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7)
2023(12766)
2022(9974)
2021(9114)
2020(6867)
2019(15299)
2018(15034)
2017(28284)
2016(15326)
2015(17106)
2014(17241)
2013(17024)
2012(15898)
2011(14745)
2010(15049)
2009(13838)
2008(13590)
2007(12571)
2006(11693)
2005(10893)
作者
(45635)
(38635)
(38029)
(35985)
(23932)
(18456)
(16895)
(14920)
(14640)
(13599)
(13265)
(12547)
(12323)
(12222)
(11789)
(11607)
(11119)
(11100)
(11081)
(10859)
(9806)
(9661)
(9446)
(8963)
(8792)
(8697)
(8615)
(8440)
(7815)
(7664)
学科
(73490)
经济(73423)
(50072)
(46415)
管理(33891)
农业(33529)
中国(26006)
地方(24425)
业经(23260)
(23240)
企业(23240)
方法(17194)
(16898)
(14911)
数学(14252)
数学方法(14141)
发展(13890)
(13860)
(13129)
银行(13110)
(12835)
金融(12834)
(12818)
农业经济(12775)
(12324)
贸易(12311)
(12096)
(11856)
地方经济(11574)
(11469)
机构
学院(223772)
大学(215831)
(96902)
经济(94894)
研究(86402)
管理(80116)
中国(67398)
理学(67210)
理学院(66437)
管理学(65387)
管理学院(64980)
(57963)
科学(50688)
(47165)
(44352)
农业(43772)
(40692)
中心(40015)
研究所(39758)
业大(38611)
(37310)
(32388)
师范(32106)
财经(30789)
(30505)
北京(29921)
(29741)
(29310)
经济学(27886)
(27870)
基金
项目(142922)
科学(112279)
研究(111325)
基金(99896)
(86689)
国家(85777)
科学基金(72245)
社会(71500)
社会科(67238)
社会科学(67222)
(59068)
基金项目(52399)
教育(48398)
(47798)
编号(47771)
自然(41733)
自然科(40671)
自然科学(40665)
自然科学基金(39910)
(39137)
成果(38877)
资助(38079)
课题(33651)
(32784)
重点(32459)
发展(32248)
(31681)
(30767)
(29924)
国家社会(29684)
期刊
(126652)
经济(126652)
研究(70297)
(64266)
中国(58105)
农业(43343)
学报(34826)
科学(33930)
教育(28685)
管理(28663)
(28402)
金融(28402)
(27978)
大学(27715)
业经(27591)
学学(26188)
(20573)
技术(20492)
问题(17792)
经济研究(17695)
农业经济(15592)
农村(15548)
(15548)
财经(14531)
世界(14265)
(13282)
经济问题(12677)
(12674)
资源(11774)
技术经济(11376)
共检索到368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伟  叶慧  王雅鹏  
本文首先从后发优势对农村工业化的作用机理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得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可以从东部发达农村地区工业的技术和制度中直接获取后发优势的结论,但这种优势是不能自我实现的,而是受到区域间的差距和西部地区学习能力的制约。因此要推动西部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必须充分利用与东部地区存在的技术、制度等差距,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通过引进、吸收、模仿等方式来完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天然  
由于工业化类型的差别,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工业化阶段的选择必须遵循工业化的客观规律;和整个国家的工业化一样,农村工业化也会呈现阶段性,结合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较好地区的情况,从理论上看,我国农村工业化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农村工业革命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城乡工业化融合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处于向第二阶段过渡之际,恰好迎来了市场经济体制即将建立,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新形势下要迅速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对农村企业和产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另一方面则应迅速实现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其中包括产品交换的市场化、土地产权的明晰化、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俊华  卫玲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本文运用钱纳里多国模型、霍夫曼定理等其他指标体系,对西部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判定,即西部地区工业化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时期,分析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西部的特殊性,进而剖析了其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了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实现途径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明贵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工商行业的平均工资也远远高于农业的人均收入,城市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等,对农民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促使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然而,我国不断深化的城市经济改革造成一部分城市人口失业,大量农民工进城又加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给城市的交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农民进城并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唯一途径,而加快农村工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也应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途径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贻玉  
农村工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构建新型农民的主体性,才能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自觉克服城市工业化中的种种缺陷,走一条以人的幸福为最终目的的生态化、特色化和集群化的道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海芬  胡汉祥  姚树荣  
四川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其必要性,应从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教兴川;提升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展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来实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惠娟  李帮义  
空间资源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非常有发展潜力,它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高等特点。作者阐述了空间资源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依据,并对其实现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我国农村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路子,是树立两种观点,走两条路子,实现四个结合。一是树立大农业观点,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二是要树立商品经济的观点,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这是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此此同时,要做到四个结合:第一,种养加工相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相结合,使农产品加工升值,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要,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第二,农工商相结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芳  
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很不均衡,表现为经济发展上的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从成因、机遇和方向选择三个方面着手对后发地区农村工业化的"后发性"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智钦  
农村优势产业(品)支柱化的效应及途径探讨──闽东8个村调查的启示林智钦优势产业(品)支柱化与农村奔小康关系密切所谓农村优势产业(品)支柱化,其基本含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经济总量和发挥资源优势为目标,有意识地培育区域某一效益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严红  王代敬  曾建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虹  艾熙  
中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问题集中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要推进西部全面小康,重点就在于实现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倍增。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农民收入与消费的实证研究,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国勇  徐长生  
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两种最主要的优势,由于两种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存性,发展中国家应该执行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并重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工业化道路,其本质内涵也由此决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桑晓靖  李纯  
气候资源的典型性、生物资源的独有性、草地资源的特异性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西部地区农业地域资源的显著特点。然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市场容量相对狭小 ,市场化程度低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生态环境普遍脆弱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市场机制不很完善限制了地域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据此 ,树立经济全球一体化意识 ,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建立民族医药产业、草原畜牧产业、观光旅游产业是实现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光  
本文指出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论述了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并详细构建了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