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2)
2023(15227)
2022(12705)
2021(11878)
2020(9944)
2019(22923)
2018(22557)
2017(43674)
2016(23549)
2015(26650)
2014(26658)
2013(26351)
2012(24603)
2011(22038)
2010(22071)
2009(20540)
2008(20204)
2007(18365)
2006(15698)
2005(13407)
作者
(67115)
(56453)
(56328)
(53372)
(35672)
(27335)
(25667)
(21921)
(21413)
(20198)
(19027)
(18995)
(17650)
(17640)
(17496)
(17300)
(17223)
(16536)
(16122)
(16084)
(13895)
(13831)
(13769)
(12834)
(12833)
(12739)
(12427)
(12385)
(11358)
(11327)
学科
(103912)
经济(103815)
(67908)
管理(65379)
(53308)
企业(53308)
方法(49288)
数学(43509)
数学方法(42995)
(37460)
中国(26435)
(25869)
地方(25679)
农业(25088)
业经(24714)
(18495)
(18216)
贸易(18208)
(17746)
(17637)
(15752)
财务(15703)
财务管理(15661)
企业财务(14850)
(14829)
理论(14759)
(14222)
环境(14212)
银行(14188)
(14099)
机构
学院(338117)
大学(333702)
(137684)
经济(134709)
管理(132375)
理学(114831)
理学院(113594)
管理学(111621)
管理学院(110973)
研究(108168)
中国(80858)
(67879)
科学(65695)
(62195)
(59284)
(53277)
中心(52063)
(51592)
业大(50598)
财经(50025)
研究所(48343)
农业(45597)
(45339)
(45074)
师范(44669)
经济学(42160)
北京(41605)
(41228)
(38825)
经济学院(38298)
基金
项目(229650)
科学(181136)
研究(169435)
基金(165766)
(143268)
国家(142026)
科学基金(122549)
社会(108167)
社会科(102326)
社会科学(102296)
(92561)
基金项目(87907)
教育(78899)
自然(78306)
自然科(76482)
自然科学(76459)
(76430)
自然科学基金(75081)
编号(70245)
资助(67511)
成果(56405)
重点(51742)
(50980)
(50869)
课题(48384)
(47734)
创新(44452)
国家社会(44040)
教育部(43972)
科研(43935)
期刊
(152235)
经济(152235)
研究(92641)
中国(63802)
(58659)
学报(51464)
(48597)
科学(48166)
管理(46099)
大学(39668)
农业(39097)
学学(37646)
教育(35820)
(30579)
金融(30579)
技术(30511)
业经(28585)
财经(24499)
经济研究(22696)
(21042)
问题(20726)
(19138)
(17514)
统计(16909)
技术经济(16629)
商业(15645)
(15595)
图书(15489)
(15482)
资源(15381)
共检索到490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剑  
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体现为互动共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能够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必然对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文章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表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西部地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正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利益主体相关权益,构建可持续开发长效机制;立足于多样性特征,健全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动态保护机制;重视特色村寨永续发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拓展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健全产权服务体系,科学开发村寨文化资源特殊经济属性;健全配套设施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卓乐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旗帜和总抓手。深入探究实现乡村振兴应踏准的最优路径,对高效可持续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总结现有相关文献,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述落实乡村振兴伟大构想应选择的最佳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新形势、化解新矛盾、应对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应选择五个方面的关键性战略路径:走科学规划先行之路,包括系统谋划科学总蓝图,分类有序推进总蓝图;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包括构建三大体系保效率,实施质量兴农促持续,引导扶持小农奔富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走要素充分涌流之路,包括激活人才要素,激活资本要素,激活土地要素;走市场持续支撑之路,包括营造适合"三农"发展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秩序与信息监测预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小萍  
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础资源。通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路径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振兴下金融行业面临如下机遇:拓展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促进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激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支持保障的措施完善、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创新金融供给方式、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农民金融能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学喜  刘天军  
不同地区具备的乡村振兴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不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与路径。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乡村各方面的条件总体落后、基础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政府与市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长期与短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通过构建有效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激活乡村振兴各要素,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西部地区高质量落地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龙龙  祁妙  杨澜  
本文基于四川省农业生产托管示范项目的实地调研,详细考察了农业生产托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机制和提升路径,发现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建构多主体利益联结、实现激励相容、创新经营模式、推动智慧数字化转型、畅通三次产业融合五大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同时在实践上述机制又可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具体实现路径,分别是创新生产托管模式、壮大服务中介组织、推动小农户再组织化、赋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发挥托管多重功能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寒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和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各省努力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借助"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获得实质性的进步。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关系。文章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协调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雪  周密  黄利  赵晓琳  
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规划,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进行合理评价,是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补齐现实短板、破解重大难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二级指标,并选择15个三级指标和46个四级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辽宁省106个村、1175户农户数据,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现阶段,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达到目标值的57%,达成率最高和最低的方面分别是治理有效(84%)和乡风文明(38%)。根据目前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部分基础设施资源错配、村两委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村民自治实践较少等问题,提出应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加强村两委创新和环保培训、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自治实践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业兴  熊昕若  
文章以四川省2013—2019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供给主体-政策供给内容-政策工具组合”三个维度构建地方政策供给的理论框架,分别从政府部门协同、政策重点的承接和转移、政策工具的延续和优化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四川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地方政策供给特征和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雁玲  雷博  陈树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所得结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重大变革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基础;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正是提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实践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端  李伟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发展的带动,只有产业兴旺,农业才能全面升级,农村才能全面发展。农村最终选择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需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多环节调研和因地制宜的甄选、培育,依托本地特色和优势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的特色产业,一些亮点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河南样板"。坚持以农为本打造特色产业,牢固乡村振兴基础。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承上启下、补齐短板和助推复兴等重大意义,辽宁省阜新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取得的乡村产业初具规模、科技特派工作成效明显和生态环境建设极大改善等成绩,但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乡村科技支撑能力仍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兴旺等困难。对此,阜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凝聚广大乡村的农民力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注重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留存、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承上启下、补齐短板和助推复兴等重大意义,辽宁省阜新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取得的乡村产业初具规模、科技特派工作成效明显和生态环境建设极大改善等成绩,但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乡村科技支撑能力仍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兴旺等困难。对此,阜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凝聚广大乡村的农民力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注重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留存、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杨筱柏  
伴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耕文化经历了一条从繁盛主流到冲击削弱、重拾自信的曲折发展道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自强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互助精神,“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人本精神等价值观契合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需要。传承并创新发展农耕文化需要着重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要义,着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强化现实体验,以农耕文化的复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