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1)
- 2023(14183)
- 2022(11770)
- 2021(10962)
- 2020(9073)
- 2019(20882)
- 2018(21076)
- 2017(39901)
- 2016(22249)
- 2015(25149)
- 2014(25535)
- 2013(24715)
- 2012(22671)
- 2011(20226)
- 2010(20205)
- 2009(18439)
- 2008(17808)
- 2007(15634)
- 2006(13805)
- 2005(12297)
- 学科
- 济(87704)
- 经济(87602)
- 管理(62264)
- 业(56217)
- 企(45419)
- 企业(45419)
- 方法(36500)
- 数学(31132)
- 数学方法(30774)
- 农(25923)
- 中国(25148)
- 学(22467)
- 地方(21399)
- 业经(20286)
- 财(20209)
- 农业(17323)
- 制(16599)
- 环境(16210)
- 理论(15430)
- 和(14618)
- 贸(13368)
- 贸易(13361)
- 银(13318)
- 银行(13267)
- 融(13059)
- 金融(13049)
- 教育(12998)
- 划(12930)
- 技术(12904)
- 易(12882)
- 机构
- 大学(312447)
- 学院(311315)
- 管理(120354)
- 济(117373)
- 经济(114589)
- 研究(109125)
- 理学(103988)
- 理学院(102713)
- 管理学(100675)
- 管理学院(100126)
- 中国(79295)
- 科学(71162)
- 京(68486)
- 所(55957)
- 农(55469)
- 财(53160)
- 研究所(51435)
- 业大(49790)
- 中心(48569)
- 江(46308)
- 范(44005)
- 师范(43546)
- 农业(43326)
- 北京(43317)
- 财经(42556)
- 院(40191)
- 经(38680)
- 州(37684)
- 师范大学(35123)
- 技术(34479)
- 基金
- 项目(218820)
- 科学(170583)
- 研究(158819)
- 基金(156515)
- 家(138178)
- 国家(137024)
- 科学基金(116111)
- 社会(97749)
- 社会科(92267)
- 社会科学(92243)
- 省(85924)
- 基金项目(83566)
- 自然(76405)
- 自然科(74520)
- 自然科学(74498)
- 自然科学基金(73096)
- 划(72980)
- 教育(72434)
- 编号(65455)
- 资助(63780)
- 成果(53441)
- 重点(49321)
- 部(47105)
- 发(47057)
- 课题(45692)
- 创(44658)
- 科研(41713)
- 创新(41642)
- 计划(40033)
- 大学(39807)
- 期刊
- 济(132315)
- 经济(132315)
- 研究(91479)
- 中国(61603)
- 学报(54940)
- 农(51362)
- 科学(49451)
- 管理(43444)
- 大学(40559)
- 教育(38981)
- 财(38699)
- 学学(38100)
- 农业(35260)
- 技术(26258)
- 融(24935)
- 金融(24935)
- 业经(22302)
- 经济研究(20320)
- 财经(20031)
- 业(17937)
- 图书(17778)
- 问题(17672)
- 经(17035)
- 科技(16053)
- 版(15627)
- 资源(15471)
- 理论(14867)
- 业大(14373)
- 现代(14054)
- 技术经济(13853)
共检索到456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新辉 杨改河 冯慧娟
通过对西部地区城镇布局状况分析,认为以生态为导向指导城镇体系布局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构建了以自然生态空间为背景基质,以各省区经济增长点为辐射源,各个组团城镇群及单体城镇围绕中心城市呈同心圆布局以及交通和水系合理穿插其中的生态调控模式,并在此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运行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体系 布局 生态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象明 周庆华
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人类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城镇体系是城市化发展的地域组合形式,其发生、发展与周围的自然系统存在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充分体现在城镇体系的地域特征、空间格局与布局规律上。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普遍滞后,脆弱的生态环境必然导致城镇化发展的地域化途径。文章针对宁夏目前存在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宁夏的5个生态环境分区为基础,首先探讨了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的地域特征,进而明确提出了宁夏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战略,在空间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提出了宁夏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形态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光明
鲁西南地区是省内六个经济区之一,区域范围包括济宁、枣庄两个地级市与荷泽地区,共辖十九个县、七个区、一个县级市,总面积28400km~2,总人口1604.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9.6万。城镇人口达134.4万,城镇化水平为8.4%,区内共有城镇149个,城镇网密度为5.3个/千km~2。 一、鲁西南城镇发展基本特点和问题 发展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荣林
广西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低谷区。90年代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为这一区域发挥多种优势,争取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加大开放政策力度,以大港口、大交通、大经济、大中城市作为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的基本战略。从核心到组团,从轴线到区域,分层次推进,城镇体系格局将为之一新。
关键词:
沿海地区,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布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兴起的时候,由于不懂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却以小农的眼光和思路看待、指导这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结果铸成今日的农村工业布局不合理、县域城镇体系布局也不合理问题。当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认为需要调整时,却发现工业化城市化布局的调整,比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要困难得多。所以几年难以取得大进展,调整、集中的方式反倒成了滥占耕地、滥办工业小区的适当理由。本文试图提出一些调整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县域城镇 体系布局 工业布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翠
小城镇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产业是新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布局直接影响新型小城镇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更强调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有序发展。在理论探讨基础上,从经济支撑、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与区域协同四大维度构建了我国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综合评价计量模型,并通过协调度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修正,最后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贺书霞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不仅来自于产业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城镇化体系要给产业发展提供优势平台。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区位和环境等因素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城镇化基础差,实现难度大的情况下,从城镇化体系发展的多维角度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行思考,对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化 多维 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晓文 刘娟
采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2003-2016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状况,利用面板Tobit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03-2016年期间,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波动不大,但区域间差距增大,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受城镇化的进一步拉动,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城镇化使得技术提升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反弹效应;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土地城镇化阻碍了生态效率的改善,三者的协调推进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国锋 段禄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城镇化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者在西部地区能否实现有机结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西部地区生活模式传统,生态观念淡漠,城镇发展环境不佳;人口分布不均,生态消费过度,城镇体系发育不全;产业结构初级,生态压力加剧,城镇经济发展乏力;协调发展困难,"两型"社会难建,城镇整体质量不高四个方面的阻滞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变生态观念,改善城镇发展环境;科学合理规划,健全城镇演变体系;承接产业转型,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构建"两型"社会,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等相应的破解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 城镇化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杨毅忠 朱雪 赵凯
通过对高山峡谷区城镇灾害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重点设防,有的放矢。探讨采用恢复和维持城市原有山水形态和格局、城市背山大面积山体生态绿化、高危险区的景观要素置换、泥石流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以乡土植被为基础的生境系统、构建有别于车行交通的绿色步行系统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等七大景观战略布局方式,以期达到区域性和长期性的灾害防治目标。
关键词:
高山峡谷区 城镇 景观生态 安全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我国城镇密集带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中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带的发育都与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开发历史分不开的,其城镇的形成主要在于傍水建港、依港筑城、以城兴市,城镇体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便捷的水网和发达的农业,从而带动城镇群体乃至整个三角洲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也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但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城镇体系布局不能照搬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倩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地域空间结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断裂点公式对平顶山市域中心城市辐射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计算,剖析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城镇化率基础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状态非均衡等。根据研究区域情况,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进行布局构想,即打造叶平宝鲁一体化核心区为引领,加强3个卫星城市的发展为带动,做好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建设,推进...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布局 平顶山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见 刘海燕 陈小杰
空间格局不经济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密度和距离,二者相互作用,通过空间集聚和要素流动塑造了区域的空间格局。城镇体系规划是引导空间开发、塑造空间格局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存在重计划轻市场、重规模轻特色、重结构轻网络等方面的问题。把密度和距离的分析框架引入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从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创新了城镇体系规划技术,为重塑西部地区空间格局、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空间格局不经济 密度 距离 城镇体系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