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7)
2023(7056)
2022(6148)
2021(5879)
2020(5005)
2019(12176)
2018(12202)
2017(22024)
2016(13428)
2015(15565)
2014(16089)
2013(15600)
2012(14828)
2011(13686)
2010(14134)
2009(12962)
2008(13125)
2007(12149)
2006(10657)
2005(9594)
作者
(38693)
(32680)
(32333)
(31188)
(20596)
(15739)
(15172)
(12751)
(12300)
(11733)
(11021)
(10798)
(10555)
(10375)
(10286)
(10219)
(10218)
(9681)
(9433)
(9403)
(8317)
(8307)
(7979)
(7591)
(7328)
(7295)
(7294)
(7256)
(6681)
(6619)
学科
(52615)
经济(52574)
管理(31905)
(29277)
方法(25265)
数学(22744)
数学方法(22525)
(21709)
企业(21709)
教育(19585)
中国(18752)
(15523)
地方(13564)
(13353)
(12070)
理论(11082)
农业(10555)
业经(9170)
(9149)
贸易(9147)
(8939)
(8828)
(8411)
(8344)
环境(7894)
地方经济(7696)
资源(7430)
技术(7310)
教学(7282)
(6891)
机构
大学(197131)
学院(191768)
(72031)
经济(70217)
研究(69674)
管理(67039)
理学(57509)
理学院(56706)
管理学(55528)
管理学院(55139)
中国(46056)
(43996)
科学(43688)
(36704)
(36130)
师范(35902)
研究所(33605)
(33593)
教育(32519)
(32137)
中心(31235)
(30708)
师范大学(29365)
北京(28670)
业大(28618)
农业(26629)
财经(25854)
(24566)
(24241)
技术(23485)
基金
项目(122928)
科学(96205)
研究(94891)
基金(84539)
(73442)
国家(72706)
科学基金(60086)
社会(56277)
社会科(52942)
社会科学(52920)
教育(51211)
(49244)
基金项目(44661)
(43711)
编号(42247)
自然(37659)
成果(37058)
自然科(36582)
自然科学(36566)
自然科学基金(35901)
资助(34805)
课题(31434)
重点(29356)
(29244)
(28521)
(25508)
教育部(25089)
(24880)
项目编号(24618)
(24601)
期刊
(77558)
经济(77558)
研究(62789)
教育(51205)
中国(45622)
学报(30716)
(29588)
科学(27334)
(25062)
大学(22899)
管理(20577)
农业(19910)
技术(19870)
学学(19758)
财经(12870)
(12857)
金融(12857)
职业(12608)
业经(12391)
经济研究(11608)
图书(11533)
(11297)
(11131)
问题(10977)
资源(10952)
(9782)
论坛(9782)
(9520)
技术经济(9310)
(8880)
共检索到290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富荣  
本文以中国西部地区2001年资料为数据平台,系统地对中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接受教育的程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东西部差异缩小的关键在于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速度以及人力资本存量。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薇  廖毅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2010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经济因素对中国民族省份和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与非西部地区之间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幅度明显大于民族省份地区与非民族省份之间的差异;经济因素对于民族省份和西部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教育投入规模对民族省份人均受教育水平影响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再次是非民族省份,受影响最小的是非西部地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曾鹏  向丽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中西部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社会认同度对中西部地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社会认同度的影响最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小浩  李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雷江华  
正态分布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全纳教育理论为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提供了三大理论依据 ;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的成功实例为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提供了实践的范式。虽然理论和实践上的论据说明了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具有可行性 ,但这并不能掩盖残疾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因此 ,普通高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文武  
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人力资源就业结构的变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率偏低;第二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就业率偏低。西部地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平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让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日益完善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逐渐增加,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的入学率和就学率标志着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不断加快;特殊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师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莉  张晓杰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选取2003-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高管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高管的受教育程度对其薪酬有正向作用,能够拉大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高管职务及其金融背景却会缩小这种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高管的教育程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而且相对于地方国企,中央国企的这种效应也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莉  张晓杰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选取2003-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高管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高管的受教育程度对其薪酬有正向作用,能够拉大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高管职务及其金融背景却会缩小这种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高管的教育程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而且相对于地方国企,中央国企的这种效应也更为显著。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梁前德  
大学生消费看起来是一个生活问题,但从人生的成长过程研究,则涉及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问题。大学生虽然进入了高校的集体生活圈,由于消费惰性的延续,仍会受到父母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依据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证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消费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控制经济变量的条件下,这种关系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保证贫困生正常消费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尚继霞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养育目标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多重对应关系。根据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各养育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将养育目标分为传统型养育目标、经济型养育目标和新型养育目标。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传统型目标和经济型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新型目标,但是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达到专科及以上时,则不再影响家庭养育目标的选择。根据结论,建议增加中低学历人群的教育投入,促进中国家庭养育目标向更高层次转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武忠远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与科技应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亲友在农民应用农业科技发展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民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低下,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放大亲友在农业科技应用中的作用,是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宁波  张扬  
本文基于改进熵值法,从文盲率、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三方面构建综合指标,对我国五普和六普数据中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县域空间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国民受教育程度综合评价中,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的权重最大,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次之;空间四分位图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县域空间格局具有集聚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呈减弱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演变形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颜银根  
针对近年来省内跨市流动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流动距离及跨区流动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受教育水平流动人口在信息接纳能力、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方面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流动人口更偏向远距离的流动,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U"形关系;(2)相对其他群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流动人口更偏好省内跨市流动;(3)大专和本科学历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促进了中国流动人口省内跨市比例增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关注流动人口流动范围的转变,适时做出产业结构调整并引导人口合理流向,避免造成地方经济波动、失业增加及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形成集聚阴影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