是在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近几年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在逐年下降。这与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完全不相匹配。因此,如何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是今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裔辉  
我国西部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重点从地域特征和产业特征两个维度探讨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以及促进地域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并对如何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晋华  孙根年  
选取北京、上海、广州及西安、成都、昆明六个热点城市,分析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阶段、时间同步性及市场相位差异,发现西安、成都、昆明属国内旅游导向型城市,北京、上海属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均衡发展型城市,而广州属入境旅游导向型城市。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12年混合面板数据,分别建立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入境旅游受经济发展水平、贸易依存度、航空客运量影响最大,这与北京、上海、广州对外开放度高、国际航班及客运量大、对外经贸联系密切相关,应以入境旅游为导向;而西安、成都、昆明地处内陆,旅游资源丰富、腹地人口密度较高、铁路客运量较高,在发展国内旅游上具有相对优势,应实施内向型战略,积极发展国内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学钢  
上海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参与西部地区旅游开发的多项比较优势。文章从旅游发展所需的条件出发,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评价西部10省市区的综合发展水平,由此确定上海参与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应采取"极点开发,层次推进"模式,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合作模式实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桐  江文  沈道权  高华峰  
该文从旅游发展效率、旅游环境质量、旅游交通基础和旅游公共服务四个维度构建了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障碍度诊断分析法,分别分析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具体障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优于西北地区且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性,具体的障碍因素为旅游从业人员数、旅游劳动生产率、航空客运能力、铁路客运能力和公路客运能力。最后根据障碍因素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骥  孙婷  
文章在认识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简单概括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西部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加快其发展的五项战略措施:建立国际旅游业产业集群的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的战略;推进生态旅游的战略;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旅游产业引资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汝炳荣  
近年来,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但就我国西部面言,国际旅游业还处于弱势。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发展滞缓的原因,指出,目前我国西部是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大好时机,并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国际旅业的几点意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韬  
本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视野,选取了密切相关的一些指标,构建了评价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协同度的指标体系,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并利用构建的协同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了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两方面的综合得分和两者的协同度。实证发现,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呈现勉强协同或者不协同的状态,而旅游基础设施布局不完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不足、旅游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旅游业发展环境的欠缺是导致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勇  
在分析影视主题公园、影视外景地和影视节庆等各类影视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西部地区应该控制影视主题公园的开发,大力发展影视外景地旅游,适当发展影视节庆旅游,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西部地区影视外景地旅游的若干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黎明  陈皓  
旅游业是西部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希望所在 ,而旅游形象塑造又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实现“起飞”的手段之一。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 ,阐述了旅游形象定位的原理、原则、方式和旅游形象主题词的提炼等问题 ;同时 ,还对旅游形象塑造工程的具体内容作了六方面的归纳和总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银  李岫  
文章在分析我国西部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开发西部旅游业的策略与模式的研究,认为关键是要做好路径选择,找到适合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做好区域合作,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适应西部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式的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康银劳  伍前红  
本文认为 ,由于西部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和各省区经济环境的差异性 ,必须用一体化思路来开发与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业 ,并对旅游业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开发 ,即在管理、设施、融资、法制、人才、公众服务、内部结构、产品、促销、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开发 ,促其进化。只有将旅游业的开发视为一个系统进化的动态过程 ,才能使西部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庆宪  
汉中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西北小江南。但其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低于陕西省的整体水平和平均程度,是属于经济文化落后的边缘地区。根据资源禀赋理论,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支柱性产业。汉中既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还有日益完善的旅游设施条件,具有发展旅游业,并建成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扬  
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是西部的优势资源 ,西部地区应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 ,在全面了解发展农业旅游的制约因素基础上 ,积极探寻发展农业旅游的思路 ,为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促使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作用。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 ,发展农业旅游应从观念入手 ,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利用各地区的优势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注重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齐培潇  姜雪  杨春宇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均衡,外出农民工众多,这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型城镇化要突破"胡焕庸线"。旅游产业是具有关联性强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就地新型城镇化的绝佳产业。文章利用2003—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32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是旅游业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对经济、社会文化、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