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56)
2023(22050)
2022(18932)
2021(17659)
2020(14850)
2019(34435)
2018(34310)
2017(65342)
2016(35747)
2015(40244)
2014(40567)
2013(39930)
2012(37380)
2011(33810)
2010(34315)
2009(31662)
2008(31257)
2007(28222)
2006(24669)
2005(22294)
作者
(105643)
(88311)
(87687)
(83582)
(56400)
(42610)
(39979)
(34494)
(33442)
(31772)
(29971)
(29908)
(28307)
(28219)
(27439)
(27294)
(26430)
(26181)
(25432)
(25334)
(22271)
(21942)
(21635)
(20216)
(19819)
(19715)
(19676)
(19614)
(18067)
(17592)
学科
(155848)
经济(155689)
管理(103737)
(99889)
(82443)
企业(82443)
方法(66422)
数学(57408)
数学方法(56529)
中国(41773)
(40101)
(37015)
地方(34697)
(34296)
业经(33663)
(27714)
农业(27215)
(26502)
贸易(26482)
理论(26175)
(25601)
技术(25595)
(23842)
银行(23775)
(23275)
(23208)
金融(23203)
财务(23170)
财务管理(23115)
(22996)
机构
大学(515367)
学院(514956)
(208500)
经济(203905)
管理(197518)
研究(177527)
理学(169985)
理学院(167972)
管理学(164606)
管理学院(163676)
中国(132961)
科学(111367)
(111078)
(95364)
(91516)
(87664)
研究所(83124)
中心(80248)
(77921)
业大(77741)
财经(75519)
北京(70740)
(69125)
农业(68594)
师范(68386)
(68338)
(64201)
(63101)
经济学(62843)
经济学院(56300)
基金
项目(342354)
科学(268043)
研究(247186)
基金(245945)
(215636)
国家(213817)
科学基金(182659)
社会(153890)
社会科(145774)
社会科学(145737)
(135232)
基金项目(129475)
自然(120172)
自然科(117410)
自然科学(117377)
教育(115509)
自然科学基金(115267)
(113811)
资助(103135)
编号(100772)
成果(82551)
重点(77345)
(74925)
(74808)
(71918)
课题(70756)
创新(66871)
科研(65544)
教育部(63811)
大学(63446)
期刊
(234090)
经济(234090)
研究(152491)
中国(105186)
学报(83793)
(79179)
科学(76421)
管理(74652)
(73895)
大学(63153)
教育(62311)
学学(59324)
农业(54196)
技术(48206)
(45852)
金融(45852)
经济研究(37781)
业经(37724)
财经(37181)
(31927)
问题(29894)
(29415)
技术经济(26761)
图书(26392)
统计(26114)
科技(24633)
(24334)
(23862)
理论(23162)
商业(23077)
共检索到773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帆  杜云晗  徐彬  
基于中国西部地区中1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人才集聚关联程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投资、人力资本积累仍然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对西部地区实现经济高增长而言,较高的创新发展与人才集聚关联程度主要作为重要补充性条件存在,无论经济发展初期或后期,区域创新发展和人才集聚良性互动都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对较慢的地区,若创新发展和人才集聚关联程度低,则仍须重视通过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宝贵  王欣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内因与外因两个维度,分析不同地区众创空间创新发展影响因素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人才、资金、行为、经济、政策、技术、市场是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其中,人才、资金和行为是众创空间创新发展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单个变量都不足以构成必要条件,它们需要通过排列组合发挥复合效应;不同地区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发展的路径共有5条,可整合归纳为包括内部驱动型、外部驱动型、双轮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在内的4种构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婷伟  苏梽芳  李嘉政  
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文章基于我国287个地级市相关数据,采用NCA与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营商环境呈现出非均衡性以及地区分布差异的特征。单个条件变量并非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普适的作用。3条组态路径可以产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产业升级型市场驱动、技术与金融服务型驱动以及政府助力的创新型驱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各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联合效应的理性认识,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带来多元解决方案和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沈国琪   陈万明  
在乡村地区林地、耕地、水域等资源禀赋空间差异显著的现实背景下,总结乡村产业发展领先地区的实践经验,给其他地区启发和示范,对全面带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浙江省44个未来乡村创建示范点为研究案例,采用“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等维度下不同要素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及其组合形态。研究发现:(1)所有要素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0,不构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产业融合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同的路径中有着一定的普遍性。(2)技术、组织和环境等维度下不同要素组合,形成4类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组态,且总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3,大于阈值0.90,表明这些要素组态形式是未来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3)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组态模式可以概括为生产组织创新型、政策支持引导型、政府主导推动型、数字技术赋能型4大类,分别能够解释37.70%、32.90%、25.60%和28.40%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数。文章拓展了基于要素组态视角下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不同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有针对性地强化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现有优势要素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充分激发要素活力、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等政策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雪   陈瑜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解释框架,运用fsQCA方法对117所“双高计划”院校的发展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识别出以教育驱动为主、以政府驱动为主、以市场驱动为主和三维驱动协同四种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逻辑。对四种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逻辑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逻辑具有复杂性、区域异质性和动态性特征。为此,需构建政府驱动为导向、市场驱动为核心、教育驱动为主体的协同驱动框架,打造差异化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路径,并形成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力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鸣  兰秀文  
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如何壮大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9年西部地区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VAR模型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是单向的促进,换言之,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来源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技术创新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来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鸣  兰秀文  
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如何壮大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9年西部地区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VAR模型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是单向的促进,换言之,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来源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技术创新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来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浩  欧阳娟  唐开翼  甄杰  叶江峰  
新发展格局下,作为经济集聚与创新集群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其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路径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以我国10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产业园区经济绩效、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要素不构成园区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但良好的经济基础对实现高经济绩效发挥普适作用,良好的经济基础与丰富的创新载体对实现高创新绩效发挥普适作用;(2)3条持续发展路径可以实现高经济绩效,2条持续发展路径可以产生高创新绩效,表明产业园区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具有多重路径。非高经济绩效路径有4条,非高创新绩效路径有5条,分别与相应的高绩效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在一定条件下,产业合作与社会环境在实现高经济绩效过程中存在替代关系,经济基础与创新载体在实现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互补关系;(4)高创新绩效路径一定是高经济绩效路径,但高经济绩效路径不一定是高创新绩效路径,以经济基础、创新载体及产业合作为核心存在条件的持续发展路径,是同时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关键路径;(5)经开区与高新区在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产业园区中的占比均衡,说明两者实现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的具体发展路径基本一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冬  叶睿  
文选取四川省基础,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政府支持、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五大因素并非同时以相同效力作用于农村电商发展,而是按照资源禀赋、政府支持、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的排序,次第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此,研究认为:在农村电商发展早期,政府应积极推动互联网和道路交通建设,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速优势资源向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在农村电商发展中期,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主体,优秀农村电商的示范作用将带动创业热情,显著提升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在农村电商发展成熟期,农村电商生态形成,市场要素调节作用明显;政府转变角色,积极履行监管和规范市场责任,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春洋   孙默  
基于TOE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全国47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聚焦高等职业院校优势、职业教育数字化平台、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多元办学主体和跨文化人文交流五个条件变量,识别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两条最优路径,即“政校企行协同办学融合多元文化发展型”(H1)和“数字化平台联通职教标准体系共享型”(H2),以及制约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两条路径,即“组织—制约型”(NH1)和“技术-环境—制约型”(NH2)。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我国应统筹多元办学主体,创新人文交流,促进跨文化的民心相通;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融合数字驱动,树立中国特色职教品牌;高职院校以“双高计划”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引领国际化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借鉴"组态视角"的研究思想,基于自由发展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中国知网等平台收集公开发表的186个案例材料,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差异的条件组态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是内部因素中的精英带动,不具备精英带动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很难有较好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市场导向型、产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和生产服务型四种发展模式。在特定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因素间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因素替代,农村集体经济能实现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模式转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借鉴"组态视角"的研究思想,基于自由发展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中国知网等平台收集公开发表的186个案例材料,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差异的条件组态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是内部因素中的精英带动,不具备精英带动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很难有较好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市场导向型、产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和生产服务型四种发展模式。在特定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因素间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因素替代,农村集体经济能实现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模式转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敏  杨胜刚  周建军  雷雨亮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索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多元化集聚与专业化集聚经济效应此消彼长,产业结构—集聚的协调效应显著;(2)不同规模城市之间,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差异明显,目前大城市能从产业多元化集聚中获得经济效应,中小城市能从产业专业化集聚中获得经济效应;(3)2003-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产业专业化集聚的总体经济效应显著为正,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专业化集聚水平还有待提升。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经济带中小城市还应以专业化产业集聚为主,鼓励企业竞争创新,大城市则需着力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芮   孟令航   刘帮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主要目标任务时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首要目标任务,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其作用效果也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方法、固定效应模型、GLS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探究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仍处于线性促进阶段。30个省(区、市)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基本呈现高高集聚模式和低低集聚模式。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视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彩镕   黄静晗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如何促进乡村内生发展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文章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和新内生发展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福建省32个村社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乡村内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内生发展受到地方内部与外部力量、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的共同作用。产业基础、政府支持变量的一致性水平超过0.90,是乡村内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党建引领、精英带动、资源禀赋、技术支持变量的一致性水平介于0.80~0.90之间,是乡村内生发展的充分条件。(2)各因素形成乡村内生发展的七条路径,根据因素匹配之间的差异,可归纳为内部主导型、外部驱动型、内外联动型三种模式。文章拓展了乡村内生发展的研究视角,为寻找乡村内生发展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推动乡村内生发展的政策启示:(1)立足整体,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联动匹配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2)因地制宜,内外部要素互相作用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3)优化政府支持引导,打造多产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乡村内生发展的核心要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