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4)
2023(8298)
2022(6679)
2021(6482)
2020(5228)
2019(12232)
2018(12417)
2017(23528)
2016(13007)
2015(14829)
2014(14984)
2013(14592)
2012(13104)
2011(11905)
2010(12350)
2009(11307)
2008(11122)
2007(10427)
2006(9242)
2005(8264)
作者
(36197)
(30562)
(30227)
(28799)
(18862)
(14707)
(13544)
(11953)
(11497)
(10964)
(10347)
(10304)
(9635)
(9431)
(9174)
(9168)
(9139)
(8751)
(8666)
(8644)
(7573)
(7536)
(7447)
(7294)
(6964)
(6896)
(6863)
(6512)
(6215)
(6148)
学科
(58063)
经济(58014)
(49177)
(42029)
农业(32863)
管理(29457)
方法(22683)
(21297)
企业(21297)
数学(20507)
数学方法(19984)
业经(18529)
中国(15543)
地方(13078)
农业经济(12401)
(11258)
(10855)
(10242)
(9496)
(9486)
农村(9475)
劳动(9469)
理论(9295)
(9145)
发展(9138)
(9126)
(8916)
(8913)
贸易(8909)
(8694)
机构
学院(185999)
大学(176927)
(74334)
经济(72689)
管理(71939)
理学(62271)
理学院(61707)
管理学(60255)
管理学院(59956)
研究(57001)
(49657)
中国(46274)
农业(37299)
(36434)
科学(35030)
业大(33648)
(31263)
(29696)
(28645)
中心(28445)
研究所(25545)
(24465)
财经(24372)
师范(24267)
(23839)
农业大学(23184)
北京(22451)
经济管理(22409)
(22005)
(21175)
基金
项目(119748)
科学(93808)
研究(92121)
基金(84376)
(72288)
国家(71548)
科学基金(61741)
社会(57469)
社会科(53896)
社会科学(53881)
(49915)
基金项目(44267)
教育(42340)
编号(41446)
(39469)
自然(38252)
自然科(37361)
自然科学(37357)
自然科学基金(36641)
资助(34656)
成果(32671)
(29457)
课题(27475)
(26904)
重点(26191)
(25871)
(24612)
(23073)
国家社会(23050)
创新(22833)
期刊
(91774)
经济(91774)
(56721)
研究(49584)
中国(43695)
农业(38491)
学报(26918)
科学(26632)
(23159)
业经(23090)
教育(22799)
管理(22630)
大学(22226)
学学(21148)
技术(19051)
(18159)
金融(18159)
(17274)
农业经济(14639)
农村(14293)
(14293)
问题(13068)
(12235)
经济研究(11155)
财经(11089)
经济问题(10248)
统计(10031)
世界(9918)
技术经济(9851)
资源(9646)
共检索到280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雅丽  范秀荣  
借鉴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于西部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步转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振东  俞建雄  李海洋  潘伟彬  黄汝群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其在城市生存、发展的本领。基于高职院校的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以及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采用"订单式"、"基地式"、"培训券式"、"巡回式"、"远程式"和"精英式"等培训模式,着力培养"职业能力",即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生产和经营技能,适应城市和企业管理的生活技能,促进转移人员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技能等,使他们尽早了解、尽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和生存环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战冬梅  战梦霞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英、美、日三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玲  
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回顾农村转移劳动力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就业的特点,分析当前就业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推动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凤山  阎国庆  任国岩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 ,要想富裕农民 ,就必须减少农民。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诸多制约因素明显的情况下 ,必须寻找有效途径和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永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海涵  
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现状评析,阐述在现阶段二者与知识经济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促动关系分析,指出知识经济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不匹配,明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从知识经济角度探讨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雅琴  严奉宪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转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 ,劳动力资源数量大但素质不高。笔者认为 ,当前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立足农业 ,把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 ,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晋财  
初步估计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 80 0 0万人 ,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 35 0 0万人左右 ,尚有 40 0 0多万滞留在农村。而且 ,上述两条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绩效目前出现下降的迹象。从现实来看 ,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 ,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我们认为 ,培育增长极 ,发展企业集群 ,建设小城镇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 ,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模式的创新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芳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云南的特殊省情以及有组织有领导的转移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进一步推进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令国  
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职业流动和身份转换的背离 ,这种转移方式弱化了农村居民向城市迁徙的动力 ,减缓了各种资源的集聚过程 ,在客观上具有明显的反城市化效应。当前 ,政府应当致力于清除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创造一个平等的择业和创业环境 ,鼓励农民向城市永久性迁移 ,从而积极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新  
本文是对中国农民创办乡镇企业的非经典转移路径的描述与分析。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只存在"农村一城市"这条单一的"经典路径",但是占相当比重的中国农民却通过创办农村工业实现了原地转移,该路径为"农村→农村工业"。本文认为非经典转移的短期绩效是能够降低当时转移成本,但从长期看可能会面临二次转移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仙娥  王春艳  
本文在比较几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同时 ,分析了这些国家或地区出现不同转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经济绩效。这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择优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国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构成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比较各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得出启示: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础和保证;工业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煜宇  温涛  
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以完善的金融服务为保障,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仍存在着金融配合失调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总结归纳了我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