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4)
- 2023(16944)
- 2022(14435)
- 2021(13277)
- 2020(11243)
- 2019(25212)
- 2018(25169)
- 2017(48387)
- 2016(26411)
- 2015(29342)
- 2014(29035)
- 2013(29201)
- 2012(26722)
- 2011(23838)
- 2010(23679)
- 2009(22077)
- 2008(21850)
- 2007(19605)
- 2006(17469)
- 2005(15248)
- 学科
- 济(111351)
- 经济(111216)
- 业(103028)
- 管理(84690)
- 企(84478)
- 企业(84478)
- 方法(49725)
- 农(48975)
- 数学(40221)
- 数学方法(39865)
- 业经(34213)
- 财(33616)
- 农业(32647)
- 中国(26883)
- 技术(23118)
- 地方(22354)
- 务(22250)
- 财务(22185)
- 财务管理(22161)
- 学(21158)
- 企业财务(20992)
- 制(20895)
- 贸(20282)
- 贸易(20273)
- 易(19718)
- 和(18560)
- 理论(18458)
- 策(17496)
- 划(17365)
- 环境(16402)
- 机构
- 学院(385378)
- 大学(379830)
- 济(156457)
- 管理(156176)
- 经济(153420)
- 理学(135677)
- 理学院(134259)
- 管理学(132165)
- 管理学院(131491)
- 研究(125870)
- 中国(94941)
- 农(82236)
- 科学(80371)
- 京(80304)
- 财(68242)
- 业大(66061)
- 所(64243)
- 农业(63853)
- 研究所(58715)
- 中心(57669)
- 江(56986)
- 财经(55164)
- 经(50327)
- 北京(49844)
- 范(47141)
- 师范(46605)
- 经济学(45794)
- 州(45663)
- 院(44490)
- 经济管理(42926)
- 基金
- 项目(265532)
- 科学(208108)
- 基金(192788)
- 研究(190804)
- 家(169790)
- 国家(168258)
- 科学基金(144214)
- 社会(121305)
- 社会科(114724)
- 社会科学(114688)
- 省(105195)
- 基金项目(103490)
- 自然(94874)
- 自然科(92669)
- 自然科学(92641)
- 自然科学基金(91028)
- 划(87297)
- 教育(85098)
- 资助(77843)
- 编号(77519)
- 成果(60378)
- 重点(58899)
- 部(57752)
- 发(57509)
- 创(57278)
- 创新(52972)
- 业(52119)
- 课题(51793)
- 科研(50756)
- 国家社会(49893)
- 期刊
- 济(176243)
- 经济(176243)
- 研究(106653)
- 农(80870)
- 中国(69995)
- 学报(65833)
- 科学(60177)
- 管理(57222)
- 农业(54782)
- 财(52681)
- 大学(49502)
- 学学(47566)
- 业经(34793)
- 技术(34076)
- 教育(33939)
- 融(32319)
- 金融(32319)
- 业(28271)
- 财经(26728)
- 经济研究(25992)
- 问题(23878)
- 经(22912)
- 技术经济(21382)
- 科技(20748)
- 版(20199)
- 业大(18436)
- 现代(18142)
- 商业(17852)
- 世界(17205)
- 理论(17119)
共检索到556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李莲青 王娟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爱民 李子联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收入 影响机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利用2005年~2017年我国15个粮食主产区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具体来说,粮食价格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转移性收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用"小麦价格"替换"粮食价格",用"农业现代化水平"替换"农业技术进步"发现计量结论一致且具有较好稳健性。据此,提出加大农村转移性支付力度,重视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收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汉祥 彭慧灵 田婧 王战
[目的]考察农业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以及区域内的不平等现象。这为决策者提供精准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富,为解决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2011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RIF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特别关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尤其在高收入农户中更明显,与人力资本和资本积累理论一致。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则加剧了不平等。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改善可缓和技术进步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加剧了不平等,而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助于减少差距。[结论]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针对地区差异优化农业技术普及策略,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关注低成本、高适应性技术;二是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减少技术进步对中西部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三是鼓励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创新激励机制,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公平惠及所有农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费清 江生忠 丁宁
使用面板GMM方法,对我国322个地级行政单位2007-2015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保险保障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但部分区域存在不同结论;同时,农业技术与农业保险的协同效应并没有在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很好地发挥作用。为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区域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应强化技术与保障两种工具之间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保险保障 农民收入 保险科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轶群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加重了中国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本文从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技术进步角度探讨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加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初始值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引致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产品进出口均会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中介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扩大开放程度、提升人力资本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区域间存在差异;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则会扩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在区域间较为一致,农产品贸易经由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受区域间农产品贸易规模差异的影响。本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彩华 周艳波 扈立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文昌 梁剑峰 赵保红
目前国外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主要有美国的“机械型”模式和日本的“生物型”模式。但我国的西部地区并不能简单照搬这种单轨的“机械型”或“生物型”模式 ,而必须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型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这种包含着综合与创新内容的新模式在技术结构、发展进程、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这种独具个性的选择和创新的客观依据是制约和支配西部地区的五大因素 :资源、资本、科技、生态、市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选择与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晓玲 文刚
纵观世界各国 ,农业技术进步有着不同的路线模式和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其必须根据自身的区情特点 ,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路线模式 ,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锦秀 傅新红 肖洪安
本文阐明依靠科技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分析西部农民收入的现状以及科技利用现状 ,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西部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积极的正面效应;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西部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又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推进合理的城镇化,从而实现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钱峰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开妍 杨锦秀 曾建霞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还能通过对劳动力的替代和释放效应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且在不同区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入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发展,重视农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产量 农民收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兴长
目前,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最低,增收最困难。与全国和东部农民的收入水平相比,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在农民收入水平上存在着重大差距;在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上存在着不稳定差距;在农民收入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距;在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上存在着严重差距;在西部地区内部农民收入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关键词:
西部农民 收入 差距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