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2)
2023(12155)
2022(10616)
2021(10276)
2020(8330)
2019(19813)
2018(19874)
2017(37361)
2016(20932)
2015(23628)
2014(23773)
2013(23127)
2012(21216)
2011(18830)
2010(19088)
2009(16917)
2008(16431)
2007(14084)
2006(12178)
2005(10483)
作者
(59797)
(49592)
(49464)
(46848)
(31652)
(23957)
(22455)
(19791)
(18885)
(17870)
(17164)
(16645)
(15773)
(15695)
(15277)
(15174)
(15101)
(14793)
(14237)
(14019)
(12444)
(12327)
(12091)
(11296)
(11152)
(11125)
(11010)
(10976)
(10069)
(9941)
学科
(80818)
经济(80740)
管理(56544)
(52306)
(43297)
企业(43297)
方法(40674)
数学(35757)
数学方法(35106)
(21310)
中国(20141)
(18774)
地方(18474)
(17259)
业经(16861)
理论(16762)
农业(14583)
(12984)
教育(12762)
技术(12716)
环境(12505)
(12435)
贸易(12425)
(11994)
(11800)
教学(11454)
(11145)
财务(11074)
财务管理(11055)
(10999)
机构
学院(286452)
大学(285861)
管理(114437)
(103711)
经济(101126)
理学(99866)
理学院(98687)
管理学(96443)
管理学院(95939)
研究(93175)
中国(66898)
(61776)
科学(61757)
(47531)
(47015)
业大(45654)
(45188)
研究所(43326)
中心(42583)
(41378)
(40363)
师范(39977)
北京(39117)
农业(37171)
财经(36877)
(34746)
技术(34384)
(34239)
(33486)
师范大学(32120)
基金
项目(203283)
科学(158181)
研究(148634)
基金(144053)
(126190)
国家(125132)
科学基金(106985)
社会(88832)
社会科(83972)
社会科学(83948)
(81218)
基金项目(76867)
自然(71572)
教育(71154)
自然科(69909)
自然科学(69897)
(68605)
自然科学基金(68550)
编号(62566)
资助(60373)
成果(50372)
重点(45827)
(43966)
课题(43826)
(42733)
(42115)
创新(39105)
科研(38774)
大学(38126)
项目编号(37942)
期刊
(109368)
经济(109368)
研究(79364)
中国(57095)
学报(47279)
科学(43301)
教育(42905)
(42646)
管理(41158)
大学(35444)
学学(33032)
(32684)
农业(30243)
技术(29598)
(18928)
金融(18928)
业经(17869)
图书(17726)
财经(16642)
经济研究(16436)
(16127)
科技(14791)
资源(14247)
(14045)
问题(14015)
技术经济(14004)
理论(13739)
(13384)
统计(13163)
实践(12921)
共检索到408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宁红  
依托了西部地区的多元化社会资源与当地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的互惠双赢模式研究,以期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校地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体系,力争为国内广大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政府和高校合作开展"校地共建"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体系。文章结合某高校的"校地共建"实践为案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才市场需求,探索西部地区"校地共建"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合作模式、运行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根海  谭甲文  
校地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地方高校依靠"校地合作"办学模式,走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是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蕾  邱强  
突出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通过阐述实践能力"三层次"提升体系,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校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校企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具体方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兴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要认清楚与其他普通教育形式的实质区别,切实把握自身的本质特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制订培养方案,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士中  
"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培养理念,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念支撑。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坚持将校地互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行业学院与传统的专业学院双核联动,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支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维中  陈永生  宋良  安永良  尹东松  马波  毛新宇  王振廷  
为了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师素质缺乏、岗位适应能力弱的问题,构建了"校企双赢顶岗3+1+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的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主要围绕"校企双赢顶岗3+1+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在研究实践中,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与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及产学研基地群,优化实践体系,建造校企联合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有效实施,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实现校企双赢,提高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该研究成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发展特色,在相关领域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光俊  杨治立  杨艳华  
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缺乏有效沟通和制度经费保障,以及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亟待建立,文章从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沟通交流、全程参与和利益保障等方面对建立校企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进一步推动高校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小琴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已成趋势,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一体两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实践教学及校企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校企协同育人,以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目标为"一体",强调实践领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两翼"进行深入整合,师资动态互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志英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而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适应其发展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瑞春  高克敏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要实现先行发展,必须培养出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明确自身定位、着眼市场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校办学模式、提升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走有特色的应用型发展之路,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由孙雷编写、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将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的办学实践加以提炼总结,结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为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有益建议。《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全书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碧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大乾  曹广祥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决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多数本科高校的现实选择。当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定位不清、培养内容上学科中心主义倾向突出、培养方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洪田  孟上九  秦进平  郭秀颖  
为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相适应,笔者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国繁  曾永卫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工程"是指与管理、教育等并列的专业类领域,"应用型人才"指人才的类型,是相对于研究型(科学型、理论型)而言的,面向"一线",倾向于能力培养,是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