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4)
- 2023(16549)
- 2022(13557)
- 2021(12424)
- 2020(10374)
- 2019(23846)
- 2018(23585)
- 2017(45195)
- 2016(24416)
- 2015(27558)
- 2014(27811)
- 2013(27440)
- 2012(25356)
- 2011(22847)
- 2010(22749)
- 2009(21001)
- 2008(20662)
- 2007(18418)
- 2006(16090)
- 2005(14538)
- 学科
- 济(109324)
- 经济(109218)
- 管理(67278)
- 业(66755)
- 企(52061)
- 企业(52061)
- 方法(45401)
- 数学(39924)
- 数学方法(39429)
- 农(32285)
- 中国(31871)
- 地方(28509)
- 业经(25015)
- 财(24892)
- 农业(21825)
- 学(20497)
- 贸(19393)
- 贸易(19380)
- 制(19118)
- 易(18721)
- 银(16883)
- 银行(16845)
- 融(16754)
- 金融(16750)
- 环境(16487)
- 行(16173)
- 技术(15875)
- 和(15833)
- 发(15805)
- 理论(15325)
- 机构
- 学院(349819)
- 大学(347787)
- 济(145624)
- 经济(142617)
- 管理(133546)
- 研究(120378)
- 理学(114587)
- 理学院(113269)
- 管理学(111175)
- 管理学院(110526)
- 中国(90887)
- 科学(74155)
- 京(74038)
- 财(65204)
- 农(61050)
- 所(60922)
- 中心(56288)
- 研究所(55308)
- 江(53470)
- 业大(52642)
- 财经(51724)
- 农业(47763)
- 范(47236)
- 经(46908)
- 师范(46734)
- 北京(46434)
- 经济学(44743)
- 院(43431)
- 州(43005)
- 经济学院(40396)
- 基金
- 项目(234644)
- 科学(184731)
- 研究(171320)
- 基金(169146)
- 家(147585)
- 国家(146349)
- 科学基金(125532)
- 社会(109099)
- 社会科(103381)
- 社会科学(103356)
- 省(93069)
- 基金项目(89521)
- 自然(80375)
- 教育(78903)
- 自然科(78523)
- 自然科学(78503)
- 划(78041)
- 自然科学基金(77038)
- 编号(70019)
- 资助(68716)
- 成果(56304)
- 发(55213)
- 重点(53380)
- 部(51554)
- 创(48929)
- 课题(48545)
- 创新(45767)
- 国家社会(45381)
- 科研(45141)
- 教育部(44055)
- 期刊
- 济(162770)
- 经济(162770)
- 研究(101146)
- 中国(70693)
- 农(56829)
- 学报(53978)
- 财(50465)
- 科学(50400)
- 管理(49121)
- 大学(41070)
- 农业(38743)
- 学学(38677)
- 教育(38495)
- 融(33127)
- 金融(33127)
- 技术(32663)
- 业经(28690)
- 经济研究(25903)
- 财经(25060)
- 问题(21987)
- 经(21601)
- 业(20721)
- 技术经济(17812)
- 统计(17011)
- 图书(16695)
- 版(16584)
- 贸(16555)
- 商业(16475)
- 资源(16057)
- 科技(15996)
共检索到522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永乐
通过构建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与其他区域进行多角度动态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进展,但区域内省际分异较明显;新型工业化总水平以及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其他区域且差距并未明显缩小甚至趋于扩大,而经济效益水平持续提升已居各区域之首。最后针对西部地区薄弱环节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型工业化 区域比较 动态演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丰玉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搜集了从1998年到2007年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倍差分法,得出西部大开发对于西部地区城镇化以及贸易、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在排除样本选择偏误和小样本偏误干扰的前提下,西部地区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后,较为显著地缩小了其城镇化率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即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城镇化。最后文章提出今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道路在进出口贸易、教育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鸿
从 2 0世纪中叶开始 ,许多发展中国家 (地区 )一直在寻求适合本国 (地区 )的工业化战略。借鉴这些发展中国家 (地区 )发展经济的经验 ,吸取它们的教训 ,对于 2 1世纪我国西部大开发将会有所启迪。本文试图在概括国际发展经济学关于工业化战略理论论述的基础上 ,探讨 2 1世纪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工业化战略取向。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工业化战略 西部大开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亢振峰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工业化模式经历了从国家工业化模式到新兴的工业化模式的变迁,东部沿海地区在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之外,通过发展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实现了工业化主体的转换,本文将这一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经济现象称为二次工业化过程。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的核心任务仍是推进工业化,而二次工业化则是西部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在对西部二次工业化面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分析后,阐述了西部二次工业化需要创新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二次工业化 西部大开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卫东 刘淼
基于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2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揭示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序演变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进行检验,并着重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占比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出"快速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4阶段特征;中农业碳排放区和低农业碳排放区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高农业碳排放区和偏高农业碳排放区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趋势;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不成立,农业碳排放与农村居民收入呈正U形关系;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惯序性,与第三产业占比的关系呈现倒U形。得到启示,持续推进西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甚至绿色化、智能化模式转型发展,以及增加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是实现西部农业碳减排,推进大开发下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纪慰华
根据工业化的评价标准,西部地区实现工业化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第二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但结构不合理;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象严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力度,加强了东西部人员的流动和西部地区的外向度。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趋势是通过加速技术进步,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方向,培育区域优势产业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要建立灵活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和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地区网络工程建设;建立适合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关键词:
工业化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佳佳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忽视教育事业、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等软环境建设,导致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相对增加。因此,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应当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化水平,才能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佳佳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佳佳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录民 刘光哲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本投资严重滞后,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增长缓慢。制约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直接原因是西部经济落后,深层原因是中央和地方在基础教育的财权和事权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及时调整思路,优化投资结构,建立以中央政府财政支出为主的基础教育投入体制,已成为提高西部大开发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基础教育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刘江会
从六大指标综合评价,江西省工业化所处阶段为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阶段;江西工业化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面临着历史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加快江西工业化过渡的战略选择必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顺向选择工业发展方向,以产业关联度为依据择定工业主要部门,结合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农村工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以提高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
工业化 江西 西部开发 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珏
1999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重心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举措。然而5年以来,不仅各个省市区的GDP规模和排序未发生大的改变,而且综观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状况,西部地区在全国所占的份额也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连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惯性因素;二是比较优势的演变;三是地区调试的压力。 (一)改善投资环境:国际直接投资惯性 一般而言,国际直接投资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从两个层面上得以呈现:一是国际直接投资“零惯性”,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正惯性”。“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佳佳
笔者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5年~2011年碳排放面板数据,运用双倍差分法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碳排放绿色贡献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碳排放绿色贡献度(CGCC),即碳的生产效率。进一步估算各变量的双倍差分估计量,发现:该政策主要通过提高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发展对外贸易等途径降低碳排放量,提高西部地区碳的生产效率;在该政策实施期间,虽然人们工资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得到提升,但地区碳生产效率却降低了,这可能与"由俭入奢"式高碳消费观念、环保意识落后、人力资本向社会生产力转化周期较长有关,是今后政策发展中需要注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伍源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