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8)
2023(13690)
2022(11031)
2021(10088)
2020(8554)
2019(19475)
2018(19335)
2017(37858)
2016(20724)
2015(23374)
2014(23709)
2013(23550)
2012(21666)
2011(19353)
2010(19829)
2009(18988)
2008(19353)
2007(18010)
2006(16066)
2005(14744)
作者
(60885)
(51324)
(51178)
(48570)
(32519)
(24613)
(23320)
(20066)
(19274)
(18433)
(17438)
(17089)
(16437)
(16144)
(15954)
(15698)
(15591)
(15166)
(14898)
(14802)
(12894)
(12800)
(12666)
(11791)
(11648)
(11569)
(11485)
(11450)
(10449)
(10361)
学科
(96519)
经济(96407)
(91071)
(73220)
企业(73220)
管理(68856)
(47630)
方法(40189)
业经(31745)
数学(31561)
农业(31558)
数学方法(31337)
(28593)
中国(25063)
地方(20190)
(20182)
财务(20152)
(20143)
财务管理(20120)
企业财务(19021)
技术(17917)
(17038)
贸易(17030)
(16563)
(16508)
(16297)
理论(15602)
(15343)
(15103)
(14871)
机构
学院(312137)
大学(304682)
(134338)
经济(131802)
管理(122775)
理学(105244)
理学院(104214)
管理学(102720)
管理学院(102162)
研究(101180)
中国(80177)
(66202)
(63331)
(61330)
科学(60486)
(51993)
农业(50869)
(49678)
业大(49059)
财经(48529)
中心(47684)
研究所(46740)
(43867)
经济学(40650)
北京(39347)
(39046)
(38453)
师范(38115)
经济学院(36974)
经济管理(35639)
基金
项目(199097)
科学(157416)
研究(148806)
基金(143924)
(123870)
国家(122641)
科学基金(105906)
社会(96546)
社会科(91134)
社会科学(91106)
(79978)
基金项目(76746)
教育(67040)
自然(66040)
(65024)
自然科(64483)
自然科学(64465)
自然科学基金(63346)
编号(62030)
资助(57117)
成果(49498)
(45034)
(44573)
重点(44259)
(43722)
(42835)
课题(41422)
创新(40119)
国家社会(39780)
(38411)
期刊
(159256)
经济(159256)
研究(89457)
(67647)
中国(60108)
(50272)
学报(45791)
管理(45569)
农业(45239)
科学(44585)
大学(35569)
学学(33958)
业经(32242)
(31617)
金融(31617)
技术(28474)
教育(27797)
财经(24477)
(24125)
经济研究(23269)
问题(22290)
(21169)
技术经济(18190)
世界(16698)
(16455)
商业(15702)
农村(15488)
(15488)
(15273)
现代(15268)
共检索到469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松  王钊  周宁  
本文基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演进、个案比较与解析发现,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因地制宜,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协调;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动态匹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是西部"高梯度"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共性与现实选择。最后提出了西部农业现代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编制总体规划、发展一体化组织、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方向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德君  谢辛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迁。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前者对于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前者高于后者时,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较高。总体而言,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主要经历了"失调——协调——失调——协调"的发展历程。未来西部地区城镇化将继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亦会持续提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将向更高水平迈进。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政策红利,抓住东南沿海经济转型升级契机,加快西部城镇化建设,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使西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纪芬  黄启发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也呈现了自身明显的发展特征。为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财政投入需要在投入规模、投入效率、投入结构、投入效果等方面进行改进或优化,促进西部地区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引言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根据国家新型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布权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驾马车"实现的,而我国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为此,必须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建英  任芳  
通过构建包含农业现代化、人力资本等要素在内的新古典模型,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及收敛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整体上存在σ发散和绝对β收敛;在条件收敛发现农业现代化对于经济的贡献明显,但人力资本的三个指标对经济贡献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其他辅助变量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也十分明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黄庆华  曹峥林  
基于"趋同假说"框架,运用参数与非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样本跨期内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为"俱乐部趋同",呈现"双峰状"-"单峰状"-"双峰状与三峰状交替"特征,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新时期西部农业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迪亮  
农民合作社对于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功能表现在: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巩固农业现代化的自然根基;通过推动科技进步,展拓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通过提升农民素质,壮大农业现代化的群众基础;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支撑。当前,西部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逻辑前提是突破认识困境,增进社会认同;核心环节是突破人才困境,培养合作人才;物质基础是突破资金困境,改善金融服务;根本保障是突破制度困境,优化制度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铁辉   辛岭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通过梳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和面临的现实挑战,在总结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一般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建设内容。研究表明: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科技应用、组织形式、投融资服务、市场体系和政策支持保护等六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组织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保障,投融资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活力工具,市场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支持,政策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志帆  刘冠军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小农生产方式的不匹配。具有规模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特点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标志着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四个家庭农场典型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视角提出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培育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道华  吕杰  关志欧  
针对沈阳市的实际,提出了“一带四区”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目标;同时从组织领导、投资、运作、科技、政策扶持五大支撑体系,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措施,以及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明国  
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呈现出多因素的趋势,不仅独立的实体性要素的内涵在丰富,而且还拓展出了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渗透性的智力要素、准备性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生态的控制性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仍然作为前置的要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生态支撑/约束条件下的生态控制性要素逐步显现。从建国初单纯的机械化,到20世纪60、7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推进,再到80、90年代以来全要素生产力系统的拓展,我国60年的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印证了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不断深化与拓展的趋势。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素不断丰富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要素偏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张晓磊  
本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动力。在总动力——小农改造机制和分动力——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进程呈螺旋式演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不一致,对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总结历史经验,在坚持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技术进步路线,持续推进与农民利益需求相符合的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张晓磊  
本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动力。在总动力——小农改造机制和分动力——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进程呈螺旋式演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不一致,对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总结历史经验,在坚持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技术进步路线,持续推进与农民利益需求相符合的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