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8)
- 2023(11897)
- 2022(10260)
- 2021(9650)
- 2020(8063)
- 2019(18760)
- 2018(18427)
- 2017(35985)
- 2016(19954)
- 2015(22522)
- 2014(22712)
- 2013(22679)
- 2012(21411)
- 2011(19251)
- 2010(19420)
- 2009(18045)
- 2008(17892)
- 2007(16616)
- 2006(14771)
- 2005(12995)
- 学科
- 济(86528)
- 经济(86451)
- 业(54606)
- 农(49096)
- 管理(46317)
- 方法(33271)
- 农业(32595)
- 企(32143)
- 企业(32143)
- 数学(29717)
- 数学方法(29437)
- 地方(24630)
- 中国(22073)
- 业经(21069)
- 财(20055)
- 制(16539)
- 学(16440)
- 贸(15410)
- 贸易(15399)
- 易(14875)
- 税(13123)
- 发(12966)
- 环境(12424)
- 税收(12408)
- 收(12333)
- 银(11855)
- 银行(11828)
- 地方经济(11638)
- 和(11444)
- 融(11373)
- 机构
- 学院(282627)
- 大学(275273)
- 济(115113)
- 经济(112458)
- 管理(102494)
- 研究(96514)
- 理学(87485)
- 理学院(86444)
- 管理学(84911)
- 管理学院(84397)
- 中国(74450)
- 农(67244)
- 科学(60623)
- 京(58140)
- 财(53033)
- 农业(51717)
- 所(50422)
- 业大(48093)
- 江(46818)
- 中心(46617)
- 研究所(45266)
- 财经(40858)
- 范(38653)
- 师范(38332)
- 州(37051)
- 经(36798)
- 北京(36090)
- 省(35943)
- 经济学(34488)
- 院(33614)
- 基金
- 项目(182645)
- 科学(140846)
- 研究(138039)
- 基金(127214)
- 家(110242)
- 国家(109185)
- 科学基金(91612)
- 社会(84779)
- 社会科(79700)
- 社会科学(79673)
- 省(75978)
- 基金项目(68550)
- 教育(62476)
- 划(61272)
- 编号(60085)
- 自然(56794)
- 自然科(55284)
- 自然科学(55269)
- 自然科学基金(54231)
- 资助(50723)
- 成果(48683)
- 发(42585)
- 课题(41240)
- 重点(41183)
- 部(39785)
- 创(37583)
- 农(36811)
- 性(35592)
- 创新(35099)
- 科研(34432)
- 期刊
- 济(138797)
- 经济(138797)
- 研究(83659)
- 农(69380)
- 中国(60536)
- 农业(46819)
- 学报(45656)
- 财(41455)
- 科学(41003)
- 大学(34189)
- 学学(32221)
- 教育(31776)
- 管理(31245)
- 业经(28574)
- 融(27589)
- 金融(27589)
- 技术(25621)
- 业(23228)
- 问题(20158)
- 经济研究(19420)
- 财经(19030)
- 经(16448)
- 版(16377)
- 农村(15415)
- 村(15415)
- 资源(15226)
- 农业经济(14890)
- 技术经济(14238)
- 经济问题(14117)
- 世界(14020)
共检索到43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恩华 段立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峰 王玲俐
西部地区的贫穷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村的贫穷在于非农收入低。从四川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来看,非农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农民减收的主要因素来看,种植业收入增长明显下降。工资性收入和种植业收入是四川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基本路径不应寄托在种植业上,而应寄托在非农收入上。非农化的形式选择有两种:“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民增收 非农化 基本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唐建成 肖成刚 宋洁
近年来,四川农民收入虽然实现较快增长,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仍慢于GDP增速,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探索四川农民增收的路径已是当务之急。影响四川农民收入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生产情况、国家支农政策三类。选取代表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家庭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对农民收入有反向影响,经济增长率、城镇化率、农业补贴、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农产品生产价格、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都有正向影响,其中代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灌溉面积影响最大,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指标。依据回归分析可预测,2020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凡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依赖农业以外就业空间的拓展,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成长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四川省2000~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增长率与农民收入增长率为样本,就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也发现,农民未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原因在于现行户籍制度造成的城市化滞后,并就此指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创新。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宏观环境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吕火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江华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但是由于思想意识、家庭联产承包模式、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构等原因,达州市土地流转步伐仍较缓慢、对农民的增收贡献仍有待提高。文章通过对达州土地流转和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后收入增长幅度的调查,分析达州市土地流转的困境和探寻农民增收路径。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增收 达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建 顾磊
中国有1 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省,理所当然应重视全省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本文结合四川省实际,研究分析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即农业人口转移、地理位置、土地产权、财政金融的支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晰土地产权、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大力精简乡镇机构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民增收 人口转移 土地产权 金融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彬菡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西部山区县存在农民纯收入与全国翻番目标差距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农民转移就业度不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逐年下降、财政金融扶持农民增收成效不大等问题,提出了抓紧实施促进山区县农民收入增长专项计划、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帮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扶持、创新和调整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西部山区县 农民纯收入 增长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恒
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方式。本文总结了四川省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呈现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业支持作用更加明显、投融资渠道有所拓展、新型融资发展较快等特点。同时,指出其存在政府通融资力度和效率不足、投融资渠道尚不畅通、专业化服务机构缺乏等难点和问题。并针对推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提出提高政府投入和服务效率、发展新型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市场、优化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投融资 四川省 西部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勇 陈水英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决定着整个地区或国家的低碳化水平。在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导致了西部地区各城市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文章以西部地区二级城市绵阳市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符合西部二级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般路径,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对西部二级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课题组 杨祥禄
强农惠农政策是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有些补贴方式,也需要改进。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四川省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充分挖掘强农惠农政策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潜力,探索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新举措。
关键词:
四川省 强农惠农 农民增收 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毅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之日起就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载体,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角色存在的定位难、认同难和驾驭难等三大困境,并从制度内创新与制度的重构两个角度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各级政府进行科学决策与有关部门有效推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角色困境 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天慧 王欢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飞 刘邵权 谢瑞武
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的持续上升,已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农民外出就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双流县为例,介绍了农民就近就业的实践经验,回答了有关质疑。
关键词:
农民 就近就业 双流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剑
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体现为互动共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能够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必然对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文章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表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西部地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正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利益主体相关权益,构建可持续开发长效机制;立足于多样性特征,健全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动态保护机制;重视特色村寨永续发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拓展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健全产权服务体系,科学开发村寨文化资源特殊经济属性;健全配套设施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 特色文化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