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2)
- 2023(12730)
- 2022(10030)
- 2021(9001)
- 2020(7107)
- 2019(15715)
- 2018(15725)
- 2017(29250)
- 2016(16074)
- 2015(17922)
- 2014(18129)
- 2013(17936)
- 2012(16812)
- 2011(15357)
- 2010(15772)
- 2009(14696)
- 2008(14521)
- 2007(13479)
- 2006(12610)
- 2005(11966)
- 学科
- 济(75690)
- 经济(75600)
- 农(50226)
- 业(48891)
- 管理(37141)
- 农业(33583)
- 中国(28323)
- 企(25582)
- 企业(25582)
- 地方(25254)
- 业经(23328)
- 方法(18319)
- 发(17100)
- 制(15962)
- 数学(15447)
- 数学方法(15292)
- 发展(13922)
- 展(13891)
- 银(13848)
- 银行(13827)
- 行(13498)
- 财(13268)
- 融(12965)
- 金融(12962)
- 学(12863)
- 农业经济(12790)
- 贸(12599)
- 贸易(12583)
- 易(12124)
- 地方经济(12005)
- 机构
- 学院(232051)
- 大学(226428)
- 济(99657)
- 经济(97502)
- 研究(86612)
- 管理(84796)
- 理学(71108)
- 理学院(70324)
- 管理学(69209)
- 管理学院(68782)
- 中国(68715)
- 农(57832)
- 科学(50579)
- 京(49160)
- 所(44123)
- 财(43896)
- 农业(43534)
- 中心(40902)
- 江(39961)
- 研究所(39275)
- 业大(38677)
- 范(33820)
- 师范(33534)
- 财经(32870)
- 州(31534)
- 北京(31188)
- 省(31144)
- 院(30180)
- 经(29693)
- 经济学(29295)
- 基金
- 项目(146763)
- 科学(115821)
- 研究(113708)
- 基金(103576)
- 家(89457)
- 国家(88506)
- 科学基金(75226)
- 社会(73887)
- 社会科(69563)
- 社会科学(69550)
- 省(60229)
- 基金项目(54062)
- 教育(49851)
- 划(48757)
- 编号(48598)
- 自然(43808)
- 自然科(42749)
- 自然科学(42741)
- 自然科学基金(41934)
- 资助(40176)
- 成果(40097)
- 发(38989)
- 课题(34034)
- 重点(32810)
- 农(32563)
- 发展(32205)
- 部(31773)
- 展(31659)
- 国家社会(30627)
- 创(30533)
- 期刊
- 济(129929)
- 经济(129929)
- 研究(74350)
- 农(63886)
- 中国(63320)
- 农业(42916)
- 学报(35258)
- 科学(34495)
- 财(30779)
- 教育(30330)
- 管理(30111)
- 融(29605)
- 金融(29605)
- 大学(28323)
- 业经(27733)
- 学学(26448)
- 技术(20884)
- 业(20239)
- 问题(18466)
- 经济研究(17813)
- 财经(15902)
- 农村(15875)
- 村(15875)
- 农业经济(15680)
- 世界(14059)
- 经(13788)
- 版(13717)
- 经济问题(13012)
- 资源(12105)
- 图书(12090)
共检索到386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林
在我国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问题成为影响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地区稳定发展的经济问题。本文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手,以西部地区现实状况为出发点,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当地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协调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新型城镇化 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亿钧
城镇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目的地,滞后的城镇化必然难以充分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不能有效地转移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不相协调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协调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协调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纯彬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关系。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不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发展中的初步协调;现在应着力解决走向成熟协调的十个突出问题:建立最低工资制;八小时工作制;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民工医疗;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工资拖欠;进城交通成本。本文还认为,我国大多数农区大多数农户,其所经营的农业实际早已破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业还能维持再生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民还能维持生计?主要靠2亿多农民进城做工和在乡镇企业做工。他们给农户每年带来约一万亿元的收入,支撑中国农业和农民生活的真正秘密正在于此。改革开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张辉 黄云平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增无减 ,但是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大量过剩、非农产业规模较小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 ,是最根本的差距所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与东部地区相比呈现显著不同的特征 ,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东部地区也不尽相同。为此中西部地区需要 :(1)推进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三位一体”的发展 ;(2 )构建农民退出新型机制 ,打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城市群带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 ;(4 )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市场化与资本化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长勇 谢云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加速增长,预计每年新增13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更是影响到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辉 刘日星 马靖芳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非农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为什么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以及如何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出分析,认为走城镇化道路是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忠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劳动力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伴随发生、二者应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能够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和谐发展的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本文基于来自江苏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976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与家庭特征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受到劳动力婚姻状况、学历因素的影响;在动机驱动因素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市民化动机对培训价值感知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功效驱动因素中,培训过程感知维度中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培训效果感知维度中的能力提升、收入增长、成功就业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小玉 郑晶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充足劳动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积累更多的财富。因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吸收效率的高低就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构建投入产出五个指标基础上,通过DEA模型测算福建省九地市农村劳动力吸纳效率情况,发现除泉州外大多数地市都处于非有效状态且差异较大。未来这些地市需要结合各自特色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来提高吸纳能力;并且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就业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能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多局限性。因此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春香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2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渐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和科技投资对城镇化的解释力比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各省市区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相关性差异比较大。国家应加大科教文卫等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力资本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路晓丽 郑爱翔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分析传统与新型城镇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文明素质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