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86)
2023(19296)
2022(16552)
2021(15289)
2020(12912)
2019(29766)
2018(29465)
2017(57551)
2016(30910)
2015(34667)
2014(34349)
2013(33968)
2012(31077)
2011(27724)
2010(27901)
2009(26060)
2008(25483)
2007(22728)
2006(20228)
2005(17594)
作者
(88943)
(74271)
(73970)
(70380)
(47109)
(35794)
(33467)
(29270)
(28068)
(26477)
(25139)
(25065)
(23559)
(23486)
(22851)
(22767)
(21974)
(21848)
(21280)
(21237)
(18385)
(18322)
(18147)
(17150)
(16684)
(16533)
(16508)
(16413)
(14986)
(14725)
学科
(132809)
经济(132661)
(110393)
管理(98644)
(91392)
企业(91392)
方法(61940)
数学(51845)
数学方法(51054)
(50189)
(36592)
业经(36351)
农业(33521)
中国(31662)
地方(26748)
(25319)
财务(25236)
财务管理(25196)
(25038)
(23976)
企业财务(23870)
理论(23097)
技术(22510)
(22172)
贸易(22159)
(21528)
(21515)
环境(21033)
(20629)
(19773)
机构
学院(445909)
大学(440097)
管理(180741)
(180544)
经济(176903)
理学(157161)
理学院(155515)
管理学(152476)
管理学院(151687)
研究(141185)
中国(108009)
(92748)
科学(88102)
(81528)
(81288)
(70120)
业大(69190)
财经(65966)
中心(65822)
(65739)
研究所(63766)
农业(62658)
(60058)
北京(57619)
(56226)
师范(55724)
经济学(53841)
(52901)
(51036)
经济学院(48852)
基金
项目(305038)
科学(241780)
基金(223209)
研究(221707)
(194075)
国家(192387)
科学基金(167483)
社会(141412)
社会科(133931)
社会科学(133893)
(119732)
基金项目(118516)
自然(109918)
自然科(107462)
自然科学(107440)
自然科学基金(105527)
教育(101812)
(99452)
资助(92180)
编号(90711)
成果(71252)
重点(67605)
(67016)
(64983)
(64226)
课题(61126)
创新(59533)
国家社会(58297)
科研(58218)
教育部(57589)
期刊
(199196)
经济(199196)
研究(124469)
中国(80133)
(78266)
学报(68165)
管理(67542)
科学(64728)
(63963)
农业(53215)
大学(52867)
学学(50302)
教育(43248)
技术(41096)
业经(37613)
(37016)
金融(37016)
财经(31738)
经济研究(30330)
(27820)
(27238)
问题(26724)
技术经济(23643)
统计(22401)
(21796)
科技(20870)
(20861)
现代(20477)
图书(20416)
资源(20352)
共检索到643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增福  刘欣  郝金磊  
基于地理学中空间地域分异理论和人文地理学思想,利用西部11省份4年纵向数据,构建了基于物料平衡原则的线性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西部11个个体农业环境行为发展的轨迹及其空间分异的预期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状态和行为增长率间具有强负相关性,污染估计值较高的地区,其平均农业环境行为将以较快的2.626个单位速度减少,增长率和最终状态在西部地区间差异显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投入是最终状态和增长率显著负向预期因子,农业经营规模对最终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增长率产生了负向影响,农业结构分别是最终状态、增长率的显著、不显著正向预期因子。这些预期因子分别解释了最终状态8.56%的方差变异和个体农业环境行为增长率61.8%的方差变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增福  刘欣  郝金磊  
基于地理学中空间地域分异理论和人文地理学思想,利用西部11省份4年纵向数据,构建了基于物料平衡原则的线性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西部11个个体农业环境行为发展的轨迹及其空间分异的预期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状态和行为增长率间具有强负相关性,污染估计值较高的地区,其平均农业环境行为将以较快的2.626个单位速度减少,增长率和最终状态在西部地区间差异显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投入是最终状态和增长率显著负向预期因子,农业经营规模对最终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增长率产生了负向影响,农业结构分别是最终状态、增长率的显著、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阿忠  郑航  
通过测算31个省域2009—2019年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结合Moran散点图及LISA集聚图分析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增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并非完全符合EKC假说,而是存在更为复杂的震荡关系。经济增长对于省域环境质量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恶化—改善—恶化—改善”的“M”型曲线关系。同时,我国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和环保投资力度的加大均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阿忠  郑航  
通过测算31个省域2009—2019年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结合Moran散点图及LISA集聚图分析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增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并非完全符合EKC假说,而是存在更为复杂的震荡关系。经济增长对于省域环境质量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恶化—改善—恶化—改善”的“M”型曲线关系。同时,我国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和环保投资力度的加大均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文爱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博  
基于2003-2014年我国西部12省份的面板数据及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丰度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经济视角研究该类问题是适宜的。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丰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引入虚拟变量交互项的检验结果显示,2008年以后经济增长对能源丰度的依赖性显著减弱。两阶段回归结果显示,2008年以前西部经济增长与能源丰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2008年以后经济增长与能源丰度的关系趋于弱相关,这说明西部地区科技研发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博  
基于2003-2014年我国西部12省份的面板数据及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丰度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经济视角研究该类问题是适宜的。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丰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引入虚拟变量交互项的检验结果显示,2008年以后经济增长对能源丰度的依赖性显著减弱。两阶段回归结果显示,2008年以前西部经济增长与能源丰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2008年以后经济增长与能源丰度的关系趋于弱相关,这说明西部地区科技研发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即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日益多元化,该地区逐渐摆脱了对能源丰度的依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志梁  
人口红利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中部A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动态关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推动A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卫东  刘淼  
基于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2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揭示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序演变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进行检验,并着重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占比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出"快速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4阶段特征;中农业碳排放区和低农业碳排放区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高农业碳排放区和偏高农业碳排放区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趋势;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不成立,农业碳排放与农村居民收入呈正U形关系;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惯序性,与第三产业占比的关系呈现倒U形。得到启示,持续推进西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甚至绿色化、智能化模式转型发展,以及增加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是实现西部农业碳减排,推进大开发下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于震  杨东亮  
本文对Odedokun(1996)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利用多元门限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联,这就否定了通常将两者关系设定为线性的研究模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单纯在总量关系上讨论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意义并不明显,这启示我们在日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机制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梁平  梁彭勇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刻画了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其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在采用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严奉宪  
农业可持续性增长始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可持续性增长进行评价。本文构建了农业可持续性增长方式评价的理论模型,并对其作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现行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不可持续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珍彩  
本研究基于200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层面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当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显著增长,还对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增长影响的异质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