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4)
- 2023(12319)
- 2022(10089)
- 2021(9197)
- 2020(7442)
- 2019(16788)
- 2018(16531)
- 2017(31968)
- 2016(17228)
- 2015(18901)
- 2014(18826)
- 2013(19095)
- 2012(18081)
- 2011(16349)
- 2010(16844)
- 2009(15917)
- 2008(16017)
- 2007(14789)
- 2006(13594)
- 2005(12654)
- 学科
- 济(87630)
- 经济(87532)
- 业(85391)
- 企(67364)
- 企业(67364)
- 管理(59003)
- 农(46704)
- 农业(31503)
- 业经(30992)
- 方法(29249)
- 中国(24987)
- 财(24719)
- 地方(23982)
- 数学(21370)
- 数学方法(21248)
- 制(18587)
- 技术(17720)
- 务(17692)
- 财务(17677)
- 财务管理(17658)
- 企业财务(16742)
- 策(15644)
- 贸(14793)
- 贸易(14778)
- 和(14517)
- 体(14485)
- 发(14293)
- 易(14291)
- 划(13512)
- 银(12958)
- 机构
- 学院(259238)
- 大学(249115)
- 济(116879)
- 经济(114795)
- 管理(103290)
- 研究(88514)
- 理学(87914)
- 理学院(87004)
- 管理学(85994)
- 管理学院(85508)
- 中国(71017)
- 农(56272)
- 京(52736)
- 财(51928)
- 科学(50636)
- 所(44921)
- 农业(42544)
- 江(42223)
- 中心(40574)
- 财经(40262)
- 业大(40131)
- 研究所(39963)
- 经(36324)
- 经济学(34423)
- 州(33398)
- 北京(33301)
- 范(32660)
- 师范(32373)
- 经济学院(31069)
- 院(31021)
- 基金
- 项目(162815)
- 科学(130365)
- 研究(124412)
- 基金(117779)
- 家(100710)
- 国家(99617)
- 科学基金(86961)
- 社会(82622)
- 社会科(78027)
- 社会科学(78008)
- 省(66687)
- 基金项目(62827)
- 教育(54143)
- 划(53185)
- 自然(52686)
- 自然科(51445)
- 自然科学(51434)
- 编号(51325)
- 自然科学基金(50582)
- 资助(46153)
- 发(42180)
- 成果(40200)
- 业(37977)
- 创(36900)
- 重点(36158)
- 部(36132)
- 发展(34965)
- 课题(34835)
- 展(34399)
- 国家社会(34052)
- 期刊
- 济(147778)
- 经济(147778)
- 研究(78964)
- 农(59840)
- 中国(56604)
- 管理(41293)
- 财(41251)
- 农业(40154)
- 科学(36370)
- 学报(34681)
- 业经(31185)
- 融(29300)
- 金融(29300)
- 大学(27931)
- 学学(26836)
- 技术(24185)
- 教育(23771)
- 经济研究(21093)
- 业(20780)
- 财经(20208)
- 问题(19898)
- 经(17585)
- 技术经济(15900)
- 世界(15505)
- 农村(14989)
- 村(14989)
- 农业经济(14697)
- 商业(13866)
- 经济问题(13828)
- 现代(13470)
共检索到410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新锋
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承受着人口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双重压力 ,却又难以得到本地非农业部门的支持。我们要正确认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实行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加快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加强东西部地区的交流 ,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西部 结构调整 特点 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翔 袁满 李凤鸣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有效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结合西部大开发边界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指标衡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西部大开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因此长期而言,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没有显著推动作用,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整体上表现为转型升级阻碍效应。未来西部大开发应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长期的驱动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西 余明
东中西部地区都在发展 ,但相对差距有所扩大。本文重点是探讨差距扩大中 ,所有制结构差异的影响 ,以及如何加大发展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所有制结构 非公有制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国良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加快四川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必须深化企业改革 ,激活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则必须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 ,四川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方面任重道远 ;要通过改革 ,坚决打破条块分割局面 ,从根本上制止低水平同类产品的“重复生产” ,这是实现国民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前提 ;同时要把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辩证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佳佳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忽视教育事业、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等软环境建设,导致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相对增加。因此,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应当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化水平,才能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佳佳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佳佳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洪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松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秋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农民是主体,农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民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投入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业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西部大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海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对于东部地区 ,西部开发应包括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开发 ) ,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农业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而可持续发展是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良恕
本文在分析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必然性 ,并对我国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目标、内容、重点领域及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湘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卫东 刘淼
基于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2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揭示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序演变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进行检验,并着重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占比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出"快速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4阶段特征;中农业碳排放区和低农业碳排放区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高农业碳排放区和偏高农业碳排放区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趋势;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不成立,农业碳排放与农村居民收入呈正U形关系;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惯序性,与第三产业占比的关系呈现倒U形。得到启示,持续推进西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甚至绿色化、智能化模式转型发展,以及增加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是实现西部农业碳减排,推进大开发下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