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1)
2023(7527)
2022(6657)
2021(6021)
2020(5488)
2019(12789)
2018(12602)
2017(25045)
2016(13743)
2015(15583)
2014(15766)
2013(15846)
2012(15236)
2011(13771)
2010(14003)
2009(13073)
2008(13267)
2007(12351)
2006(10538)
2005(9549)
作者
(41777)
(35093)
(35065)
(33412)
(22146)
(16881)
(16092)
(13756)
(13054)
(12485)
(11877)
(11754)
(11170)
(11150)
(11086)
(11036)
(11035)
(10440)
(10096)
(9933)
(8830)
(8827)
(8640)
(8009)
(7937)
(7905)
(7875)
(7693)
(7161)
(7094)
学科
(65209)
经济(65152)
(39348)
管理(35308)
(31057)
企业(31057)
方法(29079)
数学(25696)
数学方法(25509)
(18686)
中国(15705)
地方(15308)
(15012)
业经(13663)
(12866)
农业(12102)
(11853)
(11752)
贸易(11750)
(11361)
产业(10363)
技术(9913)
(9256)
(9041)
金融(9039)
(8990)
财务(8976)
(8954)
财务管理(8948)
银行(8923)
机构
大学(205784)
学院(205349)
(89387)
经济(87640)
管理(77846)
研究(72430)
理学(66915)
理学院(66136)
管理学(65045)
管理学院(64662)
中国(52977)
科学(44855)
(43799)
(38944)
(38603)
(38073)
研究所(34754)
中心(33173)
业大(31996)
财经(31311)
(31238)
农业(30583)
(28261)
经济学(28107)
北京(27831)
(27085)
师范(26792)
经济学院(25643)
(25476)
(24717)
基金
项目(135024)
科学(105215)
研究(98181)
基金(96640)
(85339)
国家(84247)
科学基金(70350)
社会(61736)
社会科(58559)
社会科学(58537)
(53428)
基金项目(51455)
(45047)
自然(44617)
教育(44352)
自然科(43505)
自然科学(43490)
自然科学基金(42749)
资助(39955)
编号(39869)
成果(32736)
(31332)
重点(30908)
(30352)
(28123)
课题(27582)
创新(26272)
科研(25992)
教育部(25533)
国家社会(25340)
期刊
(98426)
经济(98426)
研究(58508)
中国(37740)
(35096)
学报(33852)
科学(31032)
(30355)
管理(26770)
大学(24866)
农业(23568)
学学(23554)
教育(18807)
技术(17401)
(16887)
金融(16887)
业经(16609)
财经(15791)
经济研究(15665)
问题(13981)
(13747)
(13211)
技术经济(11367)
(10637)
商业(10280)
(10258)
统计(10191)
世界(9900)
科技(9831)
理论(9337)
共检索到301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敏晰  
本文通过界定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的内涵和特征,理顺了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认为西部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对西部区域经济的贡献突出;西部各国家高新区之间存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趋同现象;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为如何解决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航  朱承亮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新时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利用199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但未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即未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成熟型"国家高新区较"成长型"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在"一市一区"与"一市多区"两种布点情形下,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差异,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4)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但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发达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中西部欠发达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本文从引进高端人力资本、加快全产业链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区位优势产业,以及积极推进"三次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鹏  吴思霖  李彦  
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使命。基于当前我国依靠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背景,文章采用2007~2015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标,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了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国家高新区显著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进程,该结果具有稳健性;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逐渐减弱;第三,城市发展水平会影响高新区设立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效应,城市金融发展和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则促进了高新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因此,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引导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以及增加财政支出、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等途径,为国家高新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琴   刘戒骄  
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构成有所差异,但两者互为支撑、互为影响,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关联。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探究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关联、耦合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机理出发,从国家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反馈机理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构建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并测算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从不同视角分析其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比于全国整体走势而言是上升的,但不同时间区间耦合协调度的等级不同。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与低度耦合等级之间,2012年达中级耦合水平,2018年起处于高度耦合类型。(2)分年度看,2009—2010年耦合协调度类型为勉强协调,2012—2013年为低度协调,2014—2019年为中度协调,2020年达到高度协调。(3)分区域看,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耦合协调度值高于东北地区,但各区域整体表现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刘慧敏  李慧  
产业转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产业转移原则,产业布局,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链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体系、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理念和招商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荣  
运用DEA方法分别以投入(R&D经费、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产出(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技术收入)测算高新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基尼系数(GINI)、广义熵指数(GEM)测量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区域差距,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技术效率中规模因素占主导作用,创新能力较弱和较强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且技术收入表现作用突出。四大板块区域内,工业总产值为代表的规模效益能力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且出口创汇和技术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54%。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锡辉  徐东岳  毕亮亮  
本文通过国家高新区人才数据具体的统计分析,探索目前高新区人才的特点以及对高新区发展的作用研究,并通过定量研究,发现高新区人才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为忠  郑长江  梁祥君  
本文对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发挥管委会的主导作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创新系统,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汉华  周磊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依托,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29个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创新"质量"应用于引力模型构建出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创新网络结构及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①高新区样本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稳步提升的时间演变趋势。②高新区之间创新动能的溢出效应明显,网络的稳定性缓慢减弱,创新关联程度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③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长江下游地区的高新区成员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④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可划分为长三角、长三角附近、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四个创新板块,且第二板块向第一板块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⑤高新区成员在网络中地位的提升对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丽亚  戴宏伟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京雷  赵静  陈升  
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是观测我国创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和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index),对我国国家高新区的静态与动态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主要城市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规模效率均值高于纯技术效率均值;虽然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正,但由于技术进步的迟滞效应,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对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对纯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城市科技财政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扩大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金融发展水平与优化城市科技财政支出等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斌  胡一鸣  
国家高新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创新人才。本研究基于舒适物理论,通过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识别了构成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的主要舒适物类型,包括园区科技水平、产业实力、创业成效、自然环境、社会服务和创新文化,并以此来构建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的评价维度及指标体系。根据2018年-2020年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指数模拟观察这3年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的总体趋势和各级指标的表现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近3年产业推动力和社会支撑力是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的最主要促动因素,国家高新区在前沿科技端和价值文化端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与世界一流园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本研究旨在为国家高新区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进而助力国家高新区实现新的国家定位,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解佳龙  胡树华  
本文依据创新系统的多层级属性与共性特征,界定了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总结出该系统的战略先导、整体关联、多元动态、自我调节4大典型特征,提炼出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四三结构"模型,并按照结构模型的流程指向,逐一分析了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最终阐释了系统运行的反向牵引、要素协同、循环反馈、功能转换4大机理,以期为创新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关联政策制定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高新区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创新的内容(功能要素)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内容之间进行转化,由此构成"双四"网络结构模型。依托主体的市场导向与竞争效应、创新联结与技术倾向、价值网络与协调效应的运行机理,建立主体间产学研合作的点对点、点对链和网络创新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