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9)
2023(10930)
2022(9383)
2021(8428)
2020(7029)
2019(16375)
2018(15995)
2017(30724)
2016(16897)
2015(19088)
2014(19533)
2013(19563)
2012(18966)
2011(17441)
2010(17793)
2009(16463)
2008(16561)
2007(15182)
2006(13398)
2005(12367)
作者
(52212)
(43783)
(43660)
(41319)
(27765)
(21196)
(20072)
(17126)
(16486)
(15597)
(14905)
(14726)
(14012)
(13937)
(13708)
(13629)
(13346)
(13039)
(12614)
(12559)
(11066)
(11017)
(10735)
(9967)
(9937)
(9917)
(9856)
(9717)
(8990)
(8833)
学科
(84287)
经济(84215)
管理(42555)
(42541)
方法(31834)
(30644)
企业(30644)
数学(28192)
数学方法(27949)
地方(27035)
中国(24575)
(24279)
业经(17375)
农业(16852)
(16366)
(16358)
地方经济(15491)
(14919)
贸易(14908)
(14304)
(13477)
(13335)
金融(13332)
环境(13179)
(13020)
银行(12991)
(12675)
(12591)
(12000)
技术(10765)
机构
学院(253118)
大学(251440)
(107276)
经济(104957)
研究(94092)
管理(91853)
理学(77777)
理学院(76708)
管理学(75404)
管理学院(74917)
中国(70659)
科学(59009)
(55144)
(49848)
(47566)
(47447)
研究所(45179)
中心(42839)
(40160)
业大(38169)
农业(37366)
财经(37102)
(36478)
师范(36132)
北京(35322)
(33430)
(33419)
经济学(33224)
(32379)
经济学院(30057)
基金
项目(163626)
科学(127697)
研究(119970)
基金(115738)
(101276)
国家(100421)
科学基金(84199)
社会(75484)
社会科(71488)
社会科学(71466)
(65558)
基金项目(61355)
(55425)
教育(54355)
自然(52742)
自然科(51422)
自然科学(51406)
自然科学基金(50466)
编号(49424)
资助(47167)
(42142)
成果(40701)
重点(37920)
(35878)
课题(35205)
发展(33910)
(33502)
(33342)
创新(31462)
科研(31028)
期刊
(125830)
经济(125830)
研究(76666)
中国(54046)
(44536)
学报(40337)
科学(37559)
(35444)
管理(32117)
农业(30241)
大学(29491)
教育(28680)
学学(27674)
(25348)
金融(25348)
技术(22313)
业经(21668)
经济研究(19968)
财经(18095)
问题(17096)
(16288)
(15651)
资源(13450)
技术经济(13449)
(13208)
商业(12728)
统计(12528)
图书(12319)
(12021)
世界(11702)
共检索到39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春涛   宋香荣   梁晓辉  
推动西部地区平衡发展对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区域平衡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西部地区平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1年的数据,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西部地区平衡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1-2021年西部地区平衡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使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西部地区平衡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1年西部地区平衡发展总体差异在不断缩小;就区域而言,西北和西南地区总体差异也在逐渐缩小;另外,区域内差异是影响西部地区平衡发展总体差异的重要因素。据此,西部地区各省域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平衡发展水平;增强省际联动,缩小省际平衡发展的差距;推进西南地区社会进步,进一步缩小其与西北地区平衡发展的差距。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孔繁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从消费的视角来看,东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所导致的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λ假说,通过对两地区1978年-200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显著差异的存在;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信贷市场和培养西部地区居民积极的消费理念等政策方法是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可行手段。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外资分布在地理区域上的悬殊差距,加剧了地区间产业布局的差距。实证研究表明1991年至今中国外商投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地理布局均匀程度都一直稳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逐年缩小。针对2000-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商资本金指标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指标之间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宇丹  郄萌  王雅鹏  杜自强  
区域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如何应对区域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运用新区域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背景、制度和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在区域化背景下推动西部地区区域合作和共同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实施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城镇化发展战略、区域协作的协调机制、制度创新和制度厚度培植、学习区域构建、城市与乡村合作和统筹发展、多目标发展战略和开放式合作等是区域化对西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挑战的应对之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柱  马树才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增加就业,产生规模经济外,还可以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入。但是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存在收敛性,另外区域贸易差异也是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义  
本文基于197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傅里叶级数的非线性面板SPSM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在1978—1986年表现出明显的σ趋同,1995—2004年发生了微弱的σ趋同;而2004年之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没有发生σ趋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随机趋同,但部分区域存在着随机趋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游佳  
区域物流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及物流业发展现状,提出一种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模式,并探讨了其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竹君  郭晴  
本文以西部地区11省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11个分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2011年各省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观察西部大开发十余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空间演化。结果表明:所选指标能够很好地从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效率和银行业四方面解释各省金融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各省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以金融发展高水平的四川为中心,其他相对低水平省份为十字交叉带的空间均衡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基于2005—2016年西部地区、西部省域和西部市域三级空间尺度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分解法等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GIS等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均衡度、地区发展均衡度和空间发展均衡度三个维度着手,测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均衡程度并分析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公共安全指数的持续下降,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均衡度不高且呈现走低趋势;西部地区的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且省际的收入差异高于省内,农村的收入差异高于城镇;西部地区的空间发展均衡度呈现出由差异向集聚转变的趋势,但局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的区域却不多,且其收入水平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出省际显著差异,市际明显集聚的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就业,坚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对策。该文基于2008-2013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对各区域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损失效应,表现为促进就业增加;而在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就业损失效应则大于就业创造效应,表现为减少就业。此外,技术进步对各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要实行技术进步的区域化战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来推动技术进步;要依靠技术进步调整产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明  覃剑  
流域经济是以水系为轴线的区域经济,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其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新视角。通过对珠江主干西江流域的实证分析,测度并比较其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发现流域经济常常呈逆地理梯度状分布,即逆水系上行,受区位自然变异带来的直接限制作用和由此衍生而来的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不相称由此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运用区域规划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树生  徐东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造成县域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西部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落后于东部。为此,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的关系,以及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詹华庆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 ,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 ,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作者分析了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并针对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3 )发展乡镇企业 ;( 4 )设立工业园区 ;( 5 )加快小城镇建设 ;( 6)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慧玲  齐晓安  张玉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需要方面看,采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对我国各个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距进行测度,从而为各地有的放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客观依据,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依据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及生态治理四个维度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及差异分析,可以揭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均衡状态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地生态文明的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亚丽  
当前国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对我国各省份流通业增加值、流通业从业人员数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进行区域性差异测度,可以发现,我国流通业增加值总量及其GDP贡献率、流通业从业人员总数及其就业贡献率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阶梯型区域发展特征,但从长期看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本文进一步对流通业区域性差异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都对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区域差异性。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较其他两个地区更高,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在东部地区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由于较为偏僻闭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更为开放,较高的开放程度使得市场化程度对流通业的带动作用比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