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7)
- 2023(12757)
- 2022(11150)
- 2021(10495)
- 2020(8561)
- 2019(19892)
- 2018(19896)
- 2017(37904)
- 2016(20731)
- 2015(23266)
- 2014(23341)
- 2013(23196)
- 2012(21571)
- 2011(19412)
- 2010(19265)
- 2009(17576)
- 2008(16623)
- 2007(14620)
- 2006(12815)
- 2005(10633)
- 学科
- 济(87597)
- 经济(87513)
- 业(53735)
- 管理(53576)
- 企(39487)
- 企业(39487)
- 方法(36456)
- 农(34157)
- 数学(31971)
- 数学方法(31626)
- 地方(27129)
- 农业(23107)
- 中国(21611)
- 业经(20753)
- 学(18537)
- 财(17865)
- 制(14324)
- 地方经济(13998)
- 环境(13891)
- 和(13111)
- 贸(13110)
- 贸易(13102)
- 理论(12615)
- 易(12567)
- 技术(11948)
- 发(11753)
- 融(11123)
- 金融(11119)
- 教育(10993)
- 划(10835)
- 机构
- 学院(289149)
- 大学(288104)
- 管理(116154)
- 济(110170)
- 经济(107496)
- 理学(101512)
- 理学院(100288)
- 管理学(98456)
- 管理学院(97940)
- 研究(97259)
- 中国(70853)
- 科学(63209)
- 京(61372)
- 农(52556)
- 所(48559)
- 财(47177)
- 业大(46202)
- 中心(45089)
- 研究所(44696)
- 江(42542)
- 范(41711)
- 师范(41404)
- 农业(39858)
- 北京(38339)
- 财经(38195)
- 院(35524)
- 州(35037)
- 经(34651)
- 师范大学(33523)
- 经济学(31483)
- 基金
- 项目(207398)
- 科学(162637)
- 研究(153113)
- 基金(148569)
- 家(129241)
- 国家(128099)
- 科学基金(109819)
- 社会(95042)
- 社会科(89635)
- 社会科学(89610)
- 省(83259)
- 基金项目(80809)
- 自然(71509)
- 自然科(69724)
- 自然科学(69710)
- 划(68878)
- 教育(68828)
- 自然科学基金(68403)
- 编号(64343)
- 资助(59616)
- 成果(51170)
- 重点(46167)
- 发(45819)
- 部(44698)
- 课题(43562)
- 创(42469)
- 创新(39578)
- 科研(39256)
- 国家社会(38099)
- 教育部(37752)
- 期刊
- 济(124804)
- 经济(124804)
- 研究(81940)
- 中国(55035)
- 农(52158)
- 学报(46859)
- 科学(44620)
- 管理(38185)
- 农业(35465)
- 大学(35368)
- 学学(33197)
- 财(32936)
- 教育(32931)
- 技术(24518)
- 业经(23565)
- 融(23074)
- 金融(23074)
- 经济研究(17314)
- 图书(16997)
- 财经(16825)
- 问题(16753)
- 资源(16544)
- 业(15995)
- 科技(14982)
- 版(14839)
- 经(14204)
- 理论(14051)
- 技术经济(13321)
- 实践(13189)
- 践(13189)
共检索到416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科伟 南晓娜
以陕西省凤翔县域村庄分析规划为基础,探讨西部地区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中需解决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村庄空间结构以及特征进行分析,针对特有的村庄空间及经济结构,提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村庄空间布局模式,重新确立村庄体系结构,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村庄布局规划中农村空间结构重组的重点。
关键词:
村庄布局 空间结构 中心村 重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钟世和
本文针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及金融发展中的"二元结构"问题,以陕西省为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等方法,对金融支持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就此提出:要发挥市场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金融供给体系;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积极营造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翟青 王波
首先梳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空间重构关系,在分析都兰县城乡空间现状基础之后,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都兰县空间重构的要求,提出了以功能提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以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空间增长、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空间集聚、以质量提升强化城乡空间管治的县域城乡重构机制,并对县域、城镇、工矿区、乡村中心社区等的空间重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毕庆生 裴贝贝 计忠飙 刘鹏 蔡恩香
[目的]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对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格局进行优化。[方法] 以栾川县三川镇部分村庄为例,构建土地资源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分类指标体系,运用MCR模型对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功能适宜性分区之间的冲突,制定相应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结果](1)根据MCR模型模拟结果,可根据适宜性将研究区土地资源划分为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后备开发区、优先开发区等4种类型分区;(2)根据土地利用现状与其适宜性之间的矛盾,可将生产功能区内碎片化的农用地、采矿用地和生活空间内零星建设用地优化为生态发展用地和对生态环境具有涵养作用的农业发展用地。优化后的生活用地面积减少了7.86hm~(2),生态功能用地增加了36.89hm~(2),生产用地中的农业用地增加20.11hm~(2),工矿用地减少49.14hm~(2),实现了农业生产用地集中连片、生活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用地充分保障的优化目标;(3)运用MCR模型模拟划定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相吻合,可为乡村规划和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结论]通过村域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实现乡村土地资源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区协调有序,对推进乡村协调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新明 李志刚
在区域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是决定城乡用地规模和基本建设规模的首要因素,正确预测区域人口规模,既是区域总体规划的目标,又是制定一系列具体技术指标与指导区域布局的依据。本文在综合考虑甘肃省成县人口发展的多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年平均增长率法、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模型、经济弹性系数法和劳动力需求法,对该区域2017、2027和2037年的总人口进行了预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迎成 张一凡 徐嘉勃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县域尺度下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技术路线。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全县6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空间分布格局特点、空间集聚模式和空间布局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分布整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2不同类型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就业人数的空间集聚格局差异较大;3交通通道和枢纽、产业园区布局是影响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同。最后,在上述空间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全县产业空间布局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
ESDA 产业规划 空间布局 如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筱明 郑新奇
以济阳县域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将济阳县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转化型、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迁弃型4种整理类型。从土地规划需要和济阳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影响居民点空间扩展因素的限制等级,划分城乡居民点空间扩展优先等级区,结合2020年济阳县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对济阳县城乡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济阳县2010—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减少2 878.47hm2,建制镇用地增加1 094.15 hm2,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可以满足建制镇用地增加的需求。研究可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居民点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建华 闫成 李亚静 苏悦 贾宁
[目的]高原过渡地带农村地势复杂,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难以兼顾,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科学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高原宜居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构建乡村宜居性评价体系,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大通县村庄进行分类识别,运用状态空间法从生态系统、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测算村庄的综合承载力。[结果]通过聚类重构形成由集聚提升村、示范引领村、潜力优化村、生态保护村和生态搬迁村组成的高原乡村体系;大通县乡村宜居性整体适中,空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部、关键节点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乡村承载力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显著,中部、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的综合承载力最高。[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乡村宜居性和定量测算承载力,为不同类型村庄的人口、用地、产业规模等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基于最短路径与最优中心,引导搬迁村人口优先向周边可载的集聚提升村迁移,同步推进村庄迁建与发展,有利于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保障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文广 时保国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甘肃省和全国一样,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东部地区比较,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弱,影响了甘肃全省发展的进度和速度。为了说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并检验各个因素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方法,运用双对数线性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乔志霞 张艳荣 苏小凤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以2009年数据为准,构建了甘肃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21个民族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与比较。结果表明,地处甘肃河西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地处甘肃中南部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据此,提出促进不同类别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仕强 杨建 刘雨婧
基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结合GIS可视化分析,对西部民族县域——江口县的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总结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江口县旅游资源共有8大主类、22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类型全面;在1 021个单体中,自然类与人文类两者比例为1∶0.63,即旅游资源以自然类为主,高等级资源也集中在自然旅游单体上。另外,结构方面,特品级的旅游资源占比仅0.69%,优良级的占比16.16%,普通级的占比高达73.65%,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但相对集中,太平镇资源丰富且等级高,其他各乡镇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兼容,数量上对等分布。江口县旅游资源丰裕且品质高,在民族县域中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旅游资源评价对县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爱林 包纪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兆广 张伟
指出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的影响更为突出。如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的原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童循湘,彭小沙
村镇数量多、分布广。村镇的合理建设和发展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繁荣,村镇建设日新月异,对村镇合理建设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全国普遍进行了村镇规划(主要是集镇建设规划和乡域总体规划)工作。由于村镇规划缺乏宏观的村镇布局研究指导,不少规划就村镇论村镇,就乡域论乡域,或局限于乡域论集镇,规划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宏观的村镇布局研究本应以区域规划为依据,在当前尚难普遍开展区域规划工作时,提出了如何以县域为背景进行村镇布局的课题。受湖南省建委的委托,带着这个问题在攸县进行了探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富田
应用建制镇的系统统计数据,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近年西部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西部的县域城镇化率却比较低,多数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西部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有限。要提高西部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必须立足西部实际,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引导重点城镇发展,增强重点城镇的人口吸拉力,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关键词:
西部 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西部地区公民终身学习的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以陕西省调查数据为例
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全域风景化视角下都市村庄空间布局探讨——以广州村庄规划为例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竞争力分析及政策建议——以陕西省为例
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地区中学为例
黄土丘陵区乡村“人、境、地”演变特征及迁并村庄诊断分类——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西部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路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西部地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西部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旅游型村庄的制度赋能、社会资本和自治有效——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