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0)
- 2023(6891)
- 2022(5859)
- 2021(5706)
- 2020(4601)
- 2019(10477)
- 2018(10427)
- 2017(20316)
- 2016(11202)
- 2015(12446)
- 2014(12316)
- 2013(12570)
- 2012(11847)
- 2011(10921)
- 2010(11134)
- 2009(9977)
- 2008(9968)
- 2007(9047)
- 2006(8403)
- 2005(7485)
- 学科
- 农(49395)
- 济(47939)
- 经济(47885)
- 业(36418)
- 农业(33077)
- 管理(24005)
- 业经(16782)
- 地方(14936)
- 企(14801)
- 企业(14801)
- 中国(12995)
- 农业经济(12449)
- 方法(11744)
- 制(11729)
- 发(10783)
- 数学(10211)
- 数学方法(10036)
- 财(9806)
- 村(9559)
- 农村(9538)
- 发展(9092)
- 展(9072)
- 土地(8473)
- 体(8170)
- 学(8107)
- 收入(7942)
- 策(7836)
- 建设(7708)
- 贸(7680)
- 贸易(7674)
- 机构
- 学院(155869)
- 大学(149588)
- 济(64349)
- 经济(62798)
- 管理(57930)
- 研究(55543)
- 理学(49006)
- 理学院(48423)
- 农(48347)
- 管理学(47622)
- 管理学院(47324)
- 中国(45493)
- 农业(36234)
- 科学(33099)
- 京(32236)
- 业大(29765)
- 财(28615)
- 所(28458)
- 中心(27626)
- 江(26327)
- 研究所(25079)
- 范(22677)
- 师范(22568)
- 农业大学(22251)
- 财经(21294)
- 省(21106)
- 州(21037)
- 北京(20099)
- 经(19077)
- 经济管理(19057)
- 基金
- 项目(98690)
- 研究(78101)
- 科学(77050)
- 基金(69262)
- 家(59544)
- 国家(58830)
- 科学基金(49527)
- 社会(48888)
- 社会科(45544)
- 社会科学(45529)
- 省(41015)
- 基金项目(37515)
- 编号(34875)
- 教育(33264)
- 划(32999)
- 自然(29652)
- 自然科(28815)
- 自然科学(28809)
- 农(28750)
- 自然科学基金(28259)
- 成果(28248)
- 资助(26373)
- 发(23820)
- 课题(23319)
- 部(21691)
- 重点(21564)
- 性(20299)
- 创(20053)
- 制(19899)
- 发展(19639)
共检索到253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芳
有效的减灾政策应该提升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本文通过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三省五个农村社区的调查,分析了西部农村社区减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交通中断、通信不畅是西部农村村民在救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村民最愿意在房屋上进行防灾减灾投入,村民灾害意识比较薄弱,灾后志愿救助活动参与率较低,不同地区的基层政权与基层自治组织在减灾方面发挥的作用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分析发现:村民灾后志愿救助活动的参与和村民的灾害意识显著相关,村干部在灾时灾后能否发挥作用对社区减灾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减灾教育,提高村民灾害意识,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促使村干部在灾时灾后充分发挥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社区减灾。
关键词:
社区减灾 灾害意识 灾害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梅 魏电信
通过对我国西部农村防震减灾方面的现状、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初步提出了一套适于西部农村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方法和理论体系,初步构建了农村地区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内容。研究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具体化、可操作性提供依据,为建立和完善农村防震减灾相关制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地区 防震减灾 制度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奉宪 向绍阳
农业灾害的防治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而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供给与农业灾害的防治紧密相关。据此以湖北省27个行政村的517份农户问卷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载荷分析法选取了农村社区治理中影响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的14个因子,并进行了归类。然后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法(SEM)确立了这些影响因子与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之间的路径图及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村干部管理能力、减灾政策支持、民主决策、集体行动力等因素对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有正向影响,经济建设水平对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有负向影响;村民素质对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治理 农业 减灾公共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瑛 林齐根 宋崇振 林乐 邹振华 陈浩 李娟
灾后恢复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为巨灾案例,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为中小型灾害案例,对农村灾区家庭进行随机入户调查。基于1094份有效问卷,运用恢复曲线,研究受灾家庭的生活恢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比不同灾害强度对恢复重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恢复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恢复速率的变化,可分为应急期、恢复前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巨灾和中小型灾害在恢复历时、恢复过程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中小型灾害生活恢复的过程相对较短,绝大多数重损家庭在灾后20个月完成恢复,中损家庭为18个月,二者相差较小;巨型灾害恢复过程整体历时较长,大多数中损家庭在灾后68个月才完成恢复,重损家庭的生活恢复整体滞后于中损家庭1年以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灾程度对恢复过程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严奉宪 柳颖
本文基于农户认知的视角,根据湖北省27个农村社区513家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认知与农户参与减灾公共品供给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灾害损失认知与减灾需求认知对其参与减灾公共品合作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这两种认知反向影响农户对减灾效果和供给的满意度。因此,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农户减灾需求表达机制,以农户需求为出发点,刺激农户参与合作供给的意愿,进而提高其对政府或村社组织减灾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关键词:
阿坝农村产业结构 资源优势 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萍 曾玉荣
文章以福建23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新时期农村贫困的变化发展和主要特征,指出"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更多表现为多维贫困,具有种类表现多样性、存在方式动态性、空间分布广泛性、致贫原因复杂性等特征;其次,通过梳理"后扶贫时代"福建农村防贫减贫的难点困境,分析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着造血功能差、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最后提出下一步福建农村防贫减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防贫减贫 后扶贫时代 相对贫困治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8年,山东省启动实施了省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河道治理规划,确定用三年时间完成158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388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用五年时间完成68条重点河道86个治理项目。2010年,国家启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山东省又有792座小型水库和86条中小河流114个项目列入规划。面对艰巨的水库和河道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仲安 靳共元 张晓林 耿宇宁
本文以对四川省297位震后灾区农村居民和295位非灾区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震后灾区农村居民与非灾区农村居民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震后灾区农村居民与非灾区农村居民都呈现"比较幸福"的状态,但震后灾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平均得分高于非灾区。在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中,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对其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在灾区,年龄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正U型"关系;在非灾区,年龄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农村居民的幸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明丽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受灾区域面积广大,已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特别关注。依据我国党和政府对灾区的支持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建立政府+公司+科技+协会+农民、政府+科技专家+农户+协会的散户的集约化新农村建设模式或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模式,能有效适用于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震后灾区新农村建设。鉴于此,本文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震灾区 新农村建设 经济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道日娜
受灾是导致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广大西部地区因灾致贫和返贫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内蒙古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以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生命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农民生产生活为目标的农村灾害应急援助机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
援助机制 灾害 农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帅满 罗家德 刘济帆
经历传统时期、集体化时期的"小我服从大我"模式后,社会转型期的个体与集体关系形态有待研究。文章运用集个体化研究、维权研究、分类研究分析范式优势于一体的集体意识与个体的自主性框架,分析汶川震后乡村社区居民的个体与集体意识的关系,并对国家意识、社群意识、个体的自主性三个维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国家意识""社群意识""屈从集体""集体冷漠"四个因子。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聚类分析,区隔出精英、中层、游离者、底层四个群体,呈现了社会转型期"小我服从大我"与"个人自主"并存的个体与集体关系格局。
关键词:
社群 个体化 集体 自主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庭宇 庞淼
本文以5·12地震后四川绵竹县土门镇民乐村民房设计试点为案例,分析在灾后重建农房建设中,通过参与式方法,根据当地农户的需求,结合外部技术支持,打造出契合现代民居设计理念和社区农户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的实用型,符合灾后重建减灾防灾需要,农户生计发展永续利用的新农房建设模式。
关键词:
创意 参与式 重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华芹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路径具有多样性,区域经济学理论只能解释城市化路径的区域差异,却无法解释村际差异。社区资本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概念,指的是一个社区所拥有的能够用来投资的资源,包括自然、文化、人力、社会、政治、金融和建设资本七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资本都会对农村的发展产生影响,正是社区资本拥有情况以及资本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农村城市化路径的村际差异。我们要关注农村社区的多样性现实,看到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利用各类社区资本谋求发展的一面,同时也要适当参与,帮助他们进行社区资本建设,实现农村因地制宜的城市化。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路径 村际差异 社区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燕
我国城镇化制度安排的产物农村社区不断发展变化,引起理论界对其变迁过程的研究与探讨。以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分析农村社区教育的需求与实践,可以有效地解释不同类型农村社区的偏好及其演变,从而导致了农村社区对教育的选择差异。而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确定政策,使得农村社区对教育的路径依赖有了新的锁定,体现政府政策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教育 发展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