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09)
- 2023(17362)
- 2022(15038)
- 2021(13851)
- 2020(11487)
- 2019(26409)
- 2018(26210)
- 2017(50212)
- 2016(26922)
- 2015(30164)
- 2014(30171)
- 2013(29782)
- 2012(27540)
- 2011(24965)
- 2010(25034)
- 2009(22884)
- 2008(21861)
- 2007(19043)
- 2006(16892)
- 2005(14992)
- 学科
- 济(127343)
- 经济(127226)
- 管理(75731)
- 业(70951)
- 企(57013)
- 企业(57013)
- 方法(50588)
- 数学(44033)
- 数学方法(43482)
- 中国(32829)
- 农(31635)
- 地方(31443)
- 业经(26903)
- 学(26175)
- 财(25459)
- 农业(21817)
- 环境(20863)
- 贸(19667)
- 贸易(19653)
- 制(19306)
- 易(18919)
- 和(18365)
- 理论(18075)
- 地方经济(17843)
- 技术(17423)
- 融(17338)
- 金融(17335)
- 银(17152)
- 银行(17111)
- 行(16459)
- 机构
- 大学(383747)
- 学院(383656)
- 济(160808)
- 经济(157486)
- 管理(150961)
- 研究(133769)
- 理学(130391)
- 理学院(128896)
- 管理学(126600)
- 管理学院(125921)
- 中国(98887)
- 京(82318)
- 科学(82137)
- 财(70184)
- 所(66976)
- 研究所(61045)
- 农(61007)
- 中心(59957)
- 业大(56382)
- 财经(56305)
- 江(55700)
- 北京(52361)
- 范(51896)
- 师范(51416)
- 经(51168)
- 院(48829)
- 经济学(48594)
- 农业(47200)
- 州(45534)
- 经济学院(43444)
- 基金
- 项目(262773)
- 科学(206876)
- 研究(192590)
- 基金(190082)
- 家(165590)
- 国家(164225)
- 科学基金(141178)
- 社会(122044)
- 社会科(115652)
- 社会科学(115624)
- 省(102341)
- 基金项目(100961)
- 自然(91162)
- 自然科(88989)
- 自然科学(88969)
- 教育(88038)
- 自然科学基金(87331)
- 划(86190)
- 编号(78325)
- 资助(78167)
- 成果(62532)
- 发(59613)
- 重点(58963)
- 部(57639)
- 创(54163)
- 课题(53942)
- 创新(50549)
- 国家社会(50223)
- 科研(49863)
- 教育部(49554)
- 期刊
- 济(182530)
- 经济(182530)
- 研究(115740)
- 中国(73353)
- 学报(58844)
- 管理(56531)
- 农(55596)
- 科学(55538)
- 财(51842)
- 大学(45107)
- 学学(42545)
- 教育(42107)
- 农业(38791)
- 技术(35358)
- 融(32916)
- 金融(32916)
- 业经(29540)
- 经济研究(29356)
- 财经(27558)
- 经(23674)
- 问题(23299)
- 技术经济(19896)
- 业(19679)
- 图书(19536)
- 资源(18329)
- 科技(18300)
- 理论(17885)
- 现代(17330)
- 商业(17293)
- 统计(17102)
共检索到570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成逊 王杰
山地经济反映山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存在,也存在其自身困境。生态文明背景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西部地区要继续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注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生态平衡性、环境友好性、产业复合性和经济循环开放性。生态农林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加工工业的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是西部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山地经济 西部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叶 梁佳 张静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系统脆弱,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多样、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也是发展生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和催化剂。西部地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首先要在多个层面上树立正确的生态经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网络立体化生态经济发展态势;其次要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智力支持;第三,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多元化生态产业体系,确立生态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旻
本文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生态脆弱和贫困集中的特点,二者之间的耦合性呈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加之民族地区特殊的生态地位使其发展中面临两难选择。文章分析认为,造成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非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文明理念下的传统发展方式是一种以建立在资源消耗基础上的发展,它必然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文章指出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民族地区应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发展生态经济,通过产业生态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金芳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西部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阐释了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主要障碍因素。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从建立绿色国民账户和绿色GDP考核制度、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产业模式、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体系和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文明 发展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令娟
生态经济效率同时考虑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比较了各个组织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定义,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中,针对生态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令娟
生态经济效率同时考虑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比较了各个组织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定义,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中,针对生态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瑞峰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耕地资源过度开发、人口不断增长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都给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最终导致农业结构失衡。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分布特点,指出了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农业发展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遏制农业问题恶化、加速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最后从不同产业角度出发,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体系向低碳方向转型,并实现西部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亚娜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耕地资源过度开发、人口不断增长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都给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最终导致农业结构失衡。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分布特点,指出了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农业发展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遏制农业问题恶化、加速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最后从不同产业角度出发,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体系向低碳方向转型,并实现西部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经济 生态产业重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东升
本文利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的县级统计数据,检验了人口压力假说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作者的研究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并且表明,只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西部地区将能够迎来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劲松
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在阐述产业转移与生态循环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提出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更新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培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加快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化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胤汉,雒爱萍
近十年来,在总体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趋于加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渐突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和稳定、高速度的发展,必须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问题与症结 1.梯度推移理论和倾斜式发展战略,使东西部之间经济差距加大 40多年来,我国生产方布局在宏观上发生过几次大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建国初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锁成
一、西部经济地带的多重属性 (一)地域空间与地理位置的二重性。西部地区(笔者按: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1省区)。疆域辽阔、空间广袤,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0以上,但人口仅占全国的3/10,可谓地旷人稀。仅此而言,似乎西部的国土可为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布局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崇山峻岭以及号称“世界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志祥 熊伟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9个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说明了城市化水平与各经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呈多样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并揭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出西部地区应稳步加快城市化速度,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刘德雄 傅志华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财政部财政科研所课题组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现状及其特征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在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