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4)
2023(9905)
2022(8522)
2021(7521)
2020(6500)
2019(15276)
2018(14799)
2017(29842)
2016(16006)
2015(17970)
2014(18274)
2013(18603)
2012(17972)
2011(16410)
2010(16721)
2009(15785)
2008(15469)
2007(14218)
2006(12613)
2005(11576)
作者
(48863)
(41336)
(41127)
(39410)
(26060)
(19711)
(18778)
(16050)
(15268)
(14651)
(14195)
(13625)
(13170)
(13147)
(13063)
(12988)
(12271)
(12211)
(11854)
(11790)
(10445)
(10301)
(10131)
(9420)
(9416)
(9322)
(8959)
(8927)
(8374)
(8098)
学科
(97323)
经济(97260)
(42684)
管理(42421)
方法(36105)
(32698)
企业(32698)
数学(32157)
数学方法(31942)
地方(24896)
(22289)
中国(20251)
(18199)
业经(18185)
(17893)
地方经济(16265)
农业(15357)
(14385)
(13773)
贸易(13768)
(13218)
产业(12817)
环境(11694)
(11603)
(11550)
金融(11547)
(11061)
(10953)
银行(10922)
(10430)
机构
学院(246728)
大学(246182)
(118749)
经济(116626)
管理(91798)
研究(89786)
理学(78788)
理学院(77846)
管理学(76613)
管理学院(76146)
中国(66701)
科学(53249)
(51442)
(50368)
(46704)
(42580)
研究所(42337)
财经(40309)
中心(39982)
经济学(38781)
(37545)
(36357)
业大(35478)
经济学院(34916)
农业(33270)
北京(32612)
(31381)
(31327)
师范(31079)
财经大学(29609)
基金
项目(158069)
科学(124207)
基金(115144)
研究(114484)
(100230)
国家(99457)
科学基金(84269)
社会(75283)
社会科(71554)
社会科学(71535)
(61380)
基金项目(60867)
自然(52269)
(51191)
自然科(50993)
自然科学(50977)
教育(50786)
自然科学基金(50096)
资助(47612)
编号(44952)
(37440)
成果(36670)
重点(36072)
(35546)
(32316)
国家社会(31918)
课题(31102)
发展(30694)
创新(30384)
教育部(30326)
期刊
(137357)
经济(137357)
研究(76373)
中国(44329)
(39352)
(38904)
学报(37488)
科学(35204)
管理(33073)
大学(28006)
学学(26869)
农业(25670)
经济研究(23184)
(22372)
金融(22372)
财经(21269)
技术(21214)
业经(20426)
(18640)
问题(18524)
教育(17490)
技术经济(15232)
统计(14023)
(14014)
(13507)
世界(12539)
商业(12396)
(12279)
经济问题(12010)
国际(11689)
共检索到372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海岚  付长辉  陈宏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十年①(1990-2009年)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地域差异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期,各省市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产业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呈分离态势,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产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结合西部地区实情,提出简要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爱君  张惠茹  
文章以1992—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总体评价,进而重点研究了西部开发以来,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武军  黄炳南  
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呈现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低于西部的"塌陷"危机。笔者运用偏离—份额法及其空间与时间拓展模型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区域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演进需要政策的强力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应制定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引导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竞争力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水平;第一、第三产业受到的由木材大量调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通过发展替代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而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的增长。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扶持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维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长,推动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支持林区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涂英柯  
关键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兵  杨曦  何巍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彦彦  张寿庭  
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升级是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东营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动趋势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全市和全省2003-2008年三次产业和工业等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区位因素、结构性因素和竞争性因素三方面对2003-2008年东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推动,但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发展高位,传统工业所占比例较高,发展方式粗放,第三产业虽具较强竞争力,但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针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蓝英  李平  徐邓耀  罗吉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紧密相连。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四川省2000~2007年经济增长结构的分析,找出了各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及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其中,遂宁、南充、眉山、广安、达州、雅安、巴中、资阳、阿坝、甘孜和凉山州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这些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共同拉动经济增长;而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内江、乐山、宜宾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全靠产业结构效益拉动,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  张川  唐秀美  蒲石  唐林楠  
在梳理国内产业增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模型,探讨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各功能区的产业增长贡献、结构发展及竞争力演化情况。结果表明:(1)四大功能区共同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并以城市功能拓展区的贡献最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产业结构优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对外竞争力提升明显。(2)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业分别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发展基本符合功能定位;而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工业和建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  张川  唐秀美  蒲石  唐林楠  
在梳理国内产业增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模型,探讨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各功能区的产业增长贡献、结构发展及竞争力演化情况。结果表明:(1)四大功能区共同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并以城市功能拓展区的贡献最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产业结构优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对外竞争力提升明显。(2)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业分别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发展基本符合功能定位;而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与功能区定位尚有偏差。(3)建议未来首都功能核心区重点优化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城市功能拓展区继续强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重点产业;城市发展新区加快新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康体、休闲等朝阳产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段春锦  范爱军  
本文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运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边界地区广西和云南2003-2011年的经济数据,详细考察了总体就业增长情况,以及与就业相关的国家增长效应(NGE)、产业综合效应(IME)和地区竞争效应(CE)。结果显示,边界地区的就业增长并没有像理论预测的那样显著区别于其它地区,而且边界地区自身产业发展差异很大。本文认为国家先期于1992年实施的沿边开放政策以及2000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前释放了CAFTA一体化效应对边界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导致一体化效应在边界地区被稀释。此外边界地区各自禀赋条件不同,造成各自的优势产业部门差异很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博  万志芳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20062015年林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在20062015年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第三产业产值不断增加且具有明显区位优势,但是林业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与黑龙江林业平均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东北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实施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第二产业负增长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对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协调三大产业的关系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岱岱  孙久文  
天津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发展至今仍面临着由单一工业区转变为综合性新城的转型重任,开发区第二产业是否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以及第三产业该如何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选取2 00 1-2 0 1 1年开发区第二、三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偏离-份额法,以全国第二、三产业产值为参照系,剖析了天津开发区各分行业的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效应,发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和相对竞争优势正逐渐减弱等问题,并提出推动开发区顺利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大鹏  
本文依据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并运用于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分析,深入剖析了该城市群产业结构近10年的动态变化情况,针对其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营造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