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5)
2023(11734)
2022(10166)
2021(8999)
2020(7767)
2019(17579)
2018(17053)
2017(32907)
2016(18257)
2015(20178)
2014(20302)
2013(20092)
2012(18709)
2011(17111)
2010(17055)
2009(15910)
2008(15693)
2007(14332)
2006(12401)
2005(10835)
作者
(58096)
(48857)
(48683)
(46120)
(30340)
(23615)
(22061)
(19206)
(18026)
(17293)
(16413)
(16168)
(15489)
(15282)
(15249)
(15168)
(15061)
(14545)
(13959)
(13817)
(12511)
(11921)
(11809)
(11072)
(10832)
(10797)
(10750)
(10642)
(9863)
(9863)
学科
(81476)
经济(81403)
管理(51799)
(49954)
(39025)
企业(39025)
方法(37431)
数学(33159)
数学方法(32879)
(23379)
地方(19543)
(18756)
中国(18542)
(18278)
业经(18076)
农业(15905)
环境(15903)
(15132)
贸易(15129)
(14653)
(12969)
技术(12801)
产业(12707)
(11794)
(11616)
财务(11595)
财务管理(11567)
(11212)
地方经济(11075)
(11038)
机构
学院(272729)
大学(272073)
(112225)
经济(110089)
管理(102941)
研究(94738)
理学(90040)
理学院(88953)
管理学(87337)
管理学院(86865)
中国(68162)
科学(63494)
(58590)
(57354)
(50249)
业大(49354)
(46973)
农业(46929)
研究所(46570)
中心(43614)
(40109)
财经(38674)
北京(35405)
(35050)
经济学(34666)
(34488)
师范(33965)
(33498)
(32159)
经济学院(31789)
基金
项目(191905)
科学(149379)
基金(138968)
研究(130663)
(125217)
国家(124225)
科学基金(104226)
社会(83702)
社会科(79546)
社会科学(79515)
(76747)
基金项目(75133)
自然(69925)
自然科(68194)
自然科学(68168)
自然科学基金(66993)
(65027)
教育(58650)
资助(55693)
编号(50391)
重点(44179)
(42995)
(41169)
(40204)
成果(38842)
计划(38819)
创新(37689)
科研(37580)
国家社会(35012)
课题(34997)
期刊
(117508)
经济(117508)
研究(70006)
学报(53625)
(52162)
中国(47265)
科学(46254)
大学(38527)
学学(37004)
(35774)
农业(35393)
管理(33874)
技术(21887)
业经(20740)
教育(20486)
(19949)
金融(19949)
(19256)
财经(18957)
经济研究(18944)
问题(16446)
(16414)
(15109)
科技(14473)
业大(14441)
技术经济(14271)
资源(13930)
商业(13207)
统计(12825)
(12293)
共检索到380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作成  龚新蜀  
本文从系统整体协同视角整合产业系统不同生产环节效率,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度量模型,测度西部地区2005—2010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并实证分析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趋势,地区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差异逐步拉大,不同生产环节生态效率协同性较差;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会促进清洁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弱化清洁生产效率的提升;FDI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表现在"节能"方面,而非"减排";结构因素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比制度因素更加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杏花  刘锦钿  
文章用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11—2016年西部11省份的生态效率及其变化态势、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两极分化"和"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生态效率总体呈动态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人均GDP、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西部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耗水平、城镇化率、环境治理投资占比则会抑制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福祥  刘易博  
基于西部地区2000~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并且西部地区省域能源效率的提高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分析还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的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与能源效率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郎萱  丁生喜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韩世芳  
产业生态化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西部地区,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及产业生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发现陕西省两系统间为中度耦合,协调性较差;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技术、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和资源消耗利用情况在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载荷较大,进而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韩世芳  
产业生态化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西部地区,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及产业生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发现陕西省两系统间为中度耦合,协调性较差;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技术、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和资源消耗利用情况在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载荷较大,进而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颖  
文章在引入SBM模型测度西部地区城市生态效率的基础之上,从生态经济的视角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竞争力普遍较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与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从而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悖,这与产业结构因素密切相关,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通过第二产业对城市的生态竞争力产生显著阻碍作用,而通过第三产业对其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技术进步因素和环境规制因素中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对于城市生态竞争力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城市规模因素对于生态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西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尚未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彪  苑凯  
以京津冀地区13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13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评,并采用Tobit分析法对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N"型的上升态势,年增长率为1.03%,除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外,其他城市均有一定的起伏;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测评影响显著,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后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值更加真实有效;经济、社会、政策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影响各有不同,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产业结构更是直接关系到地区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消耗。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绝大部分都是大方向性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很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测算区位熵、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系统分析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约束,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测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结果;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雪梅  郭志仪  
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总体上增长稳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与东部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西部地区现有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则存在着资源优势弱化、区域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同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产业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也进一步说明,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若仍以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可能会加速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因此,西部地区只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才能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生态化将成为西部地区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  于法稳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稀缺,而大部分省份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灌溉,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受水资源开发潜力的限制,提高用水效率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利用西部12个省区的农业节水数据库,通过构建农业节水绩效模型,对影响西部地区农业用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农田节水灌溉面积、水费、渠衬长度和农灌投资均与农业节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农业节水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贡献率相对高于西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玉翠  陆玉麒  谢江红  冯灿飞  
阐述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研究了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市场因素、决策行为(政府决策行为、企业决策行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加快态势,在未来十年,正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期,投资将是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兵  何巍  
选取2001~2006年的西部12省的六项关键性指标,采用动态的因子分析方法把西部各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根据不同地区的类型提出相应的措施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王秀清  
本文依据农户收入方程,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决定因素,并结合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从中西部地区间差异和高低收入组间差异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农户家庭经营不是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户纯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的多寡已经成为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差异的大约15%由地区禀赋造成,高于85%的比重由回归系数差异造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