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5)
- 2023(14940)
- 2022(12362)
- 2021(11235)
- 2020(9291)
- 2019(21216)
- 2018(20775)
- 2017(40199)
- 2016(22002)
- 2015(24698)
- 2014(24736)
- 2013(24358)
- 2012(22174)
- 2011(19607)
- 2010(19395)
- 2009(17615)
- 2008(17112)
- 2007(14961)
- 2006(13020)
- 2005(11370)
- 学科
- 济(95006)
- 经济(94905)
- 管理(65539)
- 业(62266)
- 企(51159)
- 企业(51159)
- 方法(43864)
- 数学(38517)
- 数学方法(38185)
- 中国(25472)
- 农(25206)
- 财(23921)
- 地方(23277)
- 业经(21059)
- 学(18610)
- 农业(17327)
- 务(15922)
- 财务(15851)
- 财务管理(15824)
- 企业财务(15175)
- 贸(15137)
- 贸易(15125)
- 制(15077)
- 易(14576)
- 环境(14233)
- 理论(14228)
- 和(13888)
- 技术(13787)
- 地方经济(12866)
- 划(12653)
- 机构
- 大学(313382)
- 学院(311247)
- 管理(125979)
- 济(124251)
- 经济(121623)
- 理学(110189)
- 理学院(108998)
- 管理学(107218)
- 管理学院(106664)
- 研究(101723)
- 中国(74256)
- 京(66432)
- 科学(63303)
- 财(56512)
- 所(49892)
- 农(48365)
- 财经(46335)
- 业大(46123)
- 中心(46085)
- 研究所(45565)
- 江(44733)
- 经(42239)
- 范(41938)
- 师范(41578)
- 北京(41425)
- 经济学(37839)
- 农业(37686)
- 院(37658)
- 州(36555)
- 财经大学(34714)
- 基金
- 项目(220300)
- 科学(174516)
- 研究(161665)
- 基金(160895)
- 家(139795)
- 国家(138658)
- 科学基金(120106)
- 社会(103307)
- 社会科(97978)
- 社会科学(97954)
- 基金项目(85772)
- 省(85620)
- 自然(77778)
- 自然科(75959)
- 自然科学(75944)
- 自然科学基金(74574)
- 教育(74247)
- 划(72005)
- 资助(65831)
- 编号(65826)
- 成果(52579)
- 重点(49293)
- 部(48754)
- 发(47227)
- 创(45293)
- 课题(45017)
- 国家社会(42768)
- 创新(42243)
- 科研(42088)
- 教育部(42032)
- 期刊
- 济(130950)
- 经济(130950)
- 研究(90337)
- 中国(56398)
- 学报(48562)
- 科学(45048)
- 管理(44101)
- 农(43748)
- 财(41849)
- 大学(37014)
- 教育(35131)
- 学学(34738)
- 农业(30335)
- 技术(26275)
- 融(24637)
- 金融(24637)
- 财经(22206)
- 业经(21738)
- 经济研究(20976)
- 经(18853)
- 问题(17682)
- 图书(16485)
- 业(15299)
- 理论(15015)
- 技术经济(14890)
- 科技(14764)
- 版(14097)
- 资源(13880)
- 实践(13775)
- 践(13775)
共检索到441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红梅 齐帅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更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滞后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了解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现状及对未来西部城镇化发展进行预测,本文以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分析西部各省份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城镇化发展实践中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文倩 龚新蜀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模式的不同,新疆城镇化地域差异明显。本文利用城镇化不平衡指数,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单元,在时间断面上,探讨了2007年城镇化与土地面积、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第二产业GDP和第三产业GDP等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不平衡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了2003~2007年相对于这些指标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变动趋势,并得出新疆各地、州、市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两极化、人口基数大、传统农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等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进云 张安录 杨钢桥
为阐明湖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引入城镇化不平衡指数这一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城镇化的地域差异与各地的发展条件是基本相适应的,并针对其城镇建设提出相关建议:湖北省城镇建设应寻求相对均衡;应壮大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其经济能力和辐射能力。
关键词:
城镇化 不平衡指数 地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红 谭宇
就地城镇化是一种主要依靠自然的人口集聚和因地制宜的低成本等优势来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根据就地城镇化的概念内涵,以湖南省5个城市为样本,探索性地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就地城镇化与消费总量及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研究结果与传统的以人口迁徙为主导的"二元式"城镇化所造成的作用进行对比后发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居民人均消费的增长具有更为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就地城镇化率的提升,各地区居民的生存型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有更明显的下降,而发展型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有更明显的上升。该结论可为中国不同地区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以及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能生 李佳佳 罗富政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区域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扩展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U型关系,且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较高,部分省份已进入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还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产业结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阎东彬 张明艳 张红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河北省在"十二五"时期,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十二五"时期正值河北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既要关注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更要加强对城镇化内涵与质量的考察与测度,避免冒进式城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2013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新型城镇化提高到"河北发展的新引擎"的高度,并从战略上明确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要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分释放城镇化这一"新引擎"的巨大能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质量。河北省目前的城镇化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良文 潘雅茹
文章采用2004~2012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差异及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城镇化水平存在不均衡现象,城镇化水平差异给区域房价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对房价影响显著,对东部地区不显著;产业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城镇化水平在东、中部地区对房价有明显正效应,对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差异 房地产价格 面板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世进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城镇区域拓展、产业聚集、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建设等内涵,分析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差异巨大。本文依据分析结果,从提升低碳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碳排放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世进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秦素贞 吴宁宁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42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与经济城镇化、创新与研发、社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关系更为密切。对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需要从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子系统5个方面入手,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内涵 测度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基于时空视角,采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省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这种空间差异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00—2018年各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差异是区域非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均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动力的影响程度最高;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来自政府动力和外向动力的作用;中部地区仅有政府动力对本地新型城镇化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各动力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对2008—2011年中原经济区所涉及5省30个市、县的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多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的综合得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在工具型软件ArcGIS 9.3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存在的空间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剖析。分析得知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由西北部向东南部呈降低趋势。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些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百灵
城镇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镇化也是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8-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城镇化对房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东部、西部地区,产业城镇化与房价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效促进了房价上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房价的正向推动力十分明显,反映出近年来东中部地区的人口红利推动房价上涨;在东北地区,城镇化对房价的影响微弱,房价上涨更多依靠内生因素如GDP的拉升。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思路。
关键词:
城镇化 房地产市场 房价 区域差异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测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究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较高,该地区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已处于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仍处于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即绿色经济效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环境政策从不同方面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关键词:
城镇化 绿色经济效率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焘
文章结合西部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协整以及多元回归等方法对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变化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拐点";(2)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估计表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在不同阶段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促进以及抑制双重作用机制;(3)城镇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城乡收入差距本身有关,在一定的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越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4)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临界点在城镇化率为35%的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