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5)
- 2023(12910)
- 2022(11292)
- 2021(10360)
- 2020(8680)
- 2019(20139)
- 2018(19964)
- 2017(39505)
- 2016(21072)
- 2015(23416)
- 2014(23572)
- 2013(23680)
- 2012(21935)
- 2011(19791)
- 2010(19987)
- 2009(18393)
- 2008(17511)
- 2007(15466)
- 2006(13755)
- 2005(12266)
- 学科
- 济(110130)
- 经济(110045)
- 管理(58843)
- 业(56458)
- 企(45869)
- 企业(45869)
- 方法(42517)
- 数学(36977)
- 数学方法(36647)
- 地方(27139)
- 农(25043)
- 中国(23749)
- 业经(22386)
- 学(21984)
- 财(20595)
- 农业(17351)
- 地方经济(16864)
- 制(15863)
- 贸(15265)
- 贸易(15256)
- 和(14782)
- 环境(14754)
- 易(14655)
- 产业(14384)
- 理论(14112)
- 技术(13620)
- 融(12760)
- 金融(12758)
- 体(12528)
- 务(12334)
- 机构
- 大学(309047)
- 学院(307872)
- 济(135163)
- 经济(132553)
- 管理(122915)
- 研究(107808)
- 理学(106789)
- 理学院(105568)
- 管理学(103934)
- 管理学院(103386)
- 中国(77419)
- 京(65838)
- 科学(65628)
- 财(57185)
- 所(54099)
- 研究所(49408)
- 农(47028)
- 中心(46940)
- 财经(46440)
- 业大(44471)
- 江(43797)
- 经(42086)
- 北京(41747)
- 经济学(41453)
- 范(40317)
- 师范(39968)
- 院(38886)
- 经济学院(37115)
- 农业(36492)
- 州(35719)
- 基金
- 项目(210337)
- 科学(165698)
- 研究(154082)
- 基金(153114)
- 家(133075)
- 国家(132038)
- 科学基金(113429)
- 社会(98481)
- 社会科(93457)
- 社会科学(93433)
- 基金项目(81847)
- 省(81265)
- 自然(72806)
- 自然科(71063)
- 自然科学(71050)
- 自然科学基金(69797)
- 教育(68704)
- 划(67968)
- 资助(62999)
- 编号(61809)
- 成果(49795)
- 重点(46922)
- 发(46724)
- 部(46295)
- 创(43245)
- 课题(42249)
- 国家社会(40629)
- 创新(40385)
- 教育部(39774)
- 科研(39554)
- 期刊
- 济(153331)
- 经济(153331)
- 研究(95157)
- 中国(53231)
- 学报(46497)
- 管理(45844)
- 科学(44486)
- 农(42718)
- 财(41627)
- 大学(35112)
- 学学(33313)
- 农业(29722)
- 教育(28396)
- 技术(26621)
- 经济研究(25333)
- 融(23803)
- 金融(23803)
- 业经(23331)
- 财经(23212)
- 经(20052)
- 问题(19886)
- 技术经济(17187)
- 理论(14857)
- 科技(14694)
- 业(14631)
- 图书(14627)
- 现代(14499)
- 商业(13920)
- 统计(13463)
- 资源(13450)
共检索到450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兵 杨曦 何巍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经济增长 资本推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海岚 付长辉 陈宏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十年①(1990-2009年)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地域差异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期,各省市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产业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呈分离态势,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产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结合西部地区实情,提出简要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广斌 龚新蜀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产业组织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西部经济增长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企业经济效益差、技术进步缓慢,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制约西部经济集约增长的主要障碍。因此,西部要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加速西部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等田
产业结构和产业绩效相互影响。虽然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在拉大,但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较快,因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距在缩小。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1996—1998、1998—2002、2002—2008、2008—2009年四个时段就业构成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差异,发现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的结构效应虽然不如产业内部增长效应大,但仍然是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结构红利"特征。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黄超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彦东 宋宝
上市公司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特色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部地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GM模型分析三次产业划分后从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要素出发,深入来剖析其对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西部区域经济 影响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郝华
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早 鲁政委 李晓玲
结构主义将经济增长理解为结构转换的过程 ,新古典主义通过生产函数的概念将增长处理为要素投入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制度主义则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本文的经验分析表明 ,上述三种理论对西部长期增长过程的刻画都不尽准确 ,一个健康的结构与制度互动关系才是决定西部长期增长的关键。而这一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 ,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意志内在决定的。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换 市场制度变迁 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腾辉 董永亮
区域性差异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文章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发展数据从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产业结构转型速度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内生力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量化,三个维度的量化结果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依据量化结果就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庞智强 李云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青 王玉燕
本文运用1998~2010年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各省份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并重点分析了细分产业与工业类型的贡献。结果表明,工业是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服务业中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的贡献效率最大但下降幅度明显,金融业贡献效率较低。传统工业依然是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传统工业的贡献效率增长幅度最大,劳动密集型工业贡献效率变化不大;资源类工业促进了西部各省份的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从长远来看可能面临挑战。如果不能推动非资源类工业的快速发展,并与资源类工业建立有效的产业关联机制,前期的资源"福音"有可能变成"诅咒",从而对经济增长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王伟强
吉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地,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如何应对"十五"规划对建设"两型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吉林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吉林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出发,实证分析了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产业结构高级化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秀兰 王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国民收入直接相关。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更加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致使西部地区既是全国农村居民收入最低的地区,也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解决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增收受阻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又要注意避免对第一产业的盲目调整,加剧社会矛盾。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