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3)
2023(6846)
2022(5755)
2021(5576)
2020(4541)
2019(10220)
2018(10100)
2017(20032)
2016(10566)
2015(11555)
2014(11416)
2013(11477)
2012(10679)
2011(9813)
2010(10056)
2009(9592)
2008(9554)
2007(8906)
2006(8158)
2005(7267)
作者
(29411)
(25313)
(25030)
(23611)
(15627)
(12295)
(11247)
(9924)
(9636)
(8804)
(8599)
(8312)
(7812)
(7660)
(7657)
(7390)
(7294)
(7233)
(7178)
(6886)
(6250)
(6179)
(6057)
(6011)
(5768)
(5698)
(5551)
(5377)
(5063)
(5020)
学科
(51127)
经济(50966)
(48820)
(41432)
农业(32715)
管理(23971)
(19208)
企业(19208)
业经(18545)
方法(17817)
中国(14887)
数学(14276)
数学方法(14181)
地方(13562)
(12420)
农业经济(12389)
(11107)
保险(11016)
(10312)
(9933)
(9686)
银行(9684)
(9461)
农村(9442)
(9262)
(9139)
发展(8674)
(8671)
(8237)
金融(8235)
机构
学院(155639)
大学(150275)
(68451)
经济(67207)
管理(63380)
理学(54748)
理学院(54240)
管理学(53431)
管理学院(53161)
研究(50169)
(45825)
中国(44576)
农业(34212)
(31455)
(30204)
科学(28904)
业大(28076)
中心(25433)
(24746)
财经(24608)
(23545)
(22374)
研究所(22083)
农业大学(20823)
经济管理(20152)
经济学(19631)
(19438)
师范(19316)
(18967)
北京(18513)
基金
项目(101708)
科学(81443)
研究(77958)
基金(75629)
(64642)
国家(63912)
科学基金(55633)
社会(53887)
社会科(49437)
社会科学(49420)
基金项目(40869)
(39468)
自然(33734)
教育(33390)
编号(33290)
自然科(32974)
自然科学(32969)
自然科学基金(32420)
(31820)
资助(29466)
(28409)
成果(26426)
(23661)
(22654)
国家社会(21917)
重点(21556)
课题(20838)
(20754)
人文(20612)
(20554)
期刊
(84668)
经济(84668)
(53875)
研究(46734)
农业(36275)
中国(33132)
(23434)
金融(23434)
科学(23392)
学报(22292)
(22096)
业经(20780)
大学(18746)
学学(18251)
管理(17516)
(15509)
农业经济(14546)
农村(14367)
(14367)
问题(12369)
财经(12020)
教育(10851)
技术(10594)
(10352)
(10102)
世界(9841)
经济研究(9832)
经济问题(9569)
社会(9485)
农村经济(9386)
共检索到238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治菊  
风险感知是农民对农村社会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的风险感知也越来越强烈,而最强烈的是农民对扶贫救灾物资分配、计划生育、经济贫困、老人赡养、农村劳动力转移、拆迁占地补偿风险的感知。在此影响下,农民的政治行为比较保守,参与选举、村级事务决策和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社会行为却处于保守与激进的摇摆状态。逻辑斯蒂回归显示,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农民政治行为的影响是负面的,即风险感知越高的农民越倾向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消极参与或不参与政治生活。与之相反,农民风险感知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却不均衡:一方面,农民选择制度性途径规避社会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聂勇  
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与东部地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农村大中型金融机构以及城市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蒲晓红  成欢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新农保试点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新农保缴费水平、待遇水平、补贴水平的评估,发现受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限制,西部地区新农保缴费水平较低、政府补贴呈现逆向激励,加之基金保值增值风险较大,新农保待遇水平受限。鉴于此,本文立足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角度,从提高缴费水平、区分养老层次、提高替代率和建立待遇调整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西部地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立  王红明  
本文从农村金融发展角度,运用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以及农村投资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经Granger因果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通过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应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和西部地区。本文在阐述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费志荣  
我国以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20多年的发展,对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配套工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西部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积极的正面效应;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西部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又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推进合理的城镇化,从而实现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焕广  王济民  苏旭霞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李莹星  
本文利用作者对中国西部地区 1 1 8个农村信用社的调查资料 ,从权力分配、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 ,以及现有治理结构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治理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 ,信用社治理结构上的最大问题是产权不清 ,利益关系不明确 ,没有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其后果是行为的短期化 ,没有人对信用社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负责 ,并导致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信用社的业绩表现与治理变量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农村信用社要摆脱目前的困境 ,在微观层面上需要对治理结构进行更彻底的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兴长  
目前,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最低,增收最困难。与全国和东部农民的收入水平相比,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在农民收入水平上存在着重大差距;在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上存在着不稳定差距;在农民收入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距;在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上存在着严重差距;在西部地区内部农民收入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孔祥智  马九杰  
中西部地区农民贫困的机理分析孔祥智马九杰我国的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中西部的经济、自然条件都十分恶劣的老、少、边、穷地区,深入探讨中西部地区农民贫困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反贫困战略和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观经济层面,着重分析了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锦秀  傅新红  肖洪安  
本文阐明依靠科技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分析西部农民收入的现状以及科技利用现状 ,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忠民  冉光和  
本文揭示了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并从增加农村资金供给与提高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双重层面为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创新框架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文彬  葛云伦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任晓红  但婷  侯新烁  
文章以2006—2014年中国西部11省区市汇总的乡镇层面面板数据为例,来考察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存量(有效路网密度)和流量(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共同影响,并从作为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构成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两种角度来探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机制。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两大主要构成均具有一定的显著促进作用,但流量层面对农村居民收入总体的影响不显著。分省来看,则发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异质性,各地区因自身发展条件和对交通的依赖性差异,导致其收入效应各不相同,同时流量的作用相对存量而言依然较弱,且异质性更为明显。分省异质性的存在表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发展差异不可忽视,寻求农村交通基础发展推进农民增收的路径也应因地制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