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0)
- 2023(12519)
- 2022(10496)
- 2021(9765)
- 2020(7969)
- 2019(18438)
- 2018(18657)
- 2017(36131)
- 2016(19763)
- 2015(22288)
- 2014(22431)
- 2013(21909)
- 2012(19825)
- 2011(17731)
- 2010(17581)
- 2009(15896)
- 2008(15214)
- 2007(13351)
- 2006(11784)
- 2005(10332)
- 学科
- 济(80374)
- 经济(80289)
- 管理(57255)
- 业(53508)
- 企(43654)
- 企业(43654)
- 方法(34708)
- 数学(29740)
- 数学方法(29426)
- 农(23836)
- 中国(22308)
- 地方(20242)
- 业经(18954)
- 财(18652)
- 学(17633)
- 环境(16360)
- 农业(15918)
- 制(13751)
- 和(13136)
- 理论(13067)
- 贸(12817)
- 贸易(12809)
- 划(12691)
- 易(12361)
- 技术(12330)
- 务(11523)
- 发(11498)
- 财务(11456)
- 财务管理(11437)
- 企业财务(10872)
- 机构
- 大学(277621)
- 学院(276089)
- 管理(111665)
- 济(107142)
- 经济(104677)
- 理学(97210)
- 理学院(96118)
- 管理学(94442)
- 管理学院(93962)
- 研究(92408)
- 中国(66735)
- 京(59808)
- 科学(58850)
- 财(47603)
- 所(45999)
- 农(44745)
- 研究所(42226)
- 业大(42136)
- 中心(41518)
- 江(39802)
- 财经(38394)
- 范(38044)
- 师范(37719)
- 北京(37643)
- 经(34908)
- 农业(34709)
- 院(33863)
- 州(32777)
- 经济学(31333)
- 师范大学(30561)
- 基金
- 项目(195068)
- 科学(153207)
- 研究(143697)
- 基金(140870)
- 家(122773)
- 国家(121738)
- 科学基金(104549)
- 社会(89877)
- 社会科(84986)
- 社会科学(84961)
- 省(75939)
- 基金项目(75683)
- 自然(67937)
- 自然科(66290)
- 自然科学(66274)
- 自然科学基金(65050)
- 教育(64975)
- 划(64054)
- 编号(59387)
- 资助(56960)
- 成果(47877)
- 重点(43300)
- 部(42495)
- 发(42087)
- 课题(40380)
- 创(40255)
- 创新(37486)
- 科研(37065)
- 国家社会(36647)
- 项目编号(36306)
- 期刊
- 济(117806)
- 经济(117806)
- 研究(80289)
- 中国(51946)
- 学报(44084)
- 农(41767)
- 科学(41337)
- 管理(39703)
- 财(34404)
- 大学(33253)
- 教育(32284)
- 学学(31141)
- 农业(29007)
- 技术(23508)
- 融(20939)
- 金融(20939)
- 业经(19963)
- 经济研究(18009)
- 财经(17841)
- 图书(16676)
- 问题(15946)
- 经(15092)
- 业(14302)
- 科技(14049)
- 理论(13701)
- 资源(13458)
- 技术经济(12957)
- 现代(12852)
- 版(12773)
- 实践(12736)
共检索到396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春香
西部地区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综合承载力弱,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依据支撑环境概念模型,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城市群,选择以西三角经济区、泛西三角经济区为枢纽,依托交通线发展轨道式和发散式城市群的路径,通过加快制度、人才、经济、社会等支撑环境的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力资本 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国锋 段禄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城镇化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者在西部地区能否实现有机结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西部地区生活模式传统,生态观念淡漠,城镇发展环境不佳;人口分布不均,生态消费过度,城镇体系发育不全;产业结构初级,生态压力加剧,城镇经济发展乏力;协调发展困难,"两型"社会难建,城镇整体质量不高四个方面的阻滞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变生态观念,改善城镇发展环境;科学合理规划,健全城镇演变体系;承接产业转型,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构建"两型"社会,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等相应的破解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 城镇化 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龙
新型城镇化建设急需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支持作用。本文从人口、产业、空间城镇化三个维度,就金融总量、融资结构、金融效率等因素对宁夏城镇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了金融支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型城镇化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敦友 李小波 段龙龙
基于2007-2016年数据,构建涵盖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治理的西部特色生态文明质量评价体系,并从人口、土地和产业三个视角将新型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质量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表明:首先,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质量均呈U型关系,均处于U型曲线上升阶段;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同推进不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因子协同推进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但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整体上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最后,调整新型城镇化的控制变量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魏晓晓
针对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在赋权方面不能全面考虑指标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关程度和对比强度三大数据属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熵值法改良CRITIC法后对指标赋权。在建立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明确新型城镇化水平,不仅包括综合指数方面,还包含内部协调方面的基础上,测度了2007—2016年西部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表明:2007—2016年西部各省份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数在稳步提升;协调性方面由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发展到了中级及良好协调阶段,但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利用Thiel指数对西部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σ收敛检验,发现西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Thiel指数曲线呈"W"状分布,σ收敛趋势不明显。最后,提出促进西部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曼 蒲晓刚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新型城镇化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最大动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1%提高到2012年的44.93%,但仍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60%以上的城镇化率。因此,重构城镇化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岳林
我国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具有牧区、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特征,其地域文化、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等都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大不同。在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按照单一的模式和路径推进,而应当根据各地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不同,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制约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勇
分析了西部地区异国城镇化的内涵、特点和现在所具备的基本现实条件 ,强调了异国城镇化是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西部地区异国城镇化的对策和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西部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积极的正面效应;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西部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又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推进合理的城镇化,从而实现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晓文 刘娟
采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2003-2016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状况,利用面板Tobit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03-2016年期间,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波动不大,但区域间差距增大,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受城镇化的进一步拉动,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城镇化使得技术提升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反弹效应;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土地城镇化阻碍了生态效率的改善,三者的协调推进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焘
文章结合西部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协整以及多元回归等方法对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变化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拐点";(2)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估计表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在不同阶段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促进以及抑制双重作用机制;(3)城镇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城乡收入差距本身有关,在一定的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越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4)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临界点在城镇化率为35%的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协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党文
城镇化的推进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是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金融组织创新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总结了当前西部金融组织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金融组织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化 金融组织 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承智 贾欣
数字经济为新时代城乡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字基础设施是发挥数字经济优势的重要前提。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协调度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总体上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提高两者协调性,对欠发达地区和非资源型省份的影响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通过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效促进两者协调性。最后得出启示:在新时期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因势施策、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翟青 王波
首先梳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空间重构关系,在分析都兰县城乡空间现状基础之后,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都兰县空间重构的要求,提出了以功能提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以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空间增长、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空间集聚、以质量提升强化城乡空间管治的县域城乡重构机制,并对县域、城镇、工矿区、乡村中心社区等的空间重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齐培潇 姜雪 杨春宇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均衡,外出农民工众多,这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型城镇化要突破"胡焕庸线"。旅游产业是具有关联性强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就地新型城镇化的绝佳产业。文章利用2003—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32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是旅游业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对经济、社会文化、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