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1)
- 2023(5797)
- 2022(4206)
- 2021(3746)
- 2020(2858)
- 2019(6492)
- 2018(6660)
- 2017(13021)
- 2016(7206)
- 2015(8079)
- 2014(8231)
- 2013(7784)
- 2012(6962)
- 2011(6261)
- 2010(6454)
- 2009(5798)
- 2008(5751)
- 2007(5513)
- 2006(5187)
- 2005(4901)
- 学科
- 济(33586)
- 经济(33555)
- 业(21946)
- 管理(19860)
- 企(17026)
- 企业(17026)
- 地方(12353)
- 农(12277)
- 中国(12057)
- 业经(9713)
- 农业(8556)
- 方法(8422)
- 发(6912)
- 数学(6686)
- 制(6629)
- 数学方法(6603)
- 财(6350)
- 地方经济(6226)
- 发展(5781)
- 展(5769)
- 策(5543)
- 贸(5113)
- 贸易(5107)
- 产业(4975)
- 划(4946)
- 易(4895)
- 银(4860)
- 银行(4854)
- 体(4823)
- 学(4806)
- 机构
- 学院(101499)
- 大学(99429)
- 济(42142)
- 经济(41182)
- 研究(37274)
- 管理(37265)
- 理学(31422)
- 理学院(31007)
- 管理学(30445)
- 管理学院(30232)
- 中国(27851)
- 京(21882)
- 科学(21809)
- 财(19068)
- 所(18744)
- 江(17155)
- 农(16874)
- 研究所(16837)
- 中心(16471)
- 范(15214)
- 师范(15097)
- 财经(14484)
- 州(13793)
- 北京(13789)
- 院(13597)
- 业大(13246)
- 经(12998)
- 农业(12696)
- 经济学(12553)
- 省(12267)
- 基金
- 项目(64927)
- 科学(51334)
- 研究(49697)
- 基金(46160)
- 家(40172)
- 国家(39822)
- 科学基金(33823)
- 社会(32189)
- 社会科(30400)
- 社会科学(30391)
- 省(25307)
- 基金项目(24021)
- 教育(22551)
- 划(21342)
- 编号(21207)
- 自然(20239)
- 自然科(19766)
- 自然科学(19762)
- 自然科学基金(19413)
- 资助(17832)
- 成果(17703)
- 发(15983)
- 课题(15138)
- 重点(14910)
- 部(13944)
- 国家社会(13419)
- 发展(13262)
- 创(13205)
- 展(13047)
- 性(12732)
共检索到163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勇
分析了西部地区异国城镇化的内涵、特点和现在所具备的基本现实条件 ,强调了异国城镇化是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西部地区异国城镇化的对策和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振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宗平
撇开时空背景的差异,简单地比较不同模式之间的优劣,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各种模式本身无所谓好坏,仅仅是一种城镇化发展道路而已。在一定时期某一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之所以较成功,主要是因为该模式正巧契合了当时该地经济、社会、地理、资源等环境条件。纵观世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岳林
我国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具有牧区、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特征,其地域文化、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等都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大不同。在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按照单一的模式和路径推进,而应当根据各地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不同,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制约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春香
西部地区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综合承载力弱,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依据支撑环境概念模型,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城市群,选择以西三角经济区、泛西三角经济区为枢纽,依托交通线发展轨道式和发散式城市群的路径,通过加快制度、人才、经济、社会等支撑环境的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力资本 承载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晓文 刘娟
采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2003-2016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状况,利用面板Tobit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03-2016年期间,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波动不大,但区域间差距增大,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受城镇化的进一步拉动,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城镇化使得技术提升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反弹效应;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土地城镇化阻碍了生态效率的改善,三者的协调推进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睿云 安树伟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当前所存在的经费紧张、层次偏低、师资薄弱、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使其服务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从加强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构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补偿机制以及打造职业教育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而为人口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城镇化 职业教育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西部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积极的正面效应;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西部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又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推进合理的城镇化,从而实现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月振 温志广
实施城镇化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在论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的基础上 ,从解决城镇化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农村 结构调整 小城镇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富田
应用建制镇的系统统计数据,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近年西部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西部的县域城镇化率却比较低,多数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西部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有限。要提高西部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必须立足西部实际,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引导重点城镇发展,增强重点城镇的人口吸拉力,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关键词:
西部 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宗平
较之于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在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传统习俗、民族结构、经济基础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质,其中一些因素逐渐演化成辖区内城镇化的制度性或非制度性壁垒。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的选择既不能排斥对发达地区城镇化经验的借鉴,更要厘清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唯有如此,方能科学地把脉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
城镇化 障碍因素 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贺书霞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不仅来自于产业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城镇化体系要给产业发展提供优势平台。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区位和环境等因素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城镇化基础差,实现难度大的情况下,从城镇化体系发展的多维角度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行思考,对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化 多维 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仲平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工业化(in- dustrialization)的必然结果,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又能促进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当前,研究我国城镇化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对我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敦友 李小波 段龙龙
基于2007-2016年数据,构建涵盖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治理的西部特色生态文明质量评价体系,并从人口、土地和产业三个视角将新型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质量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表明:首先,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质量均呈U型关系,均处于U型曲线上升阶段;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同推进不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因子协同推进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但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整体上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最后,调整新型城镇化的控制变量有利于改善生态文明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96~2011年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不同侧面即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桂、川、贵、云、藏、陕、甘等7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宁夏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内蒙古、渝、青、新等4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内蒙古、贵、藏、陕、甘、宁等6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云南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渝、陕、甘、青、宁、新等6个省市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广西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区的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