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0)
- 2023(16798)
- 2022(14254)
- 2021(13372)
- 2020(10746)
- 2019(24770)
- 2018(24570)
- 2017(46951)
- 2016(25615)
- 2015(28403)
- 2014(28543)
- 2013(28140)
- 2012(26119)
- 2011(23716)
- 2010(23940)
- 2009(21740)
- 2008(21197)
- 2007(18951)
- 2006(16722)
- 2005(14933)
- 学科
- 济(108417)
- 经济(108319)
- 管理(70970)
- 业(70333)
- 企(57086)
- 企业(57086)
- 方法(42784)
- 数学(36241)
- 数学方法(35775)
- 中国(31344)
- 农(30605)
- 地方(29036)
- 业经(26299)
- 财(23447)
- 学(22910)
- 农业(20876)
- 制(19431)
- 贸(18867)
- 贸易(18851)
- 易(18208)
- 技术(17444)
- 银(17358)
- 理论(17318)
- 银行(17311)
- 和(17032)
- 融(16791)
- 金融(16788)
- 环境(16745)
- 行(16658)
- 地方经济(15933)
- 机构
- 学院(363305)
- 大学(361553)
- 济(143399)
- 管理(141105)
- 经济(140153)
- 研究(127174)
- 理学(121471)
- 理学院(120016)
- 管理学(117963)
- 管理学院(117299)
- 中国(93224)
- 科学(79682)
- 京(78366)
- 所(64660)
- 财(64529)
- 农(60756)
- 研究所(58920)
- 中心(56485)
- 业大(54327)
- 江(54206)
- 财经(51341)
- 范(50439)
- 师范(49956)
- 北京(49932)
- 农业(47317)
- 经(46557)
- 院(46407)
- 州(44783)
- 经济学(42008)
- 师范大学(40137)
- 基金
- 项目(246852)
- 科学(193536)
- 研究(181645)
- 基金(176327)
- 家(154151)
- 国家(152809)
- 科学基金(130330)
- 社会(113029)
- 社会科(107064)
- 社会科学(107038)
- 省(97767)
- 基金项目(93515)
- 自然(84115)
- 教育(83000)
- 划(82327)
- 自然科(82122)
- 自然科学(82104)
- 自然科学基金(80608)
- 编号(74814)
- 资助(72055)
- 成果(61166)
- 发(56764)
- 重点(55601)
- 部(53337)
- 课题(52609)
- 创(51405)
- 创新(47812)
- 科研(46531)
- 国家社会(45783)
- 项目编号(45778)
- 期刊
- 济(164448)
- 经济(164448)
- 研究(108785)
- 中国(72931)
- 学报(58017)
- 农(56866)
- 科学(54200)
- 管理(53586)
- 财(46809)
- 教育(45131)
- 大学(43632)
- 学学(40959)
- 农业(39487)
- 融(32840)
- 金融(32840)
- 技术(32033)
- 业经(28982)
- 经济研究(25825)
- 财经(24405)
- 问题(21367)
- 经(20919)
- 业(20294)
- 图书(19843)
- 科技(18336)
- 技术经济(17433)
- 商业(16903)
- 理论(16897)
- 现代(16854)
- 版(16626)
- 资源(16114)
共检索到542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习树江
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是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川渝陕三地新兴产业为例,对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同类竞争激烈、缺乏传统产业根基、对政府的依赖性太强、忽略本土优势等五大问题逐一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路径:强调特色定位,推动差异化竞争和合作;推动新旧产业融合以及协同发展;让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本土新兴企业;发展环保优先、生态安全的新兴产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西部地区 误区 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庆强
文章分析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表现为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级专项资金支持及西部地区的财政科技拨款情况三方面,剖析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存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仍不够、间接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及证券市场融资困难三大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间接金融支持体系及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三大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战略新兴产业 金融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张廷建
2011年11月,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实现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作为强有力支撑。作为后发地区的河南省,应结合资源禀赋特征,积极探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宜体制与路径,以实现产业赶超和经济持续增长。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河南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家喜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关键成功因素,探讨了领先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根据产业技术能力和领先市场潜力的不同,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类路径。最后提出了在领先市场视角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认为,加快培育领先市场角色、通过技术与市场的互动形成主导设计、促进创新的全球扩散,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晶 刘小锋
在当今的蓝色经济时代,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海洋强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推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
关键词: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路径 福建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霞 姜平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阐述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深圳市经济基础雄厚、产业规模强大、资源基础较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创新优势独特,但是资金来源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后,文章从强化科技创新、扩大融资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深圳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 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象 陈智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于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上海海洋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在分析上海海洋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上海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四个产业为例,分析了如何发展这些海洋新兴产业,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上海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对策 海洋产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申俊喜 杨若霞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从影响因素、时间序列以及增长方式等维度对2007—2015年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项进行研究,并利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方程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降低,产业总体呈现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低的低端化发展倾向;从产业高端化的两个维度,将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分为3种不同类型——高效增长型、粗放增长型、悲惨增长型,不同类型企业增长方式差异显著,即应采取适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荫 曾春水 王军礼 李成林
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俊周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工程,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集群式发展战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 新常态 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启才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这一理论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动力机制分析并按生产、技术、市场因素对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升级路径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分别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波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调整产业布局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后,重点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动因和培育路径,提出了选准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新旧产业融合和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等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先海 张胜利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面临大国市场冲击时进行研发创新的条件。理论模型发现:当企业的市场需求扩张时,市场扩张效应会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且市场扩张效应是市场规模和企业生产率的增函数;而竞争弱化效应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竞争弱化效应是企业生产率的减函数,随市场规模变化的方向并不确定。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面临正向的市场需求冲击时,生产率一定条件下企业初始市场需求规模越大,市场扩张效应越显著。对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而言,市场冲击的竞争弱化效应更强,且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只有到达某一阶段后企业才会进行研发投入;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越高,企业研发投入激励越大。进一步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作为一种正向的市场冲击,虽然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并没有同等提升企业的专利水平。然而,对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则同时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提出大国市场诱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